“流動醫院”車運來,陳玉麟給醫療車取名為“諾亞沙舟”,“地球漫游者”房車為沙舟醫護人員的宿營保障車,這支特殊的車隊在一輛MAZ-543多功能運輸牽引車的“護航”下出發。
MAZ-543繼承了MAZ-537系列牽引車馬力強大,越野性能出色的優良血統,裝備了1臺525馬力的坦克發動機,同樣采用了8X8的全輪獨立懸掛系統以及中央胎壓調節系統,涉水深度1.3米,可以適應蘇聯境內所有類型的道路和地形,可以在零下40度到50度的氣溫范圍內正常使用,是一臺全天候、全地形的軍用越野車輛。
因其采用了全新設計的整體式越野底盤,載重量提升到了20噸,要知道美國同等級別的M977運載車在越野條件下的載重量只有11噸,從這方面來看,MAZ-543做護衛車當之無愧。
單邊駕駛室結構的MAZ-543,采用玻璃纖維材料和坦克同款發動機,100公里油耗80L,并裝備了優秀的保溫和預熱系統。采用38.8Lv12柴油引擎,最大功率525馬力,有兩個370L的油箱、有效載荷22.2噸、最高時速60km,并被改裝成油料運輸車和牽引車。
隨車隊的是秦教授和阿依慕醫生,以及三名護士,負責駕駛“諾亞沙舟”的是沙寶亮,他是導彈部隊退役士官,有出色的駕駛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駕駛“地球漫游者”房車的是武警退役警士林濤,他還負責安全警戒工作。駕駛MAN-543的是陸軍運輸兵薛昆侖,他擔任后勤保障員,是二級駕駛員。
醫療隊以雅克為中心,在半徑100公里內牧區巡診,為萬余人守護健康,當醫療隊行至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時大家的第一印象應當就是荒蕪。但是讓人想象不到的就有這樣的一個地方,隱藏在一片茫茫黃沙中無名村堡。
它的發現,也讓醫療隊眾人對它感到好奇,要知道,塔克拉瑪干沙漠可是我國最大的沙漠,在這里,晝夜溫差能夠達到40攝氏度以上。
除此之外,塔克拉瑪干的氣候也是十分惡劣,屬于極端干旱的大陸性氣候。
無名村堡常年不和外界相通,一直以來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們,又是如何獲得物資的呢?他們的文化又是否和我們存在較大差別?
無名村堡坐落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地,說到沙漠,大家就能夠知道那里的地理環境有多么的惡劣了。終年的干旱像是鬼魅般如影隨形,因此,水資源就成了這個村莊里最為珍惜的資源。不過好在有一條由昆侖山冰川雪水形成的無名河,為當地的村民提供了寶貴的生活和灌溉用水。若沒有這條河流,恐怕這個村莊的人也早就跑沒了。
在提到無名村堡的地理環境之后,相信很多人會納悶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在沙漠的深處會孕育出一個小小的村莊呢?那里的人們又是如何到達的那里,如何開啟新生活的呢?
村民們與外界的交流極為有限,所以在最初醫療隊與村民們交流的時候,他們對彼此的存在都感到很驚訝。村民們不知道外界究竟變成什么樣子了,外面的人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在沙漠中出現一個村莊。
在發現無名村的存在之后,秦教授為村民們一一查體,發現他們都很健康,沒有什么基礎病,亞健康的多半是老人,只有極少數人存在慢性病。
秦教授問村堡的人:“你們是漢人嗎?”
