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 無望的等待

無望的等待是最煎熬人的。可是,在無望的煎熬中,除了讀書,既沒有謀生手段,又沒有取得功名的沈家本又能干什么呢?

還是讀書。

如他自己在詩中所說:放懷且讀古人書。

因為心情紛亂,這一時期,他讀的書也很雜。不是為了準備科考而讀書,而是隨心所欲地讀。讀經史子集,更多的卻是閑書,志怪小說,像什么《仙吏傳》《柳毅傳書》《龍女傳》《神仙傳》《枕中記》《再生記》《窮怪錄》之類。除了讀閑書,他還讀了很多醫書和考古書,比如醫書《本草從新》《本草備要》《醫方集解》《婦科》 乃至 《產后編》,考古的則有《東京考錄》《山東考錄》《考古質疑》《考古類編》等,甚至有西方傳教士們的書,如利瑪竇譯的《同文算指前編》《同文算指通編》《圜容較義》,瑪吉士譯的《新義地備考全書》,等等。

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卻是一本清政府明令的禁書——《明夷待訪錄》。此書著者黃宗羲,是明末的大學問家。黃宗羲也是浙江人,浙江余姚。他父親是明代有名的東林黨人黃尊素,而他自己呢,也算是少年得志吧,14歲就考中秀才。1645年,清兵入侵中原時,他傾盡家產以解國難,在浙東組織了一支抗清隊伍——“世忠營”,之后又聯合太湖一帶的豪杰,抗拒清兵達半年之久。當他扼守的四明山寨被清軍攻破后,又渡海到舟山,和張煌言等反清志士繼續為光復明朝而活動。1664年張煌言殉難后,黃宗羲遂改名換姓,回到故鄉,聚眾講學,著書立說。

黃宗羲學識廣博,研究過天文、地理、算學、音樂、歷史和哲學。他在54歲時,寫下了這部傳世的《明夷待訪錄》。

書名本身就暗含深意。

“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辭有曰:“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所謂“明夷”指有智慧的人處在患難地位。“待訪”,等待后代明君來采訪采納。

和黃宗羲同時代的大思想家顧炎武曾說:“讀了這部書,可以知道過去歷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

黃宗羲的這部著作,處處閃耀著民主思想的萌芽,并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罪惡,指出帝王是唯一的害民之賊。他說:“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這些話在300年前,是沒有人敢說的。

他還在書中提醒和他同時代的臣僚,不要再做皇帝隨從,剝削百姓,希望他們能夠: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

除了對皇權的批判,他還在文中流露出議會政治的思想萌芽。把東漢的太學清議的歷史意義理解為近代的議會政治,托古改制。他的理想是,在中央政府,天子以至公卿都要在太學祭酒的面前就弟子之列,祭酒(類似議長)有權批評政治的得失。在地方政府,郡縣官都要在地方學官的面前就弟子之列,學官對于地方政事缺失,“小則糾繩,大則伐鼓號于眾”。

中國近代的改革家與革命者,大多都從黃宗羲的這部著作中汲取了思想。梁啟超,康有為,乃至孫中山。思想最為激進的譚嗣同,對《明夷待訪錄》更為推崇,曾指出:“孔教亡而三代以下無可讀之書矣!乃若區玉檢于塵編,拾火齊于瓦礫,以冀萬一有當于孔教者,則黃梨洲《明夷待訪錄》,其庶幾乎!其次為王船山之遺書。皆于君民之際,有隱恫焉。”

溫家寶總理也很喜愛這部書,他在《致史曉風先生函》中說:“我喜讀黃宗羲著作,在于這位學問家的許多思想有著樸素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身為天下人,當思天下事。而天下之大事莫過于‘萬民之憂樂’了。行事要思萬民之憂樂,立身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一百多年前,年輕的沈家本,從哪里偷偷找到的這部清廷禁書,不得而知。讀后的感受,他很小心地收藏在心里,不敢像他在詩中那樣隨心所欲大罵兵如鼠,在日記中也只淡淡幾筆:

明朝黃宗炎梨洲著。明夷待訪者,言當明夷之世,而冀當局者如箕子之見訪也。所條并為治大法,欲革百王之弊,以復三代之盛。端冠以顧亭林先生,其推服良深。惟建都一條,亭林先生亦非。蓋天下形勢在關中,而秣陵偏據一隅且違近寶,乃貧之戒也。

想必心里的感受還是多多。

不過,那一時期,沈家本雖然讀了很多書,前前后后,將近三百本,其中卻很少有法律方面的書籍,即使有,也不過一兩本,讀之輕描淡寫,并不過心。他對法律,對他父親的職業,似乎并不熱心,似乎更喜歡詩,更喜歡文學。

那時的沈家本,不像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職業選擇,目標明確。他只有一門心思,那便是科考,至于科考之后從何事業,并未深思。

讀書之外,他的生活幾近寡淡,除了頻頻地打探貴州與湖州方面的消息,也只偶爾在水邊走走,理一理紛亂的心緒。

除了壞消息,還是壞消息。

貴州方面傳來的消息,更是令他心情黯淡。姨丈沈桂芬為他父親設想的方案,遲遲沒有結果,他父親只好依然在貴陽閑住;安順府倒是有缺,但是謀者太多,像他父親這樣的一介文官,又哪里是那些人的對手,當然不能如愿。可父親這樣的閑住,到哪天才是個頭啊?

