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亂世雄心

董卓和呂布之軍,破丁原如摧枯拉朽。

昔劉俊等人雖來騷擾,損軍三五萬之眾,然呂布率部四萬降之,士氣復振,猶如未嘗敗績。

董卓親設宴,為呂布及其麾下洗塵,席間笑語盈盈,推杯換盞。

又隨即下令犒賞三軍,以示嘉獎。士兵們歡呼雀躍,士氣如虹。

董卓立于高臺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士兵們,聲如洪鐘:“今日之戰,諸君奮勇爭先,功不可沒。某在此,特賜酒肉,以慰勞苦功高。”

士兵們聞言,喜形于色,紛紛舉杯敬卓,高呼其名。

劉俊自峽谷之戰后,所率南郡精兵一萬,經戰火洗禮,折損四千。

遂引余眾六千,屯兵于百岯山,不再輕動。

張遼、高順等將,復返舊地,收拾丁原舊部之殘兵敗將,得眾二萬余。

合劉俊之眾,共得兵力二萬六千。然丁原之舊部,士氣低落,心有余悸,戰力不振。

時局寧靜,戰機難求。劉俊見丁原舊部士氣低落,遂向眾人道:“今吾等已失戰志,宜回師南郡,激勵士氣,嚴整軍紀,以圖戰機。”

郭嘉道:“南郡之地,糧草充足,正可為吾軍養精蓄銳之所。待時局變動,戰機顯現,吾等便可乘勢而起,一展雄圖。”

劉俊聞言,深以為然,遂回師南郡,以圖后舉。

董卓得呂布相助,勢力愈強,朝中權勢日漸膨脹。

一日,董卓于朝會之上,提出更立新君之議。

眾大臣欲反駁,正值此時,呂布率兵至,氣勢洶洶。

董卓見呂布至,面露喜色,自覺大事可圖。

未幾,袁紹挺身而出,大聲責問:“朝廷方定,召汝等入京,本為輔佐天子,安撫百姓。汝卻屢圖更替君主,廢長立幼,此非謀逆而何?”

董卓聞言,怒氣沖沖,反詰袁紹:“汝欲試我劍之鋒芒乎?”

袁紹亦不甘示弱,拔劍應聲:“吾劍亦非鈍器。”

兩人爭執,局勢緊張,一發而不可收拾。李儒急忙出面,勸解道:“二公請息怒,朝堂非動武之地。”眾大臣亦紛紛勸和,試圖化解緊張氣氛。

“哼!”袁紹憤憤不平,收起寶劍,轉頭離去終因怒氣難消,遂回鄉召集兵馬,欲聯合諸侯共討董卓。

劉俊自返南郡,勤于整頓兵馬,日日操練士卒,數月間,城池安寧,百姓樂業。

昔日劉俊北伐董卓,仁義之名遠播,四方豪杰聞風而至,如伊籍、向朗等文士,魏延、霍俊等武將,皆來投效。

劉俊之勢力,漸漸積累,有了爭奪天下之資。

一日,劉俊與徐庶同行,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

劉俊輕車簡從,至司馬徽隱居之所,但見翠竹環繞,清泉石上流,一派寧靜致遠之景。

司馬徽以禮相迎,二人于竹影婆娑之下,相對而坐。

寒暄良久之后,司馬徽率先開口問道:“觀今日天下,烽煙四起,豪杰并起,不知將軍對這亂世有何看法?”

劉俊沉思片刻,緩緩答道:“天下大勢,如同潮起潮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董卓亂政,天下必然許多豪強紛紛起兵,各據一方,爭奪天下。然而,天下終究需要一統,以安百姓,止兵戈。”

司馬徽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點頭稱是:“將軍所言甚是。亂局之中,正需有識之士洞察時勢,引領天下歸于一統。然則,將軍以為,何人能擔此重任?”

劉俊微微一笑,言道:“天下英雄,各有所長,誰能最終一統天下,尚未可知。”

“然而,俊以為,非但要有雄才大略,還需深得民心,方能成就千秋大業。”

司馬徽聞言,遂眉眼微閉,點頭不語,又倒了一杯茶,喝了起來。

過了一會,司馬徽悠然問道:“觀歷代王朝更迭,無不有興有廢,不知將軍以為,往昔那些朝代為何傾覆?”

