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酸棗會盟

公元190年,漢初平元年十二月,袁紹號召天下英雄討董,于酸棗發(fā)布檄文:

天下諸侯、士民百姓;

自漢室中衰,宦官亂政,國運多舛。

董卓乘機作亂,篡改朝命,擅自廢立幼主,專權橫行,禍及四海。

其行徑逆天,悖理亂德,使朝廷失序,百姓遭殃,實為天下之大害。

卓之暴政,日甚一日,自封相國,手握重權,肆意妄為。

佩劍入宮,夜宿禁中,淫亂后宮,辱及先皇,此等罪行,天理難容。

吾等身為漢臣,食國家之祿,當思國家之事,豈能坐視不理?

今特發(fā)此檄文,號召四方英雄,共討國賊。

凡忠于漢室,心懷天下者,皆應挺身而出,匯聚京城,共商大計。

袁紹愿與諸公并肩作戰(zhàn),掃清奸兇,重光漢室,恢復江山社稷。

若有志士仁人,愿共赴國難,袁紹在此恭候,待以國士之禮。

而那些猶疑不決,坐視國破家亡者,當知天下之大義,不容回避。

檄文傳至,望各位深明大義,速速響應,共赴國難。

袁紹愿與諸君攜手,同心協(xié)力,誓將董卓一黨,鏟除干凈,以正天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袁紹拜上。

一時之間,天下英雄齊響應,諸侯豪強紛紛起兵,拿著天子的假詔,自封官職,共圖討伐國賊。

冀州韓馥率軍兩萬。

豫州孔伷帶兵一萬。

兗州劉岱亦領一萬。

徐州陶謙麾下亦有一萬。

南陽袁術領精兵兩萬。

河內(nèi)王匡、濟北鮑信各領八千。

東郡喬瑁與山陽袁遺亦各領一萬。

北海孔融率兵五千,廣陵張超亦領八千。

西涼馬騰帶軍一萬。

北平公孫瓚領強兵兩萬。

上黨張楊率軍八千。

長沙孫堅亦有一萬。

渤海袁紹領兩萬。

驍騎校尉曹操與陳留張邈共率五千。

加上劉俊之四萬余眾,共計二十余萬大軍、十九路諸侯,會盟于酸棗,歃血為盟,共商討賊大計。

酸棗之地,旌旗蔽空,十九路諸侯,攜二十余萬大軍,齊聚于此,聲勢浩大,士氣如虹。

袁紹立于高臺之上,氣宇軒昂,威風凜凜。

他環(huán)顧四方,目光如炬,高聲道:“今日,吾等十九路諸侯,匯聚于此,共商討賊大計。

“董卓禍亂朝綱,殘害忠良,篡改祖制,天下蒼生,無不深受其害。”

“吾等身為漢臣,食國家之祿,忠于漢室,豈能坐視不顧?”

他的聲音愈發(fā)激昂:“遂等共舉義旗,誓要掃清奸兇,恢復漢室舊觀。”

袁紹高舉匕首,他的眼神堅定而決絕:“今日吾與諸位歃血為盟,昭告天下,吾等之決心如鐵,如山!愿漢室列祖列宗,保佑吾等,助吾等一臂之力,共克時艱!”

“愿天地為證,祖宗為鑒,吾等諸侯一心,共討國賊。不滅董卓,誓不罷休,不復漢室,誓不歸鄉(xiāng)!”

眾諸侯聞言,齊聲呼應。

袁紹取出香爐,焚香繚繞,祭祀天地,以示決心。

隨即,命人殺雞取血,自己則拔出匕首,劃破手掌,讓鮮紅的血液滴入酒中。

諸侯亦紛紛效仿,以血酒為盟。

袁紹舉杯,高聲道:“吾等諸侯一心,共討國賊。愿我大漢江山社稷,重光再興!與諸共飲,請!”

言罷,一飲而盡,諸侯亦隨之飲盡血酒。

袁紹與眾諸侯誓畢,便同入大帳,共議征伐之策。

袁紹坐于上首,袁術、韓馥分列左右,曹操、劉俊等亦按班就座。

袁紹目光掃過眾人,開口道:“今日諸公不辭辛苦,聚首于此,實為袁某之榮幸。有何良策,諸公但說無妨。”

袁術暗中向鮑信傳遞眼色,鮑信會意,起身出列,聲如洪鐘:“今日吾等英雄豪杰,共計二十余萬大軍,力量之大,自不必說。”

說完頓了頓,又道:“然人多心不齊,若各自為戰(zhàn),難以成事。當務之急,宜速定盟主,統(tǒng)一號令,以定三軍之序。”

袁紹坐于首座,聽聞此話,微微皺眉。

劉俊端坐其間,眉目低垂,似乎對周遭之事渾不在意。

鮑信言之鑿鑿,拱手又道:“某雖不才,愿舉薦南陽太守袁術為盟主。袁公路出自名門,四世三公,乃家族嫡子,德高望重,足以當此大任。”