自從他的父親離開銅仁后,由小吏出身的王云繼任知府。小人得志,大多不知天高地厚,恣意胡為。王云亦如此,沈家本在日記中也記下了王云的所為,憤怒又無奈:

王小峰(王云,字小峰)調集閔家場鄉門團首,勒繳府兵錢文。彼處集團數百人。王怒,即出隊用炮轟斃團丁十余人,團遂散,暗行勾結石阡教匪下竄。分四股,一擾閔家場,一擾太平場。

除了王云,還有沈宏富:

長發竄入,猖獗異常。官兵不出戰,任其深入。大定、安順、平遠、黔西界,均有賊蹤。黔西州汪之屏,于總(兵)沈宏富(貴州提督田興恕部下)敗入州城時,猶百媚之。以三百金買一美女贈之。沈因(是)竭力保汪。官場至此,掃盡官常矣。

在這樣的官場中,他父親沈炳瑩自然很難再重新得到官位,沈炳瑩畢竟還是一個潔身自好的文官。雖然,他當初也想外任之后,稍充私囊。

沈家本除了在日記中發發感慨,也很無奈。像浮萍一樣漂在長沙,總不是長久之計呀。父親不在身邊,母親體弱,弟妹又年少,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沉沉的,卻又無毫無辦法。深夜里,他常常睡不著,大睜著兩眼,望著窗外黑暗中的月亮和星星,還有便是低垂的云。

在這種時候,伴著他的唯有詩句,他起身點上油燈,把燈芯捻得小小的,就著微弱的燈光,搖曳著寫下心中的吟哦:

擁衾不成夢,涼思動今宵。

之子處幽迥,秋風增寂寥。

孤燈熒悄悄,落木和蕭蕭。

莫向空山聽,羈魂聲里銷。

就這樣,他和母親弟妹,又在長沙住了漫長的一年。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在他的萬般焦慮與企盼中,拉開了序幕。

依然還是等待。

除了等待,還是等待,也唯有等待。在無奈的等待中,他們一家終于等來了一個好消息:讓他父親丟了官的韓超,終于被撤了職。

新任巡撫是張亮基。張亮基出任貴州巡撫,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便是——奉命查辦韓超和提督田興恕。

他父親的官運也因此有了轉機。當然,僅僅因為他父親是被韓超所排斥,還遠不足以使他的父親得以官復原職。還是因為那句被百姓重復了又重復了的老話:朝內有人好做官。

是他父親的老朋友龔叔雨,向張亮基推薦了他的父親沈炳瑩。那時,龔叔雨正是貴州的布政使。龔叔雨喜歡畫畫,沈炳瑩喜歡吟詩,兩人常常一起吟詩作畫。就在上一年,沈炳瑩還為龔叔雨的畫題了詩:矯矯千年松,濤聲高不落。在京城時,龔叔雨還曾是沈家本的授業師。龔叔雨與沈炳瑩,兩人交往已久,知根知底。

而龔叔雨和張亮基的關系也比較鐵。

陽春三月底,沈炳瑩正式走馬上任,代理貴陽知府。沈炳瑩連陰多日,郁郁寡歡的心情,也由陰轉晴。隨即,提筆寫信給家人,告之家人這一好消息,并命沈家本帶著母親與弟妹速速來貴陽。分別以來,他一直盼著能夠早日和家人團聚。一個男人,獨自在外的日子,不僅孤單,而且吃與穿,都是亂糟糟的,潦草而馬虎。幾多不便。

沈炳瑩早就想家人了,妻子和兒女。

父親的信像一紙陽光,驅散了長沙東茅巷里那滿屋子的陰霾。一家人終于快要能夠團聚了。雖然,去貴陽的路途并不十分遙遠,但因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也還是非常艱辛困苦的,那種艱辛與困苦,他們一家人已經經歷了兩次,想想都怕。可一家人心里還是高興的,畢竟父親的仕途現出一片光明。