劉俊放下手中之茶,沉聲答道:“俊以為,歷代王朝之覆滅,多與世家大族及土地兼并有關。”

“自周室武王克商以來,歷八百載,江山穩固,然隨歲月推移,王朝之聲勢日漸衰微。”

“昔日分封制,乃周天子以土地賜諸侯,諸侯世襲其位,各領一方。”

“然而,諸侯之封地,大小不一,勢力強弱有別,野心隨之膨脹。彼此之間,爭斗不休,戰亂頻仍。歲月荏苒,諸侯之勢力,或壯大或衰敗,逐漸形成世家大族。”

“世家之徒,以權勢把持土地,百姓之田地,多被其侵占。百姓生活困苦,無以為繼,終至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此乃分封制之弊端也,初衷雖為穩固周室江山,然久之,反使諸侯割據,勢力分散,周天子之號令,難以通行于天下。故周室之衰,非一日之寒,乃積弊所致也。”

“世家大族,把持朝政,日久必生腐敗;土地兼并,導致百姓失地,民不聊生。此二者交互作用,國之根本動搖,終致王朝傾覆。”

司馬徽微微點頭,再次發問:“將軍此論,絕無僅有,那以將軍之見,現今之世家,何家最為強盛?”

劉俊沉吟片刻,緩緩答道:“天下之大,世家眾多,難以一一評斷。”

司馬徽點頭不語。

劉俊見司馬徽沒有說話,他也沒說話,氣氛頓時有點尷尬。

劉俊自顧自的品茶中,邊喝邊想:歷史上的走向,終將是司馬家一統天下……

突然,他目光如炬,突然轉向司馬徽:司……馬,司馬懿、司馬……徽!

司馬徽察言觀色,見劉俊目光游移,遂微微一笑,啟口問道:“將軍似乎有所思,可否見告?”

劉俊自沉思中回神,輕輕一笑,答道:“先生勿怪,俊適才想起些許逸聞趣事。”

司馬徽面露驚訝之色,言道:“愿聞其詳。”

隨即抬手傾茶,為劉俊及自己各斟滿一杯。

劉俊起身,嘴角含笑,徐徐言道:“先生可聽聞……河內司馬氏。”

司馬徽聞言,手執茶壺微微一頓。

劉俊目光如炬,一瞥之下,心中愈發確信,司馬家確非同等閑,天下大勢,隱隱與之相關。

隨即劉俊拱手施禮:“今日與先生論道,晚輩受益匪淺,時候不早,俊便此告辭。”

司馬徽亦點頭,微微欠身,起身相送,:“劉將軍慢走,今日之言,徽亦有所悟。愿將軍一路平安。”

司馬徽送與劉俊、徐庶,三人于門前揖讓,對徐庶言道:“元直,劉將軍乃時之英雄,汝當盡心輔佐,。”

徐庶恭敬應諾:“先生勿憂,庶必竭盡所能,輔佐劉將軍,以安天下。”

劉俊此行也是各懷心事,微微拱手道:“先生珍重,勿相遠送。”

言畢,劉俊與徐庶轉身離去,司馬徽立于門前,目送二人背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于視線之外。

司馬徽心中暗自思量:此子甚是不凡,難道他已洞察?吾等蟄伏數年,莫非他有未卜先知之能?

然而,此念一起,徽隨即搖頭自嘲,轉身回至廬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清远市| 行唐县| 岳普湖县| 巨野县| 仪征市| 渑池县| 芦山县| 惠来县| 大理市| 东源县| 柳州市| 田东县| 浦城县| 通辽市| 满洲里市| 巴彦县| 三明市| 沂源县| 岱山县| 抚州市| 囊谦县| 拜城县| 武陟县| 凤阳县| 横峰县| 通辽市| 乐安县| 凌云县| 手机| 都江堰市| 奉化市| 克拉玛依市| 武乡县| 老河口市| 电白县| 宣威市| 湟中县| 泽州县| 中超|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