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玄子聞言同清水相視一笑,“師兄之境界,青玄難及。”
清水抱拳行禮,也笑道:“師兄所言,清水難堪。”
“天色已晚,師兄若不嫌棄,便住在這。”
“清水有幸.....”
夜是初寅五更天,山竹鳥啼銜蟲歸。
大衍東南有一地,受群山所環抱,峰巒疊嶂,每至清晨前、五更天時煙霧裊繞,時有巨物游走于迷霧中。有人言:風從虎,云從龍,此迷霧似云,然此物定是龍也。
而山中多溪河。溪水沿群山而下,游于青石間,謂溪清澈;河水沿土地而行,游于泥沼間,謂之多濁。
溪向下行,同河相會,匯入三湖。湖北流,聚一深潭之中。
雞啼天明,迷霧散去,曾有人目見似龍之物潛入深潭。故,此村名喚龍潭。
“這就是龍潭村村名的由來?”清水同青玄子站在竹林一處空曠處,望著迷霧滿天的村子。他心中存疑,對于龍的存在保持懷疑態度。
“當初我選擇來這一部分就是因為此物之名而來。”青玄子看著迷霧也是不太相信。他來此處已經三年,這三年里無論春去秋來,還是冬寒夏暑,每日這個時候都會站在此處看著天邊,等待著它的出現。可是一站三年,除去迷霧和四季交換外什么也沒看見。
“那您見過了嗎?”清水問著。
青玄子答道:“沒有。”
“你說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龍之傳言而來著,那還有一部分呢?”清水問道。
青玄子嘆了口氣,緩緩對他說道:“我被貶北山郡之后,偶然翻到一本道藏,上面寫了有一句話讓我思慮良久。”
“此話怎講?”清水困惑。
“那道藏上說:'神仙不死,信可得乎?'”青玄子道。
“此話如何?”清水明白這話,但是卻不懂青玄子的意思,于是他便問道:“除其本意可還有他意?”
青玄子搖搖頭道:“并無他意。”
清水更加困惑:“那這句話可有不同?”
“實也,空也。”青玄子道:“只是這句話勾起了我想修道的心境。”
“我考狀元,官居禮部尚書,卻因年少無知,引起了不少大臣不滿,最后被革去官職,被貶此地,做起了縣尉。可我不久后一心修道,不問世事。于是不久后退去官職,到了這里。”
清水聽到青玄子說道著,看著眼前被煙霧繚繞的村子,忽的想起了什么,他開口問道:“我上山的時候也聽到有村民說起過你辭官,到底是為了什么?”
青玄子撇過頭看了他一眼,倒映著清水模樣的平靜如水的黑色瞳孔,好似翻動了一下,瞳孔里清水的模樣逐漸模糊,像是喝醉了一般。
“張敬恭,張狀元?”伴著這聲呼喚,他的視線逐漸明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盞火紅的燈籠。
強烈的火光讓他睜開的眼睛再次閉上,可那聲音又再次出現。那聲音陰柔,氣息綿長,聽得他有些難受,可當他聽見那聲音最后說的那句話之后,酒一下就醒了:“張狀元,醒醒!陛下召見你呢。可別等陛下等久了。”
他聽到“陛下”二字猛地睜開雙眼,一個面容略老,口齒銀白的,穿的像個太監的模樣的人,手里提著個燈籠,雙眼憂心的正看著他。
“李公公。”張敬恭看著面前的太監喊了一句,可因為喝酒過多,想站起來卻用不上力。
“您說您,今日才放了榜,怎么就喝成這樣了。”李公公焦急的看著,靠在客棧一角,身旁還放著一小壇已經空了的酒皿,他對著年輕的店小二問道:“醒酒湯來了嗎?”
“我再去催催。”店小二很是精明,聽到李公公說完話立馬接腔道。
“真是的,熬個湯這么慢。”李公公看著店小二的跑開的身影吐槽了一句,繼而又對著張敬恭,笑道:“咱家也是好運,提前認識了張狀元,日后若是做了大官,可別忘了咱家。”
張敬恭聞言,借著酒意靠在墻上憨笑道:“百姓愛國,臣子忠君,是為禮。臣子守禮是為本也。公公若是要讓我做些違于禮法,不忠于君王之事,還請公公不必再說了。”
三分酒意出本性,五分性情判兩人。入口七分誰同我?十分酒意吐真言。張敬恭已是酩酊大醉,可話語間卻依舊是重于禮,忠于君,若是做官,是謂忠臣。可朝堂上下,幾人真忠?
他這一番話將面帶笑意的李公公說黑了臉。他雖是宦官,卻也是人。七情六欲,金銀珠寶他也是要的。
但他很快又笑臉相迎,說道:“那是自然。咱家最忠心陛下了,不然也不會在陛下身邊待這么些年歲。”
“公公,湯來了。”店小二端著熱湯來到他身邊。
李公公接過不是很燙的湯水,慢慢的喂著他喝.....
夜色很濃,喝過醒酒湯的張敬恭一路跌跌撞撞的跟著李公公來到皇帝上朝的偏殿外,一個人站在那,靜靜地等著皇帝的召見。
“宣,金科狀元郎,張敬恭進殿!”
李公公的聲音從偏殿內傳了出來。張敬恭望著那三十六梯的臺階穩住了心神,但卻控制不了的心中的那些激動和喜悅。
他迎著燈火朝著殿內走去。等他見到皇帝端坐在御座上,神奇莊重。他沒忍住心中的激動,雙膝著地,對著御座上的皇帝開口喊道:“書生張敬恭,拜見上元皇帝陛下!”
張敬恭激動的聲音響徹偏殿。
“張卿平身。”皇帝渾厚的聲音讓他更是激動。出生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科考一路上過關斬將走到這,真的很不容易。他顫抖的站起身子,都快遮不住臉上的笑容了。
“卿的文章,朕已經看過了。”皇帝欣慰的看著如此年輕的張敬恭笑道:“卿的文字功底甚是了得。對事物的看法也是清奇,三言兩語便能解決。”
“回陛下,天下之大事,性質相同,只要斬去其根源,一切皆可迎難而解。”張敬恭躬身行禮,言語犀利。
“我見你在文章中對于禮有著不同看法,剛好禮部尚書一位目前空缺。明日你上朝來,我讓人帶你去任職。”
“臣,叩謝陛下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