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凱演講結束已經二十一點多了,路梓櫻幫助大姐收攤,她將設備裝入電動篷車。
電動篷車以電力驅動的有車頂的封閉、半封閉電動三輪車的統稱,是繼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和低速電動四輪車之后的又一個電動車新品類,區別于棚車。
電動三輪車固然方便,操作簡單、穩定性好、用途多、價格便宜。當狂風驟雨來襲時,完全限制了電動三輪車的使用范圍。一年之中難免有個兩三個月是雨季,冬季凜冽的寒風少說也是兩三個月。根據以上情況,部分地區開始在電動三輪車上加裝了電動三輪車棚來抵御寒風驟雨。
全封閉電動三輪車如此實用,比敞開式電動三輪車的使用范圍也隨之擴大數倍,使用人群也向大眾化靠攏。全封閉電動三輪車是一款比較大眾化的電動車,外觀時尚,造型流暢,精巧工藝,價格實惠,貼近百姓,實用超值。不管是老年代步、接送子女還是旅游觀光,都是一款動人心弦的車子。
電動篷車作為新興的電動車品類,雖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不是很高,但是它具有很大的社會貢獻。不僅僅符合國家規定的節能環保趨勢,最主要是方便老百姓的短途出行交通問題,它夏季遮陽擋雨、冬季避免冷風吹,在舒適出行的同時,又解決了簡單載貨的需求,大大提升老百姓出行的舒適體驗。
電動篷車以功能全面、價格親民的優勢在全國流行。諸如倒車影像、空調、品控等方面的功能和要求,電動篷車已經具備。
電動篷車形成南北兩大風格的篷車產品,南方代表形成以臺州為主導的塑料外殼篷車;北方則以徐州、山東為代表,車身由鐵殼制作而成。在篷車的主產地山東,也形成了風格迥異的代表型板塊:以規模見長的臨沂板塊;組裝見長的金鄉板塊;獨立設計、自主開模具見長的魯西南板塊。代表型企業分別有金迪、金彭、恒闊以及魯客。
為了應對快速成長的出行市場,電動篷車企業在生產、技術的投入上走上獨立自主道路。在引進完整的汽車制造四大工藝沖壓、焊接、涂裝、總裝設備基礎上,采用了機器人切割等先進設備。
產品上,篷車逐漸擺脫了低端、低質的形象,向著時尚、舒適高端的方向發展。利用新材料或新型沖壓造型工藝,對外觀造型進行優化改良,使整車設計輕巧,結構合理,續行里程長。產品缺點是行駛速度慢。
電動篷車已經兼顧駕駛舒適性與載貨實用性于一身,避免讓駕駛者風吹日曬。它的使用人群非常廣泛,作為生活工具,應用有:家庭使用如老年代步、接送小孩;篷車用作生產工具,可以運貨載客或做小吃車;與快遞物流行業合作,作為物流車、環衛用車、旅游觀光等。電動篷車作為新興品類,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暫未公布,已實施的有企業標準,據《電動篷車技術條件<魯闊(字)2016>》顯示:外廓尺寸:長≤2800m、寬≤1500m、高≤1600m,整車整備質量≤400kg、標準乘員數≤4人、最高時速≤35km/h、百公里經濟耗電量≤10kwh、最大爬坡能力≥15°、出廠時一次充足電經濟續駛里程≥40km、最小離地間隙≥100mm
升級篷車的車架采用一體沖壓工藝一次成型,無焊點;車身使用汽車沖壓工藝,一體沖壓一次成型;車內頂棚升級采用亞麻頂棚,隔熱阻燃,比普通泡沫頂棚更安全;內飾件采用新型食品級PP注塑面板,環保無異味,零甲醛更健康;前后單/雙大天窗等。
配置倒車影像、防盜中控鎖、高低檔、暖風機、電風扇、車頂行李架、車頂射燈、前后保險杠、腳/手碟剎、真空輪胎、防掛衣鎖扣等。
電動篷車主要以門、座數進行區分,市場流行的車型有兩門三座、三門三座、五門四座、六門四座。四門四座代表性產品為珠峰款,五門四座代表產品為魯客王者系列、好運系列。
從篷車使用功能上看,各篷車品牌也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如珠峰的篷車產品主打載客功能;魯西南板塊的魯客,憑借高舒適性的特點,被消費者習慣性認定為“家庭校車”,用作接送小孩或上班買菜等。此外篷車產品還有金迪、金彭等品牌。
選購時選擇注重自主開發及制造能力、知名度較高的品牌,質量及售后服務有保障。不同車型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及對應使用人群,其使用性能差別較大。注意表面光潔、光澤度,注意焊接、油漆、電鍍質量。進行試騎行,感覺一下車輛的起動、加速、行駛、爬坡是否平穩,操縱是否舒適,檢查剎車松緊度、車把靈活性、車輪活動性、減震性能。查生產許可證、使用說明書、合格證是否有效、齊全,核對隨車配附件是否齊全。特別注意是否為當地核準上牌的車型。相關重要部件,比如電池、電機、充電器、控制器、輪胎、轉剎把等是否為原廠產品。
路梓櫻把電動篷車開進美食園,告訴路天樞:“大伯,東西我不卸了。”
路天樞說:“有大伯看著萬無一失,你回家睡覺吧。”
“好的,大伯。”路梓櫻答道。
路天樞關好車庫門,打著手電回值班房,老二路天璇說:“大哥,農村百年老宅受國家保護嗎?”