村堡的老人說:“我們是漢人,我們居住在此已經整整36世了,建文年我們祖上是戍邊軍士,靖難之役之后便逃到了大沙漠,他們走啊走啊,最終發現了一個水草茂盛、野雞、野羊和野豬出沒的地方,于是他們就在這定居了,這就是我們的歷史起源。”
“您貴姓大名,這里又叫做什么名字?”秦教授又問老人。
老人說:“老夫姓宋名公卿,這里叫做武尉屯。”
“武尉屯有多少人?”秦教授問宋公卿。
宋公卿說:“八大家族960戶,小戶有三四人,中戶有八九人,大戶多則二三十人,共計5400余人;老夫忝為長尉,也是宋氏族長,宋氏是屯子大家族,人口約兩千,徐、耿、張、王、劉等七家各有幾百余人。”
“有多少勞動力?”秦教授再問宋公卿。
宋公卿說:“約四哨600余人。”
“你把各族族長約來,我與他們見面。”秦教授說。
“可以,我擂鼓召集他們。”宋公卿說。
三通鼓過后,四個族長在土圍子子集合,他們有的穿皮甲,有的穿長衫,有的披著披風,像古裝片中的“土匪”聚會,阿依慕暗自發笑。
秦教授自我介紹:“奴家閨名秦蘇梅,是個女大夫,今日有幸臨貴地,這廂有禮了。”
眾人看在秦蘇梅是大夫的面子上回禮,宋公卿說:“秦大夫,屯里耿母患病多年,我束手無策,您能不能給醫治醫治?”
秦蘇梅說:“懸壺濟世是天職,不過我的藥方密不外傳,治病時不得勝任靠近。”
“道理我懂,應該的。”宋公卿說。
“那請老夫人前來,我用‘神鏡’看看。”秦蘇梅嚴肅地說。
“好,請耿老夫人。”宋子請說。
秦蘇梅用B超給耿老夫人檢查,發現老人腹部有腫塊,需要手術切除,于是用微創治療,手術后七日耿老夫人痊愈。
耿繼忠到房車跪拜救母大恩,同時送來馬鹿茸一副和三只羊,并且擺酒宴客。
晚上土圍子羊油燈黯淡無光,秦蘇梅笑著讓阿依慕拿出應急燈,頓時大廳亮如白晝,眾人對秦蘇梅等人敬畏有加,把他們視若天人,奉如神明。
月圓之夜,狼群襲擊了村外的羊圈,村民們損失幾十只羊,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村民們的木弓骨箭根本不能射殺野狼,這些沙漠狼故此肆無忌憚地進入羊圈偷羊,“亡羊補牢”是村民們是無奈之舉,除了禱告之外,他們對狼群沒有任何辦法。
薛昆侖看了看羊尸體,對秦蘇梅說:“秦教授,是沙漠狼干的。”
“沙漠狼是什么狼?”秦蘇梅問薛昆侖。
薛昆侖說:“沙漠狼是灰狼的一個亞種,身高約78~82厘米,體長約113~119厘米,平均體重約40公斤,因生活在沙漠邊緣而聞名。
狼在中國有多種,比如長白山、興安嶺的雪原狼,內蒙古的草原狼,三江源的西北狼,專門生活在寂寞荒涼的沙漠邊緣的沙漠狼。
沙漠狼其實它就是生活在沙漠邊緣的狼,只是生活在沙漠邊緣,并不像野駱駝一樣敢于棲息在沙漠的縱深地帶。
野生動物的體量往往決定了它的戰斗力,但是在沙漠中,體重不到百斤的沙漠狼,卻能夠成功捕殺體重450多公斤的野駱駝。”
沙寶亮問薛昆侖:“沙漠一般被稱為‘死亡之海’,因為干旱缺水,連植物都很少生根繁衍,所以一般食草動物絕對不會光顧那里,而狼是專門獵捕食草動物的掠食者。它為何會混跡于沙漠呢?這不是愚蠢透頂嗎?”
薛昆侖說:“其實,沙漠狼根本不傻,獵捕一匹野駱駝勝過差不多十多頭藏羚羊呢!