只要父親的仕途有了著落,他們家窘迫的日子就能改善。

收拾行李,雇馬車挑夫,瑣瑣碎碎,也準備了一二十天,四月底一家人才上路。車舟勞累,本在他們的預料之中,也有思想準備,但一路的兵匪騷擾,卻讓他們苦不堪言。一天,他們雇請的挑夫,竟在半夜里將他們的隨身行李與緊要之物,席卷而逃。

早晨醒來,一家人環顧左右,挑夫與行李早已不見蹤影,全傻了眼。哭都哭不出眼淚來,又能到哪里去找呢?沈家本到底比弟妹們年長,氣盛,當即就要去報官。母親長長嘆息了一聲,息事寧人,勸他:還是趕路吧,報官又能怎樣?只要人沒傷著,比什么都好啊。

與京城到貴陽的遙遙路程相比,長沙到貴陽要近許多。但他們一家一路風塵,跋涉了將近兩個月才抵達貴陽。

父親等候他們已久,早就望眼欲穿。

相聚歡。

和上一次相比,父親的心情也是陽光明媚。因為布政史龔雨叔的推薦,所以巡撫張亮基也就很信任沈炳瑩。自為官以來,特別是到偏遠的貴州以后,沈炳瑩還從沒有得到過上司如此的青睞,張亮基從奏折乃至政治、軍事方案,大大小小文案,都交由沈炳瑩擬稿。

男人嘛,大多都希望能夠入世做事,展露自己的才能與才華,沈炳瑩亦如此。他很感動,也很興奮,一心要報知遇之恩,所以:遇事盡言,多所區畫。

這一時期,也是沈炳瑩來貴州以后最為暢快的,不免有點兒春風得意。春風得意的日子過得很快,一晃半年就過去了。

但是,人在春風得意的時候,也就難免遭人妒忌,也并非你不惹人,人就不惹你。雖然,沈炳瑩春風得意,但他為人處世一直還是很低調的,在外人面前,并沒有把自己內心深處的得意寫在臉上。

盡管如此,還是會有是非。

9月下旬的一天深夜,總兵全祖塏,酒喝多了,醉醺醺地率領了幾十個兵來到衙署,一路笑罵,一路摔摔打打地闖入了內室的庭院。

所謂總兵,即統兵武官。明始設。清代因襲其名,以總兵為綠營兵高級統將,正二品,分設各省區,受提督和巡撫節制。全祖塏原本一介武夫,從來不把文官看在眼里,巡撫張基亮對沈炳瑩的重用,他早就看著心里不舒服。據沈家本的日記所言,還因為,局中發米,沒有滿足他的私欲。自然是嫌少,于是,恃醉而來。

當然是借酒鬧事,以發泄心中積聚多日的不滿與醋意。

夜深人靜,喜歡熬夜的沈炳瑩此時也已經熄燈安眠。家人更是早已入夢鄉。突然之間,庭院里騰起一陣粗野的吼鬧聲。沈炳瑩聞聲披衣而起,心里十分惱火,何人又是何事,夜闖內庭,如此無禮。

窗外已有家丁與仆人出面阻止。

來者的首領像是已經大醉不能自持,口齒不清地仍在亂嚷嚷著,但到底還是被連勸帶扯地拉了出去。

太過分,也太無禮!

沈炳瑩佇立窗前,非常惱怒。他已經從那酒醉后口齒不清的謾罵聲中,聽出了是總兵全祖塏。

欺人太甚也!

堂堂知府衙署,豈容一介武夫如此凌侮?沈炳瑩胸口堵得慌,氣得告假三日不出。

接下來的日子,為官不久,還沒有春風得意幾天的沈炳瑩就更加不順了。另一介武夫,更加粗暴也更加齷齪地把他趕出了官場,也讓他對官場徹底死了心。

此人便是沈宏富。也就是沈家本曾在日記中所說的那個用三百金買美女以媚上司的卑鄙小人。

沈宏富也是總兵。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腐敗的總兵。同治二年(1863年),他奉命前往開州作戰,卻從沒有與起義軍交過戰,總是趁民團與起義軍交戰的時候,闖入村莊,擄掠百姓。百姓對沈宏富與他的部下恨之入骨,也因之倒向起義軍。

九月初,起義軍首先攻破了沈宏富部隊的北門守地,開州城破,牧守戴鹿自殺身亡。

開州距貴陽很近,不過百余里地。起義軍攻破開州之后,便一路高歌,直逼貴陽。貴陽城危在旦夕。此時,沈炳瑩雖然不過是一介文官,但也必須履行守城之責,無可逃遁。

金秋十月,本是收獲的季節。貴陽城內卻是人心驚慌,日夜不寧。沈炳瑩本是個文弱書生,又已年過半百,更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擔。但在這種燃眉之急的時刻,卻也手持長矛,登上貴陽城頭,白天黑夜地巡視,不敢有半點松懈。

