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拜神的問題
- 回到北宋,怎么成遼王了
- 棉楊
- 2273字
- 2024-04-15 08:01:36
許松微微皺眉:“踢球僅僅強身健體,和孔孟無關(guān)。在足球之道上,你我都能教導(dǎo)孔孟。”
蔡鞗面對趙佶恭敬,對許松就沒那個客氣了:“狂妄自大,天下人都該聆聽圣人煌煌天論,你有什么資格教導(dǎo)圣人?”
“我能教導(dǎo)圣人踢球。”許松笑笑:“而且我從不認為有什么圣人,叫做智者先驅(qū)沒問題,我會敬仰。
卻有些人硬扯成圣人,一個圣字,好似拜神。
則把歷代泱泱學子踩成卑微螻蟻,世上就沒幾個人敢于探索真知了。
據(jù)說程顥、程頤推出什么新儒學的理學,無非還在古老經(jīng)典上雕花。
經(jīng)典學問當做神學是可以的,用處不小。
然而你口中的圣人之學,包括理學,非說成世間包羅萬象的最牛學問,可不就成了宗教類的神學?
卻解釋不了世界的真相,連人類社會都解釋不了。”
蔡鞗徹底驚呆了。
許松連程頤都敢批判?
那是哲宗先帝的帝師,新興理學大家!
趙佶既驚訝,又興奮,官家儀表都不顧了,跟著抨擊:“理學本就是桎梏人的骯臟學說,哪有道學瀟灑!
聽聽,去人欲,存天理。
還什么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是人說的話嗎?
把活生生的人命看的比虛構(gòu)的失節(jié)都不如,程頤就一頭毫無人性的畜生啊!
如此學說若被世人奉為教門一般的神學,豈不禍害無數(shù)人?”
和哲宗不一樣,趙佶本就不喜歡程頤和理學,更喜歡離經(jīng)叛道。
“為何稱作拜神?為何經(jīng)典之學都出自春秋戰(zhàn)國,后世近乎絕跡?”趙金福心里若有一道亮光閃過。
先前關(guān)于經(jīng)典學說納悶不解的疑問,仿佛豁然開朗!
連蔡鞗都下意識的側(cè)耳,要聽聽許松的解釋。
“因為人類的精神世界,需要一種標尺衡量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許松拿起水袋潤口,慢悠悠的談道:“宗教神學作為人類的倫理道德標尺,以神的名義告訴世人。
春秋戰(zhàn)國真正的神學尚未興起,世人急需精神尺子當做支柱。
于是百家爭鳴,經(jīng)典學說紛紛冒出,搶當尺子。
而這種神學尺子只能用一把,兩把就會存在太多矛盾,亂了內(nèi)心,所以人不能同時信仰兩種神學。
最終儒學在漢武帝時代獲得青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成為統(tǒng)治者最喜歡拿給世人的尺子。
儒學也就成為神學的一種,可稱儒教,世人只需膜拜遵守。
但儒學終究不是探索世界真知的真學問,只是精神世界虛構(gòu)的尺子,只能和佛學、道學競爭神學地位。”
一番話不難理解。
趙金福仿若醍醐灌頂。
她讀了不少經(jīng)典書籍,卻向來沒從神學的角度去思考。
儒生們口稱圣人曰,豈不與和尚開口便是阿彌陀佛一個道理?
儒生們供奉圣人,和佛堂供奉佛祖、菩薩,道觀供奉玉帝、三清,竟是殊途同歸。
只頂禮膜拜,從來不敢提出新學問,偶有程顥、程頤提出理學,也談不上開宗立派。
蔡鞗已經(jīng)說不出話來,臉色煞白,只覺許松把圣人學說稱作儒教,和佛道之學并稱為神學,是在侮辱圣人。
但蔡鞗終究沒有想過,那些沒拜過佛祖、菩薩、玉帝、三清的人是否侮辱了這些大神?
沒有讀過儒家經(jīng)典的人,難道就不能獲得世界的真知?