野駱駝屬于巨大的有蹄類動物,頭體長3.2~3.5米;肩高1.6~1.8米;體重450~680公斤。背上有兩個駝峰。頭小,頸長且彎曲,體色金黃或深褐。野駱駝是專門生活在戈壁沙漠中,根本沒有被人類馴化的駱駝。
野駱駝曾存在于世界上很多地方,但到本世紀仍在野外生存的僅有中國西北一帶和蒙古西部的阿塔山。現在,全世界的野駱駝不足一千頭,而中國擁有600左右頭。基本靠吃荒漠中的駱駝刺、狼毒草、有刺的樹和灌叢等,在食物缺乏時也吃骨頭、肉、帆布、鞋等。
野駱駝耐饑耐渴耐熱耐冷。它可以20天不喝水,30天不吃食物。一旦遇到狼,能以70~80公里的速度逃進沙漠深處。如果你在沙漠中迷了路而有幸遇到野駱駝,那么它很可能會把你帶入水源地,并把你帶出沙漠。”
“野駱駝體量如此龐大,沙漠狼能夠獵捕到它嗎?”阿依慕問薛昆侖。
薛昆侖說:“雖然狼的速度最高才50公里,野駱駝遇到狼能以70多公里的速度逃進沙漠深處,但是沙漠狼能獵捕到野駱駝。
沙漠狼潛伏在沙漠邊緣,它們斷定野駱駝一定會從此經過,因為野駱駝為了躲避敵害,常常習慣在戈壁沙漠中專走一條路。這些路沒有痕跡,也只有野駱駝能夠識別,因此,人們稱這些沙漠中的隱秘小路為‘駱駝小道’。它們來從此路來,回從此路回,絕對不會走錯半步!
‘一物降一物’,沙漠無老虎,野狼稱大王。小小的沙漠狼卻是四五百公斤的大駱駝的天敵,老天爺培養了狼靈敏的嗅覺。它能嗅出駱駝常年走動的沒有痕跡的駱駝小道。
古有傻人‘守株待兔’,現代的沙漠中則有狼在‘守路待駝’,因為狼是智狼!
野駱駝耐渴,但不代表它不需要水。水是生命之源,任何動物要活下去都必須喝水。沙漠富有的是沙,貧乏的是水。野駱駝雖然耐渴,但是天老爺卻讓它長著能夠感知到遙遠地方有水源的鼻子。
因此,野駱駝常常成群結隊地沿著駱駝小道,從沙漠深處走出,走向水源地。沙漠中的水不一定是淡水,常常是好不容易發現一個水源卻是‘鹽泉”’。但野駱駝不怕鹽,遇到鹽泉照喝不誤,因它的身體有能夠分離鹽的科學系統!如果有淡水泉,野駱駝也喜歡喝甜水!但無論鹽水泉還是淡水泉,沙漠中人都把它們叫做駱駝泉。
沙漠狼善于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報酬,所以,它們熟悉哪里有駱駝泉。守住了駱駝泉,就必然會等來喝水的駱駝。這就是沙漠狼歷史上的‘守泉待駝’。等駝群走近時,猝然暴出,選準一只倒霉駝,群起而攻之,最終獲勝。
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少有不勞而獲的東西。沙漠狼能夠吃到鮮駱駝肉并不靠運氣,而是靠它們苦戰、智斗。因為野駱駝會‘防狼三招’。
野駝防狼第一招,噴污水。
狼是愛清潔的動物,無論你在東北雪原,北方草原,還是大西北的三江源,你看到的狼都是毛色清爽,干干凈凈的。
狼的殺敵絕招是一口斷喉。為了防止沙漠狼咬脖子,野駱駝專門為愛清潔的狼準備了滿肚子的污水。一旦惡狼撲來,野駱駝會立刻張開大嘴,朝著狼的身上、頭上哇哇地大噴污水。那些黏黏的帶有濃厚的腥臭氣的嘔吐物一旦噴到狼身上,狼便會立刻撤出戰斗。
野駝防狼第二招:前蹄踏。
野駱駝長期在沙漠中奔走,老天爺讓它生出了四只分瓣的大蹄子。沙漠狼想從前邊咬野駱駝的脖子,就會遭遇野駝的第二殺手技前蹄踏。這些海碗口大的堅硬駝蹄子一旦踐踏到野狼身上,狼就會像遭遇重錘夯擊一樣,不被搗成肉泥,也要粉身碎骨。
