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陳逸坐著聽自己說話,剛開始的時候,馬彬還是多少有那么一丟丟不快的。畢竟這官面上的東西,得靠人襯托出來,別人才會重視自己。
一個連下屬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上級,又如何能獲得同僚的尊重?不被人笑話,那已經算是萬幸了。
但很顯然,馬副千戶那一絲絲小情緒,在眨了幾次眼的功夫之后,就已經完全煙消云散。
與王府衛指揮使談笑風生,被世子邀請入府做客,甚至連大明藩王都是一副優禮有加的態度……
算逑,那小子想坐著,那就讓他坐著吧,自己站一站也沒什么虧的。聽大夫說,多站站對腰好,而且就連荊王他老人家都還站著呢。
當然陳逸不可能這么不懂事,看到荊王,還是條件反射般地跳了起來,趕忙朝對方行禮。
這大明朝,啥事兒都能馬虎,對老朱家親戚的態度,那可不能馬虎。
不過既然有陳逸這名“真人”在此,荊王便收起怒氣,耐著性子聽朱由樊將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個一清二楚。
這時候便輪到荊王震驚了,反倒是馬彬,對陳逸的手法還算是有相當的心理準備,除了贊嘆之外,倒沒有多少其他的感覺。
“你是說……”千歲爺瞪大眼睛,對著自己的兒子問道:“就是因為數日前,為父順口提及了一處園林之中,發現了一具陳年白骨。就這么一句話,真人便一路追查至今?”
“是的,父王。”
“真人僅從白骨上的一處烙印,便算出王府之中有教匪潛藏?再用白骨生生造了一尊雕像供奉于乾道宮,引那死者生母前來,問清死者身份之后,才查到了教匪窩藏之處?”
“是的”,朱由樊雖然全程跟陳逸一起親力親為,還為對方在王府之中辦事大開綠燈,但現在心頭也是震驚不已:
“僅僅是從泥土中挖出些殘余的骨片骷髏,陳校尉便做出了與死者生前一模一樣的雕像。那死者生母于道觀求仙,見了之后便再難挪動腳步。所以兒臣與曹將軍才能順藤摸瓜,將這幫教匪一網打盡。”
“巧奪天工,料事如神”,這是世子朱由樊給出的最后評價。前者是指做雕像,后者……自然是指追查案情。
這下基本上可以說,蘄州城的教匪已經被“洗劫一空”了,很難再在幾年內翻出什么大一點的浪花。無論是藩王還是州衙的鄭夢禎,亦或是衛所的指揮使,都能大大地松一口氣。
“哎!真人既然有此謀算,為何不與本王……為何不與我提前說一聲呢?!”荊王又是激動又是感激,連自稱的稱呼都變得有些不合體制起來。
“千歲爺言重了”,陳逸笑著拱手,拍了一套有些違心的馬屁:“千歲即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勞來撫循,百姓愛戴,但積年憂勞,已擾筋骨。今日之事,不過芥蘚之疾,世子年輕有為,滅旋焰于初發之間,千歲爺應當高興才是啊。”
荊王一聽,好像……還真是這么個道理。
熱愛修仙的王爺,就是個小號的嘉靖皇帝,俗事雜事這種東西,一向是不屑于過問的。這次的事情雖然“大了點”,但既然沒有造成什么不可收拾的后果,那還真得夸獎自己這個兒子一番。
這可是獨子、嫡子加世子,他有能耐處置王府之中的大事,作為一名父親,當然應該高興才對。
因為這意味著……自己能更方便地甩鍋之后修仙了。
想到這里,荊王便贊許地看了朱由樊一眼,然而似乎又想起了什么,朝陳逸問道:“可真人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既然是王府之中有人死于非命,只需查閱名冊,看誰人未能履職就崗,不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嗎?”
“這個……”陳逸扮出一副萬分為難的神色,瞟了荊王身后的大太監一眼,才“吞吞吐吐”地說道:
“我聽聞那宮人之事,乃是由中官運籌協調。我與那……高大監,一向交好,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高大監數年來兢兢業業,為千歲鞍前馬后,若是牽扯到了大監,恐于聲譽有損,也影響千歲對忠信之人的信任啊。”
說罷,又再次看向了那位與自己“一向交好”的高福倫,目光中盡是誠懇。
高大太監此時的冷汗已經下來了,他怎么算,也不可能算到一具七零八落的白骨,居然還能查出死者是誰,更想不到的是,這又是怎么把教案扯到自己身上的?
于是當即就“噗通”一下跪在地上,不住地磕頭:“千歲,千歲明鑒,老奴一向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二心,更不會與賊人私相授受、明來暗往啊!”
高大太監這個時候才明白過來,為什么當日在埋骨地看了半天之后,這件事情就再也沒人提起了。世子不提,曹將軍不提,甚至連千歲爺自己也從未提過。
原來是挖了這么大一個大坑等著自己呢!
可這件事情又怪不了人家,陳逸那天殺的,抓賊就抓賊,抓到賊了還硬往自己頭上攀附,完了再來一句“我與高大監一向交好,乃是眾所周知”,堵得自己一句辯解的話都說不出來。
這就是個金刀計加啞巴虧,對方恐怕一開始就算準了后招。自己除了認賬,外加捏著鼻子感謝那少年錦衣衛之外,沒有第二條路。
荊王見了皺眉說道:“這宮人之事,確是由你管轄,如今出了如此紕漏,就連本王也保不了……”
“陳公子!”突然高福倫一聲哭嚎,打斷了荊王的說話:“陳公子是了解我的,我從來不做吃里扒外的事情,我……我……”
“我一個閹人無子無女,吃里扒外又沒有好處!”
此言一出,簡直是振聾發聵,或者叫技驚四座也行。
這話太合邏輯了,太監可不像官員武將期待著萌妻蔭子,掙那么多錢有卵用?
而且陳逸本來就是這么想的,他一開始就沒把高福倫當成教匪的暗樁。
可人家把菜都送到嘴邊了,不嘗一口,豈不是不尊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