“許郎君小小年紀,已看得透徹,是我平生未見的。”趙佶自稱道君皇帝,看儒學談不上多么的崇拜。
“那么,何為真知?”趙金福凝脂般的臉蛋,因為精神興奮泛起紅暈,粉嫩透紅,美艷不可方物。
許松拿起一只皮球,指著對蔡鞗道:“皮球的表面積多少?你依照圣人之學給我算出來。”
蔡鞗啞然,望著皮球縫制的一塊塊表面,呆若木雞。
這怎么算?
每一塊都不平齊,并非方體,而是有弧度彎曲的。
許松嘆息道:“這個世界,你眼里的圣人不知道的事物和知識海了去,你讀圣人書增長知識沒問題,可你等學子拜圣人為神,連自己鉆研新學問的勇氣都沒有,裹足不前,可憐,可悲,可嘆啊。
皮球拋上去,為什么一定落地?
天上為何興云布雨、電閃雷鳴?
太陽、月亮、金星距離我們多遠?
火藥怎么進一步提純?
生鐵怎么鍛造成鋼鐵?
滿世界的花草樹木,鳥蟲動物,林林總總的人類族群,都從何而來?又會往哪里去?
諸多世界的真相若解釋清楚了,可稱真知。”
蔡鞗張大的嘴巴,能塞進大雞蛋。
沒有一個問題,他能從古老經(jīng)典中找到答案。
許松拿著球上場,對趙佶道:“陛下非腐儒,若碰到機遇,文韜武略不凡,總有一天名垂青史。”
趙佶興奮的跑上場:“我自然想做個開明雄主,卻要有一批開悟的人才。
童貫、高俅、楊戩、梁師成、蔡相公,還有你許松,都是開悟了的。
駙馬讀書讀的有點愚了,離開悟還差得遠,要好好學著。”
趙金福甚是驚訝,官家竟然把許松列在童貫、高俅等人行列,這就不是一般的看重了,真當成了所謂開悟的人啊。
至于蔡鞗被訓(xùn),她沒放在心上。
隨即蔡鞗上場,被放在許松、趙佶的對面隊里當前鋒,幾乎都是新手,隨便踢。
趙佶只在上半場跑動積極,到下半場跑不動了,散步劃水。
趙金福安靜的站在場邊,雖然場上大多數(shù)人踢得很爛,她也看的津津有味。
尤其許松在其中儼然鶴立雞群,帶球、傳球,沒一個動作都那么舒展。
嘴角露出月牙般甜笑,趙金福迎著微微的細風,裙擺拂動,輕盈若飛。
她的晶亮瞳孔中,裝了許松的倒影,時而還有蔡鞗狼狽搶球被過掉的畫面。
一場踢完。
趙佶到場邊休息,觀望隔壁場上一些人的力量訓(xùn)練,贊道:“如此歷練下去,士卒們孔武有力,京營不再孱弱。”
高俅趁機拍馬屁:“官家福運高照,才有了許松替官家分憂。”
趙佶拿上楊戩遞來的濕毛巾擦了擦額頭和臉頰的汗?jié)n,溫言道:“高衙內(nèi)的死罪,你不必感傷。像你這么慈善的人,應(yīng)該借此機會吸取教訓(xùn),不可過于縱容家人。”
高俅明白,殿帥能繼續(xù)當下去了。
高衙內(nèi)被處死,是死有余辜。
只要世人不罵他即可。
令他郁悶的是,傍晚時分,童貫帶來了鄧洵武,說是推薦當?shù)钋案倍贾笓]使,狠抓操練軍紀,強化練兵。
此人在樞密院擔任權(quán)知樞密院事,由童貫一手提拔,是其鐵桿狗腿。但雷厲風行,在河北抓軍紀兇狠聞名。
趙佶見過鄧洵武,當場拍板同意了。
高俅心知手里的權(quán)力被鄧洵武掏去小半,等同于被童貫扒了權(quán),心里恨上童貫,表面熱情歡迎新任的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