路天樞說:“農村百年老宅受國家保護。
農村的百年老宅作為文化遺產,無論是在法律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受到了國家的保護。這些老宅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也是鄉村記憶和鄉愁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對于農村百年老宅的保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任何人的財產都應當予以保護,包括農村的百年老宅。這意味著,這些老宅在法律上享有保護,任何破壞或非法占用的行為都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對于具有珍貴價值的、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筑,國家鼓勵采取適當的補助方式,動員住戶自覺進行管護保潔。對于無人居住的老宅,由村里統一加強對內外部構件及周邊環境的保護管理,盡量維持其原貌。
在保護古村落的同時,要考慮到當地村民的利益,既要保持傳統鄉村風貌,又要發展傳統特色產業和旅游業,提高村民收入,讓村民享受現代文明成果,實現安居樂業。
綜上所述,農村百年老宅不僅受到國家的法律保護,還有一系列的修繕和保護措施,以及合理開發和利用的指導原則,以確保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
“那老院怎么辦?”路天璇問路天樞。
路天樞說:“根據路家歷代先祖‘遺訓’,大院只能長子繼承。我想待老爹百年之后,我們兄弟幾家都要搬出大院,把大院捐出。
國務院頒發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中明確,歷史建筑是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物、構筑物。
對于歷史建筑的具體認定標準,我省一些地方已做了進一步細化,對歷史建筑確立了6大標準:
1、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著名人物或者重要組織機構有關的;
2、反映優秀歷史文化,體現城鄉傳統風貌、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
3、建筑樣式、結構、材料、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具有建筑藝術特色和科學研究價值的;
4、著名建筑設計師的代表作;
5、在產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鋪、廠房等;
6、其他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紀念意義或教育意義的。
比如像碧霞宮、塔山棧道等便納入了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一般來說,農村百年老宅的文物價值一般不是很高,所以一般情況下,它們不會受到國家保護。但是,如果老宅具有特殊文化價值,對于文化史學有重要意義,那么它們可能會受到國家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是指具有‘文物價值’的古跡及其附屬建筑、建筑群、建筑群群落,以及具有特殊文化價值的歷史建筑、歷史建筑群、歷史建筑群落等。可以看出,老宅在滿足‘文物價值’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申請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從而享受國家保護。”
“大哥,我同意捐出咱們路家大院。”路天璇說。
中國的古建筑保護力度亟需加強,很多時候因為沒有經費,這些古建筑大都分布在山區農村,個別殘存在城市高樓的層層包圍中,分布在農村街邊巷尾的廟宇、祠堂、牌坊、戲樓、水磨坊、老宅子等古建筑無人照管,加之長期受風吹雨淋,荒廢倒塌現象嚴重。而且隨著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有的村莊為了追求村容村貌的整齊劃一,拆舊修新之風盛行,大量民間古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建筑形式單一的樓房。此外,受經費和維修技術雙重因素的限制,對古建筑的保護性維修過于表面化、粗淺化,有些維修工程甚至使用了水泥、鋼筋等現代建筑材料,破壞了古建筑原有的風貌。因此,有關人士建議把古建筑房屋的保護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
