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國崛起》:中國,重返世界之巔
- 中國人,你要自信(張維為作品)
- 張維為
- 6073字
- 2024-03-27 15:59:09
很高興有機會到北大來做這個演講。我想從三個時間節點和三個領袖人物的角度切入來談“中國,重返世界之巔”這個主題。中國人有“大國情結”,因為這個國家在歷史上領先世界數千年,后來由于種種內憂外患跌入低谷,現在經過百年奮斗和犧牲,又快步趕了上來,正在重返世界之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離我們如此之近。
今年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家都知道,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史詩般的奇跡,中國工農紅軍轉戰了14個省,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突破了上百萬敵軍的包圍封鎖,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從南方轉移到了西北。1935年年底,毛澤東召開了瓦窯堡會議,他在會上說了一番驚天動地的話,我們這個年紀的很多人都能背誦出來,他當時是這樣說的,“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這番話本身氣壯山河,但我后來看到國民黨將軍傅作義接受一個采訪時的一番話,就更加感慨萬千,他說他當年聽到毛澤東這番話就被震撼了,他說,“毛澤東講這番話的時候,他手下連8000人都不到呀,但他敢說這樣的話?!备幸饬x的是,在這個講話發表后的14年間,人民力量摧枯拉朽,日本戰敗投降,國民黨兵敗如山倒,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不到8000人,到解放全中國,建立人民共和國,歷史巨變迅速印證了毛澤東的遠見、擔當和勇氣。
這種遠見的背后是對中國國情的正確分析和把握。在瓦窯堡會議的同一個講話中,毛澤東分析了中國國內外時局的變化,說了許多馬列經典著作中從來沒有說過的話,他提出要團結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投入抗日戰爭。他還談了為什么不再提建立“工農共和國”,而是要建立“人民共和國”。他說,“我們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農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因為日本侵略的情況變動了中國的階級關系,不但小資產階級,而且民族資產階級,有了參加抗日斗爭的可能性?!保ā墩摲磳θ毡镜蹏髁x的策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毛澤東當時還指出,“中國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人口是工人和農民,所以人民共和國應該首先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利益。但是人民共和國去掉帝國主義的壓迫,使中國自由獨立,去掉地主的壓迫,使中國離開半封建制度,這些事情就不但使工農得了利益,也使其他人民得了利益。總括工農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利益?!保ā墩摲磳θ毡镜蹏髁x的策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毛澤東后來還準確地預測:“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保ā对谛抡螀f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盡管在重返世界之巔的探索中人民共和國也經歷過不少曲折,但中國最終以自己的全面崛起震撼了世界。
我要講的第二個時間段是1991—1992年前后,我要講的領袖人物是鄧小平。大家知道,1989年中國發生了政治風波,1990年前后東歐發生了劇變,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解體,西方世界一片歡呼聲,美籍日裔學者福山宣布歷史終結了,我們內部懷有悲觀情緒、懷疑“紅旗還能打多久”的人也不少。當時主要有兩種聲音,一種主張放棄社會主義,全面接受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另一種呼吁“全面抵制”西方,認為在經濟領域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但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鄧小平在這場嚴峻的危機中看到了機遇,看到了中國社會主義的機遇。他可能覺得周邊很多人還看不到,所以蘇聯解體之后才20來天,他就開始了著名的1992年南方視察,他有話要說。
鄧小平應該是中國高級領導人中最了解蘇聯及東歐和蘇聯模式的。他1926年曾在蘇聯留學近一年,1949年之后又7次訪問蘇聯,會見過當時蘇聯和東歐幾乎所有最高領導人。他的基本判斷是蘇聯和東歐首先失敗在經濟上,失敗在人民生活水平停滯不前上,失敗在他們的領導人動搖了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上,所以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反復強調:“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保ā对谖洳?、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現在一些人只說不改革開放是死路一條,這是不準確的,鄧小平把“社會主義”四個字放在最前面,他對此是深思熟慮的。
在南方講話前,鄧小平對蘇聯和東歐的事態發表了一系列評論。1989年9月4日,他表示:“東歐、蘇聯亂,我看也不可避免,至于亂到什么程度,現在不好預料,還要很冷靜地觀察。”(《改革開放政策穩定,中國大有希望》,《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他還表示:“在這些國家動亂的時候,中國要真正按計劃實現第二個翻番,這就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成功。到下個世紀50年,如果我們基本上實現現代化,那就可以進一步斷言社會主義成功。”(《改革開放政策穩定,中國大有希望》,《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0年7月11日,他向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指出:西方對東歐的變化“不要高興得太早,問題還復雜得很”。1991年8月20日,也就是蘇聯解體前4個月,鄧小平說:“現在世界發生大轉折,就是個機遇?!?990年12月24日,東歐已經出現了劇變,蘇聯呈現一派亂象的時候,鄧小平說:“國內外形勢比我們預料的要好?!?
