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日的桂林《大公報》上,發表了署名“寒流”即二十六歲的該報記者曾敏之寫的通訊《桂林作家群》。該文近四千字,作者用實地采訪所得的材料具體生動地展現了三十一個作家的生存現況。寫及艾蕪的一段尤為精彩:“像王魯彥這樣生活的還有職業作家艾蕪。他住在觀音山一間板房里,最近市府要收回觀音山一帶的地皮,他正奔走于找一個棲息的地方。他和魯彥一樣,家中有幾個小孩子在鬧著要東西吃,每天,...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在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日的桂林《大公報》上,發表了署名“寒流”即二十六歲的該報記者曾敏之寫的通訊《桂林作家群》。該文近四千字,作者用實地采訪所得的材料具體生動地展現了三十一個作家的生存現況。寫及艾蕪的一段尤為精彩:“像王魯彥這樣生活的還有職業作家艾蕪。他住在觀音山一間板房里,最近市府要收回觀音山一帶的地皮,他正奔走于找一個棲息的地方。他和魯彥一樣,家中有幾個小孩子在鬧著要東西吃,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