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走入正軌
- 人在三國,開局盤點天下謀士
- 吾漣仰
- 2206字
- 2024-05-09 23:51:25
谷平從馬良手中接過圖紙,注視許久,顯得很是糾結。
幾次欲言又止之后,方才鼓起勇氣低聲詢問馬良“大人,這圖上數字后的字是寸還是尺啊?”
馬良聞言,也是不由一愣,合著糾結半天是因為不識字。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能夠識得自己姓名和常用數字已經超過大部分普通人了,在縣衙做個小吏都是足夠。
而尋常人即便打造家具,往往也都是只要求一個大致范圍,像馬良這樣精細到具體尺寸的圖紙極為少見,基本只會在達官顯貴和軍中才會見到。
“此處是尺,此處是寸,這一處則是丈。”
馬良依次為他講明各個部件的規格,谷平聞言則是瞪大了雙眼:“大人確定要需要二丈長的直棍?我家房梁都沒這么長!”
馬良點點頭,確認了這一點。
沒辦法,為了確保翻車的初號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耗材高一些也是無法避免的事。
只能等到之后需要大規模投產,再研究如何在耗材和性能上取最佳平衡。
谷平見馬良不似玩笑,重新打量起手中的圖紙,臉色凝重,似乎是在暗自策算什么。
馬良也不急于這一時,在一旁靜靜等待。
許久沉默之后,谷平方才偏頭看向馬良“大人這翻車圖紙是我見過最復雜的,若是只有我一個人做活的話,怕是需要一個月的功夫投在上面。”
馬良自然也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直接問道“若是與你父親谷吉一起需要多久?”
“老爹他雖然整天偷閑,但卻是木工的好手,城中專職的木匠好多都比不過他嘞。要是能和老爹一起,十天就能完成。”谷平談起自己的父親,眼神之中帶著明顯的崇敬之色。
“當真?”馬良不由一喜,自己造紙所需時間大致在十二天左右,若是十天便能完成翻車初號機的制作,就能做到無縫銜接,非常有利于自己計劃的順利推進。
看馬良如此高興,谷平卻是顯得有些難為情,頗為尷尬的開口:“但老爹他,可能…不太情愿,要是大人能……”
說的雖然隱晦,但馬良卻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若是你父子果真能按照圖紙所示制出翻車,二十日內完成賞錢五百,十五日內完成賞錢千銖,十日完成賞錢兩千。”
“大人所言當真?”
谷平聞言頓時興奮起來,自己父子二人每月俸祿全部換算成銅錢也不到四千,就已經算是整條街上有數的富庶之家,若是能領到兩千賞錢,全家都能添置一件新衣裳。
如此一來,哪怕是父親也沒有理由再拒絕。
谷平當即喜滋滋的接下任務,并打下保票稱一定會拿到那兩千賞錢。
很快,谷平便神秘兮兮的回到父親谷吉身旁,炫耀般的亮了亮手中的圖紙“老爹,我們來大活了。”
谷吉卻是一臉晦氣,湊近呵斥“老子就知道你個兔崽子沒長心眼,這明擺著的火坑你上趕著往里跳。”
谷平實在不解“馬良大人可是十足的好人,說我們只要十天將圖紙上的東西造出來,就給我們兩千賞錢。”
“還賞錢?”谷吉卻并沒有如谷平預料當中那般欣喜,反而語氣更為嘲弄“咱爺倆費苦費力做出來了,到時候他隨便挑個刺,不扣你俸祿都算好的了。而且他是不是說材料用庫房里的,月底往上報的時候賴在你身上怎么辦?是不是還得我們掏錢補上?”
聽著父親列數此事可能的后果,谷平也是不由冷汗直流,心中也是有些動搖:“馬良大人應該不是這種壞人吧?”
但隨即他又想到上午那批乘風寶馬,重新拾起了對馬良的信任“上午的時候張飛將軍可是送了他一匹高頭大馬,少說得幾萬銖吧,豈是在乎庫房中那些雜物的人?”
“那毛頭小子弱不禁風,豈能擁有那種好馬,明擺著是專程找人演戲唬你這種小傻子的。”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便發現誰都說服不了誰,谷平也是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賭氣到:“反正我已經接下這個差事了,還和大人打了保票。若是父親不允,那便看著我一人被責罰便是。”
谷吉聽到這話也是氣不打一出來,可問題是他只有這一個寶貝兒子,將來還得指望著這小子養老,只得咬著牙答應下來。
“你個混小子,下次要是再不商量就擅自行事,老子非打斷你的狗腿!”
谷平自然不會將老爹的氣話放在心上,頓時露出笑容:“我就知道老爹疼我。”
由此,接下來幾日,將作邸中便分成了兩批人馬,一隊由馬良領著繼續制造竹紙,谷吉谷平父子二人則專心制造翻車。
不大的院子之中,倒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眾人為自己賣力干活,馬良自然也不會吝嗇,幾次自掏腰包購置肉食與眾人分食,再加上無事時馬良也會親自參與勞作之中,與四位部下的關系也在飛快拉近。
等到竹子完全捶打出紙漿,再加入石灰沸煮三天之后,便進入了造紙流程最為關鍵的抄紙階段。不光要求紙漿分布均勻,過薄過厚也同樣會影響最終成紙的品質。
一車竹子雖然看起來不少,但若是損耗太多也會影響到馬良的計劃。
也為此,馬良肩負起了全部抄紙的任務,吩咐宋茂兩人只需一旁打下手。
而在正式開始抄紙之前,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需要完成。
取來此前研磨好的雄黃粉末,混入等比的鉛白調色,再加水攪拌均勻,一份能夠幫助紙張防蛀的試劑便準備完成。
只要在紙漿中混入,便可以驅除蟻蟲,再加上竹子本身更加堅韌的纖維,使得造出來的紙張足以流傳千年。
說起來雖然容易,但等這項技術真正被摸索出來,卻還要將近百年的時間。直到兩晉時期,隨著紙張書寫性能徹底超過布帛竹簡,現代意義上的書畫藝術方才興盛起來,進而不斷推動造紙工藝的改進。
無論是左思一篇《三都賦》引得洛陽紙貴,還是陸遜之孫陸機創寫的傳世第一書《平復帖》,或是王羲之撰寫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都是源自此時期。
而等到東晉權臣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更是進一步推廣紙張徹底取代了簡牘的地位,無論是政令還是賬簿全都都改用紙張記錄,并被后世各個朝代所繼承。
經過十幾日辛勞,最終終于成功造出了能夠防蛀的竹紙,聞著紙張上淡淡的雄黃味道,馬良方才長舒一口氣。
“如今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