古建筑是我國不可移動文物的重要類別,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古建筑保護管理工作,將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古建筑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依法保護范疇。政府投入大量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由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實施了一大批古建筑搶險加固、本體保護工程,有效改善了文物保存狀況。文物部門組織開展文物保護工程檢查、竣工驗收等工作,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促進文物保護工程質量的提高;國家文物局每年組織開展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宣傳推介活動,宣傳推廣正確的文物保護理念和優秀的工程實踐經驗,為行業提供學習典范。
國家文物局將繼續做好古建筑,尤其是農村地區古建筑的保護工作。一是按照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推動實施一批農村地區重要祠堂、戲臺、民居等文物保護工程,提升農村地區文物保護、利用和傳承整體水平;二是加強文物保護工程質量管理,通過工程檢查、落實責任師負責制等手段,推動各地采用傳統材料和傳統工藝實施古建筑保護工程;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通過組織文物保護工程專業資格考試、舉辦培訓等方式,提高古建筑保護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多措并舉促進古建筑尤其是農村地區古建筑保護水平提升。
路家大院被蒼梧縣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便利,路天樞與路北極商議開放大院,將大院的旅游收入捐給村里,日常修繕有路氏公司出資。
古厝都承載家族榮耀,是先人的夢想,也是文化的“活化石”。保存完好的路家大院有有文化傳承與延續的意義。
賈春旺是一名已退休的建筑專家,基于對古建筑的熱愛及專業,如今以是路家莊的“免費導游”。
70歲的賈春旺對游客說:“古人修建一座宅院,選址要求依山傍水,位置、朝向、動土、上梁以及完工等都有講究,還要挑選良辰吉日,避免跟屋主相克相沖。進房需要排位,寓意一輩接著一輩;帶著紅包進屋,寓意進財;宅院旁種樹,不僅可以納涼,還寓意長壽、發財。
古建筑那鏤空的石雕如何刻成、細小的馬腿為何百年不折,題材廣泛的雕飾傳說又從何而來,相比傳承百年的建筑技藝,古建筑能屹立百年不倒的工藝也令人稱道。
古人將紅壤土摻粗砂、殼灰、不摻砂的混合物即三合土夯實,還會以糖水替代水進行拌和,并在墻體里放入竹條或蘆葦稈,凝結以后,可達到較高的強度,甚至比水泥制品還堅固。更有甚者,還會在三合土中摻米,增加黏合度,堅實的墻體厚度可達到兩尺。另外,古建筑還會選用堅實的杉木主梁和適合雕刻、柔韌有度的樟木,只要不被蟲蛀,屹立百年是很正常的事。”
路天璇說:“如果條件允許,我會搬出去住,因為大院沒有衛生間。”
路北極很喜歡住在大院里,光線充足,而且透氣,空氣也好,不像磚房壓抑,但基于安全考慮他必須與兒子同住。
云臺鄉政府便邀請藝術、歷史、文化、建筑各界專家學者前來考察調研和綜合價值評估,明確保護內容及保護范圍;對鄉里各村古建設按照國家住建部有關要求完成“一村一檔”的檔案制作;邀請南京大學建筑系進行全面普查,進行綜合分析后,對重要歷史建筑進行測繪。
對建筑精美構件、對聯等進行拓片收集,對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匯編。云臺鄉黨工委副書記陳志宏表示,希望通過引導利用傳統建筑經營農家樂、民宿、特產店等,增加村民收入,留住原住民。
如何把這些凝聚著鄉愁記憶的歷史建筑更好地保留下去,陳志宏表示,根據規劃,在尊重其原有的選址格局、建筑形式及歷史痕跡的基礎上,可分類實施四種修繕改造形式。
一是保護管理。
對具有珍貴價值的、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筑,及時與住戶溝通,采取適當補助的方式,動員住戶自覺對古厝進行管護保潔,對無人居住的,由村里統一加強對內外部構件及周邊環境的保護管理,盡量維持其原貌。
二是功能提升。
對建筑質量和建筑結構尚好,又有人居住的歷史建筑,保留其傳統風貌不變,結合現代構局,在合理的范圍內,對內部結構予以適當改建,增加廚、廁等必要的生活設施,提高居住條件,盡力解決戶主生活所需,保持建筑活態生活模式。
三是改造整治。
對與傳統風貌不協調又難以馬上拆除的建筑,特別是歷史建筑群周邊及傳統古街區內部的現代建筑,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外部改造整治,以達到與傳統風貌相協調。
四是修繕復原。
對具有特定時代意義和歷史價值的環境要素及歷史古跡,整治村轄區內臟亂環境,理清聚落分布脈絡,再現傳統歷史風貌及生活形態。
路家大院房屋主梁都是幾十年樹齡的杉木,內部雕梁畫棟美輪美奐,吸引了不少游客,促進了路家莊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