野駝防狼第三招:后腿踢。
野狼屢戰不勝,就會把攻擊目標從駱駝的前頭轉移到后尾。但是,它們忽略了野駱駝最厲害的殺招是‘倒踢紫金冠’。那海碗口大的后蹄猛然踢出,野狼會被一蹄子踢出三五米遠,那可是不死也要斷骨的。
別看野駱駝如此厲害,但終究還是要被沙漠狼吃掉。因為狼有吃駝三絕招。
第一招:伏擊戰術。
不管你野駱駝有多強,也不管野狼在野駝面前顯得多么渺小,但狼的伏擊戰會打野駱駝一個措手不及。野駝群措手不及,就必然猝不及防,自亂陣腳,露出破綻,這就必然會遭遇狼群的重創。
第二招:包圍戰術。
狼絕對是聰明的動物。它知道單打獨斗無論如何打不過野駱駝,所以它們會采取最擅長的,連百獸之王老虎都頭痛的包圍戰。這是典型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圍殲戰。好虎都架不住一群狼,何況你又大又笨的野駱駝呢!
第三招:疲勞戰術。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狼知道自己在野駱駝面前是弱勢:體量小,力氣小。但它也知道自己的長處:第一,有尖牙利爪。第二,有頑強的耐力,可一口氣追蹤獵物幾十公里,能且追且戰。第三,有默契的團隊協同作戰能力。
野駝不是力氣大嗎?好,我就用疲勞戰術,磨掉你的銳氣,消掉你的力氣,來一個車輪戰,讓你筋疲力盡;再來個追蹤戰,讓你擺脫不了;最終一鼓作氣地‘趁你疲乏把你圍殺”。你看,沙漠狼的這殺駝三招,多么可怕。
狼的最后一招,啃腳筋。
狼以自己三四十公斤的體量來決戰體量四五百公斤的高大駱駝,并非易事。它們需要不斷改變捕駝戰術,甚至采取‘一狼換一駝’的戰術。當狼群的伏擊戰、追蹤戰、包圍戰、車輪戰全部采用完依然沒有捕殺野駱駝時,它們就會采取最后一招‘一狼換一駝’的戰術。
野駱駝最厲害的殺器是四只大蹄子,不僅能踢能踏,而且能跑。一旦被它甩開大步,跑出七八十公里的速度,狼群只能白忙活了。
但是狼一般情況下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團隊白忙活,這時候就需要一只狼為狼群做出犧牲。這只狼會冒著被野駝一腳踢死的危險,義無反顧地突然撲上去,一口咬斷野駱駝的后蹄筋,以個體的重傷或者死亡來換取集體的勝利。只要后蹄筋被咬斷,再兇悍的野駱駝也等于束手被擒了。因為三只腿的野駱駝再也蹦跶不起來了!
此時,狼群就會一擁而上,最終一口斷喉。于是,即便是六百公斤的最大的野駝王,也會像山岳一樣轟然倒下。”
沙寶亮說:“我們的車載記錄儀記錄了襲擊羊圈的狼有30多匹,它們圍在咱們營地不遠處,有幾匹狼還靠近了咱們的車子。”
“不怕,我帶了弓弩保護大家。”林濤說。
“小林,你帶了多少弓弩?”秦蘇梅問林濤。
林濤說:“秦教授,我帶了一把機械弩,三張復合弓,有箭矢近百支。”
“這些不夠,通知總部送角弓100張,復合弓100張,箭矢1000支,要快,這是我們收服人心最好的時機,另外在運再運廚房刀具、斧頭、砍刀、發電機等物資來,清單我已經列出。”秦蘇梅說。
“是。”林濤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