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編 簡本《水滸傳》版本研究

第一章 簡本《水滸傳》祖本探考

現(xiàn)今存世的簡本《水滸傳》有十六種之多,這十六種簡本《水滸傳》并沒有一種是最初的祖本。雖然簡本《水滸傳》的祖本乃至于早期的簡本都湮滅不存,但是根據(jù)現(xiàn)存多種簡本《水滸傳》,可以推知簡本《水滸傳》祖本的一些特征。這里所說的祖本,指的是最早的簡本《水滸傳》所依據(jù)的底本,以及田王故事插增之時最初的形態(tài)。文章涉及的問題有祖本引首詩、回末詩的問題;祖本分回的問題;祖本回數(shù)的問題;祖本分卷以及卷數(shù)的問題;簡本祖本與繁本關(guān)系的問題;祖本第9回的問題;從引首詩看簡本祖本田王故事品質(zhì)的問題。

《水滸傳》的版本眾多,為避免版本的重復(fù)比較,在研究之前有必要對各種版本進(jìn)行一番擇取。首先是簡本《水滸傳》,其中有京本忠義傳、種德書堂本、插增本、評林本、英雄譜本、二刻英雄譜本、劉興我本、藜光堂本、慕尼黑本、李漁序本、十卷本、漢宋奇書本、征四寇本、一百二十四回本、八卷本以及映雪草堂本等十六種版本。京本忠義傳因為是殘葉,在探討過程中作用不大,去之不用;種德書堂本、插增本、評林本三種屬于不同的系統(tǒng),為主要對校本;英雄譜本和二刻英雄譜本,二刻英雄譜本是在英雄譜本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了刪詩以及拼版等工作的版本,除此之外,二者基本相同,取英雄譜本為主要對校本,二刻英雄譜本參校;劉興我本、藜光堂本、慕尼黑本、李漁序本、十卷本、漢宋奇書本,征四寇本七種版本在探尋祖本問題上屬于同一個系統(tǒng),文字差異不大,選刊刻時代較早且又相對完整的劉興我本為主要對校本,其他本子參校[1];一百二十四回本、八卷本屬于簡本中刊刻時間頗晚的版本,版本時間離祖本相對較遠(yuǎn),版本形態(tài)相對祖本也差異較大,而且無引首詩與回末詩,所以作為參校本;三十卷本雖然屬于簡本,但與其他諸簡本均不相同,屬于后期的繁本刪節(jié)而來,且此本只分卷不分回,又無引首詩、回末詩,故作為參校本。

其次是繁本《水滸傳》,有嘉靖本、容與堂本、石渠閣補(bǔ)印本、鐘伯敬本、三大寇本、大滌余人序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八種版本。嘉靖本、容與堂本、石渠閣補(bǔ)印本、鐘伯敬本,這四種文字基本屬于同一個系統(tǒng),選底本時代較早且保存更加完整的容與堂本為主要對校本,其他本子參校;三大寇本、大滌余人序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這四種在與簡本比對的問題上,屬于同一系統(tǒng),選底本時代較早的三大寇本為主要對校本,其他本子參校。

最終選取主要進(jìn)行比對的本子,簡本有種德書堂本、插增本、評林本、英雄譜本、劉興我本,繁本有容與堂本、三大寇本。進(jìn)行比對之時,諸本的回數(shù)與回目均有很大的不同,目錄的總目與正文的分目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這點尤其體現(xiàn)在繁本與簡本之間,以及諸簡本之間,所以以下在列舉回數(shù)之時,以某一種本子為代表。繁本與簡本比對,以容與堂本正文的回數(shù)與回目為主,諸簡本之間的比對,以劉興我本正文的回數(shù)與回目為主,劉興我本所缺,則以他本補(bǔ)之。考慮到繁本回數(shù)與諸簡本回數(shù)參差不齊,此章末尾附上繁本回數(shù)與諸簡本回數(shù)相對應(yīng)的表格,以作參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辽宁省| 马山县| 波密县| 英吉沙县| 盐山县| 临高县| 沁源县| 德州市| 武胜县| 蓬莱市| 南投县| 武穴市| 包头市| 英山县| 广宁县| 阿拉善左旗| 洪湖市| 碌曲县| 石棉县| 涪陵区| 中江县| 灌阳县| 成武县| 武义县| 慈利县| 太康县| 昌江| 合作市| 习水县| 德庆县| 恭城| 寿宁县| 舟山市| 尖扎县| 天津市| 富源县| 龙泉市| 惠州市| 巩留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