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群雄逐鹿
- 三國霸業(yè):漢末新紀(jì)元
- 七七果子貍
- 2105字
- 2024-04-02 09:57:05
與此同時,自袁紹歸故里之后,朝中群臣皆懾于董卓之威,無人敢與之抗衡。董卓遂肆無忌憚,圖謀廢立之事。
在立新君之大典上,伍孚心懷不軌,企圖行刺。
呂布見此良機,毅然上前,一招制敵,將伍孚制服于眾目睽睽之下。
李儒見此情形,不再以仁義道德勸董卓,反而獻(xiàn)上匕首,以表忠誠。
董卓見狀,一意孤行,廢舊立新,走完了廢立之流程。
九歲的陳留王劉協(xié)被立為新君,年號“初平”,董卓自封為相國,權(quán)傾朝野。
自此,董卓佩劍自由出入禁宮,甚至夜宿宮中,擾亂后宮,挾天子以令諸侯,權(quán)勢滔天。
王允與曹操見此,心生憂國之情,密謀刺殺董卓,以清君側(cè)。
然而,事機不密,謀刺之事被發(fā)現(xiàn)。
曹操聞訊,知事不可為,遂連夜倉皇逃離京城,避禍以圖后計……
劉俊自司馬徽處,與徐庶并騎緩行于歸途之上,夕陽余暉映照,馬蹄聲碎,二人影長。
徐庶窺見主公眉宇間似有隱憂,便開口探問:“主公,觀君面色,似有所思,何故郁郁寡歡?”
劉俊聞言,輕笑一聲:“元直,汝多慮矣。吾只是思及一事,稍感疑惑。”
徐庶聞言,朗聲笑道:“主公有何疑難,何不吐露,吾等共商良策。”
劉俊遂勒馬駐足,手指遠(yuǎn)山,對徐庶言道:“元直,汝觀此天下,以為是誰之天下?”
徐庶凝望山川,沉吟片刻,答道:“天下自然是天子之天下。”
劉俊搖頭嘆道:“非也,此乃天下人之天下,百姓之天下也。若無百姓供奉,天子何以稱君?
徐庶聽罷,頷首稱是,引述論語之言:“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劉俊續(xù)言:“既然如此,何故今日之天下,竟至如此境地?”言罷,他目光如炬,似有所指。
不等徐庶回答,劉俊又沉聲道:“元直,觀今日之天下,世家之權(quán)勢日益膨脹,互相傾軋,爭奪利益,把持土地。百姓疾苦,必然造反,豈不聞昔黃巾之亂乎?”
世家之盛,自古便是天下興衰的關(guān)鍵。然而,如今天下之亂,亦與世家之權(quán)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想到這劉俊微嘆:“若非大亂,汝等寒門,豈有出山之時?這般局面,非一日之寒,實乃世家長期引導(dǎo)朝政,操控地方所致。”
徐庶聞言,亦有所思,接口道:“主公所言甚是。
劉俊目光如炬,望著遠(yuǎn)方的山河,緩緩言道:“世家之權(quán),若不能為天下所用,反而成為禍亂之源。”
“吾等欲安天下,必先正世家之風(fēng),解放庶民,造福百姓。”
徐庶點頭稱是,言道:“主公之言,正中要害。若能削弱世家之私利,或許能使天下重回正軌。
良久,劉俊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元直,吾有一策,或可試之。”
徐庶精神一振,急切問道:“主公有何良策,愿聞其詳。”
劉俊緩緩道:“吾欲改革土地制度,限制世家土地兼并,減輕百姓稅賦,使之有地可耕,有衣可穿。同時,吾欲興辦學(xué)校,教化百姓,使其知禮義,明法度,不再受世家操控。”
徐庶沉思片刻,然后道:“此策可行,然世家大族根深蒂固,恐不易行。”
劉俊微微一笑:“吾自有辦法。”
二人再次策馬前行,馬蹄聲在靜謐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回響。
劉俊知道,前路雖艱,但只要心懷天下,行仁政,便能贏得民心,穩(wěn)定天下。
而這一切,都將從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開始。
劉俊方才踏入治所,郭嘉聞訊,急匆匆趕來。
劉俊見郭嘉氣喘吁吁,面帶笑意戲謔道:“奉孝,何故如此急迫,莫非酒癮難耐?”
郭嘉喘息未定,急忙舉壺飲茶,潤喉之后,方才言道:“主公,您歸來甚好。方才接到緊急軍情,董卓行廢立之事,陳留王被立為新君。”
“袁紹廣發(fā)英雄帖,檄文傳于四海之內(nèi),號召天下英雄豪杰,齊聚京城,共商討伐董卓之策。”
劉俊聞言,神色從容,似乎早有所料,緩緩道:“此事我已了然于胸,袁紹四世三公,由他起頭,天下豪強才會響應(yīng)。奉孝,以汝之見,我們是否應(yīng)當(dāng)響應(yīng)此號召?”
郭嘉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主公,董卓專權(quán)跋扈,禍亂朝綱,天下英雄莫不切齒。今袁紹舉義旗,正是我們展現(xiàn)實力,結(jié)交豪杰之良機。
劉俊點頭贊許,目光如炬,沉聲道:“奉孝所言甚是,傳吾令!召諸將前來商議。”
郭嘉頷首應(yīng)諾,隨后諸將前來,眾人隨即著手籌劃,商議對策。
治所之中,氣氛緊張而莊重,一場關(guān)乎天下大勢的謀略,正悄然展開。
劉俊立于高臺之上,環(huán)視四周,英杰云集,武將如云,文臣如雨。
關(guān)羽、張飛、太史慈、甘寧、廖化、許褚、魏延、霍俊、張遼、高順、曹性、郝昭等一干武將,個個威風(fēng)凜凜,氣宇軒昂。
郭嘉、徐庶、管寧、華歆、杜襲、邴原、伊籍、向朗等文臣,人人智計非凡,氣度從容。
下方,三軍將士列陣整齊,士氣高昂,五萬大軍,旌旗蔽日。
劉俊面向三軍,慷慨激昂:“諸君,今日我等聚于此地,非為私仇,乃為國難。”
“董卓專權(quán)亂政,禍害百姓,廢立無道,辱我漢室。豈能坐視不顧?”
“今我等奉帖討賊,正是忠義之舉,天下之望。讓我們揚帆起航,掃清奸兇,恢復(fù)漢室,重光我大漢天威!”
“愿諸君奮勇爭先,共赴國難,生死與共,不離不棄。今日之戰(zhàn),必將載入史冊,流芳百世!”
三軍將士聞言,群情激憤,高呼萬歲,聲震山河。劉俊揮手致意,眾將士士氣大振。
劉俊立于將臺之上,聲若洪鐘:“傳令!關(guān)羽、張飛部領(lǐng)騎兵營一萬,太史慈部率步弓手一萬,許褚部領(lǐng)重甲一萬,高順、張遼同領(lǐng)陷陣營三千,魏延統(tǒng)大刀營兩千,各部整裝,隨吾即刻出征!”
眾將齊聲領(lǐng)命,士氣如虹,聲動四方。
后又令管寧、向朗、伊籍、邴原等人,暫領(lǐng)郡事,郝昭、霍俊、曹性等將留守后方。
犒勞三軍后,劉俊引兵北上,至此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