已經22歲的沈家本,自然知道事情的輕重。父親和家,和他的前程都是緊緊相連的。還有血脈親情,也不容他躲避責任。他整天跟在父親身邊,與父親一起巡視四城。因為巡城,父親沈炳瑩幾乎夜夜都待在城墻上,為守城的官兵鼓舞士氣。實在困倦了,就在士兵的帳篷里打個盹。也只有這樣做,官兵們才能夠同仇敵愾,不至于臨陣脫逃。

沈炳瑩雖非英雄,卻也盡到了一個知府的責任。

沈家本對父親多了一份敬重,他在日記里記下了那一段日子父親的所作所為:

二更后忽藩署來傳,探得扎佐大營已失矣。父親至總局后出門查夜,四鼓始回署。

父親連日查夜,今夜少息,縣尊代。

……

10月12日,離貴陽城僅50里的修文城又失守了。貴陽城里更是風聲鶴唳,人心惶惶。之后的幾天里,可怕的消息紛至沓來。夜晚,沈家本和父親一同站在貴陽城墻上時,城北不遠處,火光沖天,幾乎映紅了整個黑暗的天空。

起義軍就要攻進貴陽城了?

可是,除了火光還是火光,并不見起義軍的身影。

幾經探聽,才得知,并不是起義軍要來攻城,而是從前方潰敗下來的鄉練在放火燒民房。

沈炳瑩仰天長嘆,很是悲涼。短短的一個多月里,他的頭發幾乎全白了,如同秋霜。

年輕的沈家本呢,卻是悲憤!他在日記里寫道:

陰。父親于昨晚三更查夜,天明始回,少息即上衙門,直至末刻始回。少坐又上局上院,三鼓始回,即得警報,水田、三江橋官營盡失,兵練退至紅邊白牙一帶也。正擬少(坐),適獲要犯,與蔡植三同訊。四鼓又上城,遙見東北火光釁天,人心驚惶。探悉乃潰練焚燒民房,非賊也。

朝廷如此腐敗,官兵如此踐踏百姓!這樣的大清朝又能支撐多久?

貴陽城最后還是得以保全了,因為清軍趙德光部隊的救援。

但是,清廷并沒有因為沈炳瑩在那危急時刻,身先士卒而嘉獎他。他的日子反而更難過了。

因為,另一個人。

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

那個人便是總督勞崇光。就在沈炳瑩署理貴陽知府不久,勞崇光來貴州處理教案糾紛,途中遭起義軍的攔截。救他的卻是沈宏富。要不是沈宏富及時趕到相救,他還不知道能不能保全生命。為報沈宏富的救命之恩,他極力保奏沈宏富署理貴州提督。他當然知道沈宏富是個什么樣的人,和他的胡作非為,但為報一己之恩,他置國家之利益于腦后。那時的清廷又能有幾個官員,把國家的利益作為最高利益呢?

貴州的官員們當然了解沈宏富的劣跡,但卻沒有人挺身而出。只有巡撫張亮基奏請由林自清代替沈宏富為提督。除此之外,沈宏富沒有得到任何處分。

背靠大樹好乘涼呀!因為有了勞崇光這個大靠山,沈宏富自然是更加有恃無恐,得意忘形,誰也不放在眼里。

對于沈炳瑩這個京城來的小官員,沈宏富幾乎不拿正眼瞧他。他的拜把子兄弟,勞崇光的心腹仆人郭七郭五,和他一樣的不能容忍沈炳瑩。他們曾去找過沈炳瑩,向他示好,想拉他入伙。沈炳瑩也算是個有幾分骨氣文人,雖然深知這幫人的厲害與背景,卻不愿為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能降心相從。因而,大大得罪了郭氏兄弟。郭氏兄弟從此懷恨在心,并在勞崇光面前告了他一狀。

勞崇光自然要讓沈炳瑩:遂不安于其位也。

不久,沈炳瑩便被人舉劾。而此時,湖州的戰火基本平息。沈炳瑩對官場再無眷戀,毅然辭官,告老還鄉。雖然,他還不甚老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响水县| 乾安县| 客服| 尖扎县| 屏东市| 武陟县| 四子王旗| 赤壁市| 南川市| 蛟河市| 长宁区| 治县。| 壤塘县| 聊城市| 南漳县| 南岸区| 武冈市| 濮阳市| 平泉县| 清苑县| 山丹县| 城口县| 闸北区| 黔江区| 侯马市| 平果县| 静安区| 交口县| 黄石市| 甘泉县| 连江县| 华亭县| 鄂尔多斯市| 新余市| 青神县| 新巴尔虎右旗| 九龙城区| 肇东市| 昭通市| 历史|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