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2章 稱孤道寡

與其他的少數民族政權不同,渤海國在政治上處處效仿夏國,至今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體制,渤海朝廷內的一系列機構,基本就是夏國三省六部及各寺監換個名字,大多官員也都精通中原官話。

上京城郊外,渤海國司賓寺卿高仁禮早已設壇等候,與大宣量相似,他也穿著極其正式的緋色仿夏朝服。

聽高仁禮唱罷迎賓辭后,段然朝人群中覷了一眼,便頗有不悅地問道:“敢問此前的夏使衛登、衛子高何在?”

高仁禮先是看了眼段然身邊的大宣量,見大宣量毫無反應,于是只好垂首答道:“衛大人已于年初去了契丹。”

“契丹?”段然心中一驚,“衛登去契丹做什么?”

“近些年契丹常常寇邊,衛大人身為上國特使,因此前往契丹問責。”

此刻,似又一團濃重的疑云纏繞在段然頭頂。

對契丹侵略渤海國一事,兩國各執一詞,雖然大宣量處處為先,但段然也始終沒有徹底相信他的說法。

契丹的乙室咄爾將問題的原因下移至底層百姓之間的沖突,并歸咎于渤海國高層的過激反應,賈操的信函中,也稱此事只是兩國邊境處的常有之事,因而不值得太過重視。

但一路行來,尤其在遼水之畔,段然親眼所見,遼西有乙室咄爾管轄的軍民,遼東百里卻空無一人,實在不似作偽。而現在,卻又突然得知衛登早已前往契丹,但問題是,賈操可從未在信中提到過此事。

無論如何,如今問題的答案都指向了一個地方——契丹。

帶著滿腹疑云,段然最終住進了上京城中的夏國館舍之內,直到十一月初一,才進入王宮,面見渤海國王大安儼。

與大宣量在鄴城皇宮參拜段言時相似,初次覲見,并不議論正式,只是遞交國書,互相慰問,而作為上國使者,段然也無須行三拜九叩之大禮,只需作揖即刻。

渤海國宣詔省左相,相當于夏國的門下省侍中,自殿陛而下,結果段然呈上的國書,隨后內侍引段然及副使鴻臚寺丞蘇擴至殿內西首就坐。

此時,蘇擴眉頭緊皺,他一把推開近前的內侍太監,將手中笏板擲落在地。

“渤海副王就是這般對待上國使臣的嗎!”

霎時間,禮樂驟停,大安儼收起先前慈愛平和的表情,不及發問,蘇擴朗聲道:“貴國副王不遠千里來鄴城求援,我朝陛下待之如子,對于貴國的請求,也第一時間召集朝中諸重臣商議。此番派我等前來,正是要助貴國脫離困境,我們不求大王能親自出城相迎,卻也原以為是能第一時間與我等會見的,然而外臣卻一直等到今天。”

“臣來到渤海之前,總聽說貴國對我夏國是何等崇敬,乃至處處效仿我朝,這確是一件好事。但這些日子在上京城,臣卻大失所望,貴國口口聲聲稱我朝為上國,接受我朝冊封,但為何卻不愿奉我大夏之正朔,反而自立年號,汝國民,居然尊大王為‘皇上’,王妃為‘皇后’。”

“起初,臣以為貴國是只顧照搬我朝制度,而對禮法生疏,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以致進退失據,倒也算情有可原。但今日一見,卻不由得外臣多想了!”

一時間,殿內更是落針可聞,大安儼、大宣量以及一眾渤海國官員都面露尷尬,而蘇擴卻正伸出手指著段然。

“大王是我朝先帝欽冊的渤海國王,理應尊王號,行王禮。臣身份地位,堪受此遇,但這位正使,乃是我大夏代王,此來渤海,即便不能與大王你同列,也不該只是偏居殿西。這不正印證了臣的猜測,大王是在行對外言王,對內稱帝的僭越之舉了嗎?”

被蘇擴指著的段然,心中雖然也有些尷尬,但此人畢竟是自己的副使,無論他說什么,都該與他背書。

其實,段然此時也被蘇擴說服了,自己作為大夏朝貴不可言的親王正使,在這些日子與大宣量的交往中,似乎欠缺了些威嚴,對渤海國的態度,也顯得過于友好了。

事實上,是渤海國以存亡之危,求大夏出面的,基于這個原因,大安儼便沒有資格在自己面前擺這種譜。蘇擴也正是在告訴他,無論渤海國是用的什么方法,去理解化用夏國的禮樂典章,都沒有資格施加于夏國身上。

夏國無論怎么做,都可以說是“本國自有之國情”,即便只是按既有禮制對待渤海使臣,也不過是應有之義,說出去亦能稱之為“厚待”。但渤海倘若以同等禮法對待夏國使臣,便是藐視,是心懷不臣。

這是一個沒有辦法解釋的道理,兩國實力擺在那里,不容辯駁。

蘇擴此舉,是在告訴渤海國,也是在提醒段然,上國自有上國之尊榮。

段然此刻心中已有所醒悟,他捧起手中笏板,面向蘇擴,唱起了紅臉:“大王貴為一國之主,城中百姓稱之為皇,乃是出于尊重,未必就是僭越。至于寡人的身份,來到上京,寡人從未聲張,大王無從知曉,蘇大人不必苛責。”

“朕、孤確實不知,望大王體諒。”聞言,大安儼連忙插話。

庶方小王稱孤,國內貴主道寡,天下一人者為朕。大安儼此時也有了眼力,連忙辟席而立,遣內侍搬來一張御座,擺在身邊,又親自下堂挽起段然手臂,引至殿上就坐。

隨后,那位渤海國左相亦趨至殿中,遣內侍將西首的席位挪到東首,再撿起地上的笏板,呈送給蘇擴。蘇擴冷哼一聲,接過笏板,隨其至東席落座。

如此,既然打亂了渤海國的接待流程,段然便不在乎什么典章規矩了,從袖口掏出此前在鄴城簽訂的通商文書,遞給大安儼。

夏國提供的茶葉、瓷器、布匹等物,渤海國提供的皮草、牲畜、鐵器等等,其價格區間、兌換比率以及稅收尺度……各方各面事無巨細。

另外,段然又掏出一份有關遣夏使的文書,渤海國每年能夠派遣多少人到夏國,又能夠去往何處,最高能坐到什么位置,最重要的,每批人需要付出多少財務,也都一一標注在上面。

兩封文書幾乎全部由段然在內的夏國官員主導,已無可再商討的空間,眼下只需要大安儼用印即可。

至于契丹之事,段然決定先晾他們一些日子。一方面,他要先等待劉全的消息再做決定,另一方面,這兩份文書,已經能在某種程度上幫到渤海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西畴县| 新竹县| 东平县| 禄丰县| 微山县| 阿图什市| 三原县| 安陆市| 成都市| 奉贤区| 新丰县| 怀远县| 特克斯县| 璧山县| 松原市| 盱眙县| 东源县| 韶关市| 大港区| 榆林市| 嘉善县| 体育| 陆河县| 历史| 威信县| 陇南市| 东明县| 蛟河市| 岳普湖县| 留坝县| 封丘县| 莱州市| 革吉县| 桂阳县| 山阴县| 亚东县| 临武县| 平利县| 富民县|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