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持節
- 皇兄,我也想當太子
- 愛喝水的避寒大王
- 2002字
- 2024-05-22 22:50:57
尚書房內,人人心有異動,段言沉默良久,目光逡巡于各重臣之間,最后鎖定在兵部尚書王通臉上。
“兵部呢?可曾收到關于契丹的情報?”
“不曾。”王通躬身出列。
段言的臉色頓時陰郁起來,一把卷起案上的表章砸到王通身上,顫抖著指尖對準王通,憤聲喊道:“契丹大軍動員,兵部竟然一無所知,幽州軍是做什么吃的!”
王通見狀,趕忙伏地叩首,連連謝罪,而此時裴晨則從椅子上艱難站起,俯身拾起地上的表章,再度開口道:“幽州都督孫賀是由老臣舉薦的人,臣,難脫罪責。”
“罷了吧!裴相不必如此。”段言一聲怒喝卻難消心中煩悶,雙目微閉,仰身斜靠在榻上,旋即又抖擻精神,正襟危坐起來。
“為今之計,喬卿,你如何看?”
喬煥之躬身站起,自裴晨手中接過大宣量的陳情表,從頭至尾看了好幾遍后,才說:“無論如何,目前來看,此事依舊只是渤海國的一面之詞,當務之急,還是要確認此事的真實性。”
“臣以為,渤海國遠在千里之外,如今遣使來求,終究是要仰仗我朝‘諸國伯長’的身份,無論真假,陛下都要先穩住他們。在此之外,當立即遣使去契丹和渤海,與賈操、衛登溝通,查證此事。”
段言點頭稱是,于是再問:“若此事為假呢?”
“臣聽聞海東之地,渤海并非小國,其以武立基,征發黑水野人為兵,強權統一靺鞨諸部,驅高麗于遠東,制新羅于半島,乃至曾敢侵犯我朝。若此事為假,便是赤裸裸的訛詐,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屆時,陛下則不必再理會渤海國使,但同樣,也不必當面揭穿此事,既不慰勞,亦不申斥。然須遣使交好高麗、新羅,在登州設立口岸與之通商,收納兩國士人入夏交流。渤海見此,必不敢有異。”
“若此事為真?”
“若此事為真,陛下則以同理加之渤海,與其修好,對于契丹,則須遣使責問,敦而促之。同時,契丹膽敢陳兵于渤海,陛下亦能陳幽州軍于我朝東境,使之操演夸示武力,登州水師也應當予以配合。”
喬煥之侃侃而談,段言也覺得頗有道理,旋即揮手示意各人回歸座次,接著問道:“難道就不可與之一戰?朕欲在海東建立一所安東都護府。”
“不可!”喬煥之當即斷言道:“海東千里之地,如今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涌,契丹、靺鞨、奚、室韋、扶余等等少民雜胡聚集,沖突不斷。如今契丹與渤海之間的齟齬,恐怕也是那里的常態,我朝不必反應過激。”
“那些少民,一方面畏懼我中原王朝,一方面卻又野性難馴,陛下臨之以兵,恐怕只會激化局面,使之糜爛難以遏制。若一招不慎,反有可能使他們盡棄前嫌,視我夏人為公敵,揉捏到一起,共同抵御我朝。”
“四夷攝于我朝兵威,雖不敢造次,卻也同樣不能賓服,此時設安東都護,難得人心,恐怕只能鮮有進展,徒然靡費軍資。”
“我大夏乃天朝上國,萬方之伯長,須借儒術化之,以仁愛相統,方是正道。若依此計,臣以為不出二十年,渤海便可去國立州,屆時莫說安東都護,就是立一安東將軍也不在話下,至于契丹,亦不再是肘腋之疾。”
段言本想彰顯上國大帝之威嚴,以兵馬去主持公道,但聽喬煥之一說,暗地里算了一筆賬后,也覺得這不是趟好買賣,頓時熄了雄心,于是睥睨于房中眾人,“諸卿以為如何?”
裴晨并不輕易開口,依舊眉目低垂,王通則拱手拜道:“臣,深以為然。”
鴻臚卿焦甫一般沒有機會進入尚書房,與這些人共同議事,此刻正聚精會神地斟酌他們口中的每一個字,見王通應和,裴晨默許,他也答道:“臣亦然。”
張華行至榻便,整理桌上狼藉,段言于是放松下來,問那焦甫:“卿以為該當由誰來出使契丹于渤海兩國?”
霎時間焦甫心中大喜,連忙出列跪倒在地朗聲答道:“臣請自薦!”
“哦?”段言面色一東,揮了揮手,待張華便向前扶起焦甫后,看著他的臉問道:“可有理由。”
焦甫既不得跪,便躬身拱手:“我朝剛剛克定天下,正該是宣威于四夷之時,即便以仁為本,卻也不能失了上國的氣度,尤其契丹之事,是近些年的第一樁,更要遣一重臣、能臣以示重視。”
“臣雖當不得什么重臣、能臣,然如今卻正忝位于鴻臚卿,合該接下此事,還請陛下賜予節杖,臣,必不負陛下厚愛!”
“好!”段言同樣一聲大喝,一掌拍在桌案上,但心情卻與之前迥異,大喜之下,段言說道:“有你這樣豪氣的臣子,是大夏的福氣,是朕的福氣,朕許你節杖,待你功成歸來,更要以你為重臣、能臣!”
焦甫頓時也喜出望外,神思激蕩。
段言再度問道:“卿既出使契丹,可能再薦一人前往渤海?”
“這……”焦甫于是低頭沉思,隨后說道:“渤海畢竟先遣使節來我朝告狀,無論真假,都應當以懷柔在先。鴻臚寺少卿崔端是接引渤海國使團至鄴城的人,于主使大宣量有過不少交往,臣舉薦崔端。”
“嗯。”段言聞此,也仰頭思索。須臾,喬煥之拱手說道:“不妥,鴻臚寺只一卿、一少卿,兩位主官同時出使,難免會有些問題,更何況,既然要安撫渤海,但少卿使渤海,正卿卻使契丹,恐生誤會啊。”
“喬卿說的有理。”聽了喬煥之的話,段言點頭稱是,隨后對眾人說道:“但焦卿的思路是對的,這樣,朕會依此另擇人選。”
房中眾人紛紛拜言,口稱圣明。
張華見狀,于是搬來一疊奏章,放于案上,段言朝眾人擺手,“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