回頭看來,鄧小平看到了機遇,但也看到了風險。他認為中國要大力“利用”外資,但“外資”只能是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是對中國整體實力的補充,中國決不能被外資控制,而是要通過引進外資和其他外部資源來壯大自己,最后反過來超越西方。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深具信心,1989年11月他對來訪的外國客人說,“一個冷戰結束了,另外兩個冷戰又已經開始。一個是針對整個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個是針對社會主義的。西方國家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袊鴪猿稚鐣髁x,不會改變?!灰袊鐣髁x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保ā秷猿稚鐣髁x,防止和平演變》,《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同一年,他總結了1989年“政治風波”的教訓,對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說了這么一番話:“整個帝國主義西方世界企圖使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際壟斷資本的統治,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F在我們要頂住這股逆流,旗幟要鮮明。因為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他還清醒地指出:“現在國際市場已經被占得滿滿的,打進去都很不容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在這一點上,這次暴亂對我們啟發十分大,十分重要,使我們頭腦更加清醒起來。不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就沒有前途。”(《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當務之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我們環顧一下世界,許多國家也對外開放,但真正成功的很少,他們開放了,但往往不是真正“利用”了外資,而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都被西方資本控制了,甚至國家和百姓的財富都被華爾街金融大鱷洗劫一空。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一樣,她有完全獨立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國防體系、科研體系,她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傳承;她有人民共和國前30年奠定的制度基礎、工業基礎和社會基礎,包括婦女解放、土地改革、教育普及等偉大的社會革命,所以鄧小平堅信中國有能力在開放中趨利避害,汲取西方和其他文明的所有長處,同時保持自己的自主性。
隨之而來的中國迅速崛起也印證了鄧小平的遠見、擔當和勇氣。20多年過去,中國通過全方位的改革開放,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使整個國家面貌煥然一新。絕大多數國民的財富大幅增長,中國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最大的貿易國、最大的外匯儲備國、最大的游客輸出國,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產階層,這與西方模式下多數民眾財富20多年鮮有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還基本實現了全民養老和全民醫保,雖然水平還參差不齊,但美國還做不到。中國成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為美國的兩倍,世界對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關注也一浪高過一浪。雖然中國社會主義道路還面臨諸多挑戰,但在國際比較中已經明顯勝出,這條道路將越走越寬廣。
我想講的第三個時間節點就是2016年,領袖人物就是習近平。自2012年十八大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準備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他指出,我們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我們要“把握世界大勢,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把握主動、贏得發展”;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6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遠見、擔當和勇氣。它們既是“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又是中國重返世界之巔進程中具有深遠意義的里程碑。第一件大事是中美圍繞南海仲裁案而展開的尖銳斗爭,包括軍事斗爭。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指揮了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2016年六七月間,也就是南海爭議的關鍵時刻,美國竟派遣兩個航母戰斗群進入南海,而且公開叫囂已做好開戰準備,但中國人民解放軍直面這種挑戰,向全世界宣布自7月5日至11日,在南海進行戰役級的大規模演習,中國其他相關反制措施也一一到位,同時明確地告訴對方,“豺狼來了有獵槍”“10個航母開來也嚇不倒中國”。
這一切體現了習總書記近年提出的“治軍”思想:軍隊要“聚焦能打仗、打勝仗”。他強調“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他將軍事斗爭準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突出海上軍事斗爭和軍事斗爭準備,有效控制重大危機,妥善應對連鎖反應,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統一和安全。許多境外媒體曾預測美國航母編隊在7月12日仲裁法庭的決定出臺后,就可能立即闖入中國島礁海域來“執法”,結果12日這一天卻發現美國航母編隊退到了菲律賓以東的海面。無疑,在中國強有力的反制措施面前,美國退卻了。中美圍繞南海的斗爭還會繼續,但這場基于意志和實力的較量已證明,美國想以武力威脅來阻遏中國崛起的企圖已完全破產,這場斗爭的偉大意義怎么評價都不過分。
