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暢銷書作家 劉軒
拜讀了Sunny兄撰寫的親子教育散文后,我上網查些資料,剛好看到他之前在一場精英講座上的分享,談到企業傳承以及與上一代溝通的挑戰,他說:“概念通,后面就通了。”
我認為親子關系也一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機體,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需求,成長過程也各有不同。這時,我們更需要溝通概念,與孩子溝通,與另一半溝通,與自己溝通。
例如,“孩子情緒失控是暫時的表現,與其用強權壓制,不如尋找方法引導”,就是一個概念。父母如果認同這個概念,就可以立下原則:雙方情緒化時不要與孩子直接對決。下次當狀況發生時,就可以更清楚該怎么應對,不會反復無常。長久下來,當雙方都知道該如何處理情緒時,就會形成一種家庭文化,而一種穩定的家庭文化,能養出更有安全感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分工,也是父母之間需要溝通的概念。如果父母不能同時在家,要如何分配教育責任?這不能只是“誰看到,就誰來處理”那么有機動性,而是需要事先協商,才不會讓夫妻互扯后腿。這些Sunny相當明白,因為事業忙碌,他認為自己不適合介入孩子日常生活的管理,以免規范不能持續,反而造成困擾。但他會努力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陪老大下五子棋,也會親自負責孩子的英文教育。這每一個決定的背后,都有一個概念。
當我讀Sunny的親子散文時,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父親的經驗,還有一系列有關教育本質的概念討論。例如有關英語教學,其概念是“不要把語言當學問,而是當工具”,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找到一個自然快樂的環境,讓他能很開心地使用這門語言。對于是否送孩子離開臺灣出去念書,Sunny竟然打算讓孩子自己決定!但為了做出更好的決定,他會提早教孩子企劃能力,并授權讓孩子設計全家的出游行程,從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好判斷。
雖然這些文章讀起來白話日常,但我相信每個概念都是讀了文獻,再經過深思熟慮后得來的,不然怎么會與我之前在教育學院學到的概念都不謀而合?我認識的Sunny是個清單狂和收納狂,還是AB型血處女座,即便整個人的樣子看起來很輕松,也應該沒有什么事情是隨便決定的。這使我想起美團CEO(首席執行官)王興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我為了執行上的懶惰,愿意做戰略上的所有勤奮?!蔽蚁嘈臩unny兄在教育上,應該也會認同這個說法吧。
很高興能夠讀到這些文章,讓我有所共鳴也有所學習,也特別喜歡其中幾篇以及最后的PS(附言)內容,詼諧地來個“變化球”,讓我們看見孩子畢竟還是個孩子的那一面?;叵胱约旱慕涷?,那些孩子不按牌理出牌的時刻,也往往是父母最可貴的回憶。前提是,家里需要一個有原則、安全、有愛的環境。有了這些,大事可以化為小事,小事可以變沒事。
教育就如同企業傳承,概念通,后面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