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郁達夫重托李孤帆

  • 文事敘舊
  • 龔明德
  • 1416字
  • 2024-03-13 16:41:36

幾年前在網絡就發現署名“達夫”寫給“孤帆”的一封書信手跡,至今在網絡仍可搜索到。細賞手跡并對書信內容進行佐證考察,可以確定下來是郁達夫的真跡。不過,最近掛在“孔夫子舊書網”高價求售的一件,顯然使用了高清掃描技術復制,不是原件,因為信紙上的方格太規整太新了。但對郁達夫該信手跡的認定,不會造成懷疑。以郁達夫特有的行文格式,該封書信釋文如下:

孤帆先生:

你還在上海么?我返家后養病覺得還有點起色。創造集股的事情,千萬要你幫忙,我走的時候,叫全平來會你的,不曉得現在怎樣了?

何日回漢口去?此信若接得到,請你復我一信。

我祝你

平安。

達夫十二月一日

受信人“孤帆”叫李平,“孤帆”是他的字,他以字行世。李孤帆是浙江寧波人,抗戰時期出版過《后方巡禮》和《西行散記》兩本散文集。后來移居臺灣,晚年收集、整理和印行了陳獨秀的諸多遺文。李孤帆在與郁達夫交往的時段,同時還與胡適、徐志摩、吳稚暉、馬寅初和經亨頤等文化名流社會名流有往來。然而,提供上述李孤帆簡況的金傳勝,在其初刊二〇一八年九月二日《文學報》上的《徐志摩的兩封書信》中仍說李孤帆“具體生卒年不詳”。其實,郁達夫在寫于一九三五年二月四日的《追懷洪雪帆先生》,就有一整段寫及李孤帆。

郁達夫寫他在結識洪雪帆時:“這一次的同船者當中,有一位是李孤帆先生。他本在漢口經商;有時也常渡江,到武昌城里來和我們一道玩;所以我們的幾個自北京去的教書先生,誰都和他認識。有時候,我們在漢口玩得晚了,不能渡江回去,也常常在他的那間商號里打鋪宿歇;買物購書,若錢不夠用的時候,也時常向他去通融若干。我們這一次下長江的船票費用之額,記得也是他老先生替我負擔的。而他卻是和洪先生自小就在一道的同鄉,兩人的年齡,也相差了沒有幾歲。”

郁達夫雖不準確道明李孤帆生年,但生于一八九九年的洪雪帆卻讓我們有了一個參照。按常理,“相差了沒有幾歲”即大或小均三四歲吧。其實,說李孤帆“他老人家”是郁達夫的客氣,他們應該為同齡人,或許洪雪帆、李孤帆二位看起來要蒼老一些吧。但有一點可肯定,郁達夫在船途中結識洪雪帆是李孤帆介紹的。

細究郁達夫寫及李孤帆的這節文字,可確定該封書信寫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因為“我返家后養病覺得還有點起色”的事,在郁達夫這兒就發生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中旬。這時,郁達夫告病假離開國立武昌師范大學返北京小住。還是這節文字中寫到李孤帆是開“商號”的,故在書信中明言“創造集股的事情,千萬要你幫忙”。這里說的也是一件大事:一九二五年五月初,已在武昌供職了三個月的郁達夫,與也在國立武昌師范大學任教的張資平,同剛抵達武昌的成仿吾會合,三人共同商議脫離承印創造社書刊的上海泰東書局,籌辦“創造社出版部”,就地印制章程、集籌股金。想不到半年后郁達夫還惦記著這事,郁達夫的全部希望就寄托在李孤帆身上。后來,因所議股金每份五十元的數額無法落實,難以實施而放棄。“我走的時候,叫全平來會你的”中的“全平”,即周全平。這說的,該是李孤帆同郁達夫、洪雪帆等同船抵達上海后的事情:郁達夫即將前去北京,臨走交代創造社的成員周全平務必直接跟李孤帆落實“創造集股的事情”。

真想不到,當時郁達夫寫給李孤帆的一封書信卻完好保存了下來。對于史實考索來說,見到書信手跡圖片且可給以完整釋讀,已經達到目的了。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印行的《郁達夫全集》第十一卷即書信卷尚未收入這件致李孤帆的書信,不知其后的更詳盡的《郁達夫全集》收入了這封書信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公安县| 临沧市| 隆德县| 乌兰县| 炉霍县| 厦门市| 寻甸| 岳阳市| 龙泉市| 长阳| 蓝山县| 锡林郭勒盟| 曲周县| 翁源县| 青神县| 陆良县| 石河子市| 广饶县| 平远县| 阳东县| 双流县| 苗栗县| 高密市| 铁岭市| 德惠市| 三都| 滨海县| 沂水县| 诸暨市| 柳州市| 丰台区| 宜兰县| 沐川县| 衢州市| 宽城| 安乡县| 双辽市| 平昌县| 肥东县|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