言畢,回身落座,目光炯炯,望向袁術,后者微微頷首,表示贊許。

帳中諸侯聞言,或交頭接耳,或沉吟不語,氣氛一時緊張。

劉俊依舊閉目養(yǎng)神,不動聲色,心中卻是波瀾起伏,暗自盤算。

袁術見眾人不語,遂起身,拱手向眾諸侯道:“諸公過譽,術何德何能,敢當此重任。然若諸公不棄,術愿擔此盟主之職。”

“一旦吾領此位,定當竭盡全力,保我大軍糧草充足,戰(zhàn)功赫赫,一心一意,共圖光復我大漢江山!”

言罷,袁術目光炯炯,掃視四方,意氣風發(fā),似已勝券在握。

“吾反對!”突然之間,一聲大喝如雷霆震響,打破了帳中的平靜。

眾諸侯紛紛側(cè)首,只見上黨太守張楊,挺身而出,聲音洪亮:“公路雖貴為四世三公之后,但吾等皆知,袁家中以本初最為英明。故我張楊提議,舉袁紹為盟主,引領我等共討國賊!”

袁術面上的笑容微微凝固,而袁紹則是面色不變,沉穩(wěn)如山。諸侯之間,私下議論聲漸起,各有所思,場面一時僵持。

馬騰聞張楊之言,嘴角輕揚,不屑之色溢于言表,冷笑道:“呵,袁家雖有四世三公之榮,然諸君皆推崇之,門生遍及諸侯,占據(jù)三席。既然汝等相爭不下,皆不愿擔此重任,不如讓某來領此職!”聲如洪鐘,充滿自信。

公孫瓚亦起身,朗聲大笑:“哈哈哈哈,諸位,推舉盟主豈能僅憑家世?若論背景,誰人能及劉子昂劉俊?”

“子昂乃漢室宗親,功勛卓著,此前又與董卓交手,甚為了解董卓之軍。”

“今日在此,兵力又最為強盛,以吾之見,劉俊為盟主,甚合時宜。”

此言一出,眾諸侯的目光紛紛投向劉俊……

劉俊目光流轉(zhuǎn),瞥見公孫瓚身后立著一位白袍小將。

其勢氣宇軒昂,英姿颯爽,心知此人定是趙子龍無疑。

他此行早已知道聯(lián)盟不成,并無意于爭奪盟主之位。

心中了然,劉俊緩緩起身,言辭懇切,對眾諸侯道:“諸位大人,劉俊此來,實為尋求志同道合之士,共商國事。”

“吾知討董聯(lián)盟雖聲勢浩大,然前路多艱,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轉(zhuǎn)。吾本無意于盟主之位,亦不愿成為眾矢之的。”

言罷,劉俊目光堅定,掃過在座的每一位諸侯,繼續(xù)道:“今日之會,當以團結(jié)為上,非爭一時之長短。若有能者,愿擔此重任,劉俊愿追隨左右,共同抗敵。”

公孫瓚聞言,便不再多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許,站在背后的趙云則暗暗頷首。

曹操見眾人爭論不休,便起身圓場。

溫聲道:“諸公,子昂之言甚是。今日之聚,本為討董而來,盟主之位,不論誰坐,關鍵在于能否與吾等志同道合,共圖大業(yè)。”

“既然此次會盟由本初首倡,不妨便由本初擔任盟主,以定人心。諸公以為如何?”

眾諸侯見劉俊與曹操言辭懇切,皆知再爭無益,免得顯得貪戀權位。

袁術雖心有不甘,但見大勢已去,冷哼一聲,亦不便多言。

最終,其余諸侯紛紛頷首,表示贊同。

袁紹見眾人紛紛推薦,心中喜悅難掩,然面上仍保持沉穩(wěn),遂出言客套道:“諸公過譽,吾袁本初何德何能,敢當此重任。”

“然既然諸公如此看重,本初敢不從命。愿竭犬馬之勞,與諸公共討國賊,恢復漢室江山。”

言畢,袁紹深深一揖,以示感激。

至此盟主之位已定,眾諸侯便開始著手商議戰(zhàn)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湟源县| 鸡泽县| 克什克腾旗| 乐东| 铜山县| 临泽县| 蒙自县| 金川县| 精河县| 任丘市| 衡山县| 蒲江县| 兰溪市| 榆树市| 宜章县| 会东县| 兴海县| 贵港市| 思南县| 耒阳市| 开江县| 中江县| 浙江省| 罗平县| 宁都县| 凤翔县| 思茅市| 娄底市| 永宁县| 当雄县| 长武县| 从化市| 应用必备| 贵定县| 和林格尔县| 吴川市| 阿城市| 海晏县| 金川县| 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