另一件大事就是2016年9月初,中國作為主席國在杭州舉行的G20集團峰會。代表世界經濟總量85%,世界貿易總額80%,世界人口60%的20個成員國及相關國際組織的領導人齊聚杭州,討論并最終通過了習近平代表中國提出的解決世界經濟難題的中國方案。如果說圍繞南海的軍事斗爭代表了中國硬實力的強勁崛起,那么G20杭州峰會的進程則代表了中國軟實力的迅速崛起。
今天國際經濟形勢低迷,世界貿易持續下滑,各種形式的民粹主義、逆全球化、保護主義盛行。國際政治危機也此起彼伏,從歐洲難民危機到英國公投“脫歐”,很多國家的領導人根本無暇顧及全球經濟治理難題,中國自己的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許多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接手了一個爛攤子,至少也是運氣不好,看好這次峰會的人不多。但G20杭州峰會的結果使整個世界眼前一亮,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一個接一個,令人應接不暇。無疑,中國軟實力正以比原來預計更快的速度崛起,中國在重返世界之巔的進程中又邁上了新的高度。
今天世界軟實力的總體格局仍然是“西強我弱”,但這次峰會的成功經驗說明,只要我們具有真正的道路自信,能夠從人類的整體利益出發,以中國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為依托,把握時機,順勢而為,敢于發聲也善于發聲,那么改變“西強我弱”話語格局的進程可能會大大加快,原因之一是西方軟硬實力走衰的速度比我們預想得還要快,從英國公投“脫歐”到美國大選亂象都說明了這一點。這次G20峰會的過程中,已看不到西方真正有分量的倡議,更毋庸談西方的道德感召力了。與此相反,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其他成員幾乎都在期待中國方案,因為中國提出的東西確實符合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和愿望。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是“得道多助”。這次峰會可能標志著,世界范圍內“西強我弱”的話語格局正逐步開始逆轉。
習主席后來也對峰會的成功進行了言簡意賅的總結。他是這樣說的:“我們運用議題和議程設置主動權,打造亮點,突出特色,開出氣勢,形成聲勢,引導峰會形成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引領性、機制性的成果,實現了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為全球增長提供動力、為國際合作筑牢根基的總體目標。在這次峰會上,我們首次全面闡釋我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首次把創新作為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發布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在二十國集團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
我很榮幸,前后6天作為央視嘉賓在北京和杭州點評這場峰會,近距離觀察了整個會議的進程。我個人認為,中國方案得到與會成員高度認可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這些方案能夠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尋求大家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二是中國設計的峰會主題背后是中國的成功實踐,“創新、活力、聯動、包容”四大主題其實就是中國理念和中國道路的一種展示。例如,會議提出的“創新”,主要指創新增長方式,這不同于過去G20搞的貨幣主義政策,而是中國創新增長方式的實踐,而杭州本身就是這種實踐的縮影:杭州在電子商務、普惠金融、移動支付等領域內都走在中國的最前列,也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三是習近平在會議過程中展現出的自信坦誠,通過一次次的講話和溝通,他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念,為世界經濟困境點出了問題、開出了藥方、指出了方向、交流了經驗、勾勒了前景。
峰會的最后一天,習近平主席代表二十國集團,宣布會議達成的共識:第一,我們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第二,我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第三,我們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第四,我們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第五,我們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很難想象過去任何一個國際會議上能夠發表一份如此“中國味兒”的會議公報,會使用“規劃路徑”“放眼長遠”“總體目標”“開辟新增長點”“綜合施策”“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中國理念和話語。在這個意義上,這次G20峰會可能是中國軟實力崛起的一個分水嶺,是中國重返世界之巔、實現民族復興夢的一個里程碑。中國的聲音,特別在全球治理領域內的聲音,以后將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得到重視。
總之,從紅軍長征勝利到G20杭州峰會成功,我們看到了中國正大踏步地重返世界之巔,看到了全面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前景,看到了真正的道路自信和話語自信,看到了中國軟硬實力的全面崛起,看到了我們領導人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所展示的遠見、擔當和勇氣,這一切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必將深刻地影響未來世界秩序的演變。崛起的中國,將繼續在全球化進程中搏擊風浪,引領全球化的新浪潮,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重返世界之巔的偉大進程也會因此而變得更蔚為壯觀。謝謝大家!
2016年10月 于北京大學“北京高校理論名家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