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沖突溝通:構(gòu)建成功人際關(guān)系的極簡法則
- (美)威廉·雷利
- 2501字
- 2024-03-14 15:51:52
第1部分 底層邏輯
第1章 人際溝通的4個心理層級
如果我們認識或遇到的每個人都相信我們所說的一切,那么我們幾乎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問題是大多數(shù)人內(nèi)心往往對我們是封閉的。雖然你可能沒有以這種方式思考過人際溝通,但實際上我們和我們所認識的每個人都處于4個心理層級中的某一個層級。
心理層級1——封閉
當(dāng)對方處在這一心理層級時,意味著我們會受到他們的冷遇。他們會對我們“嗤之以鼻”,或用“哦,是嗎?”這樣的話來敷衍我們。不管我們說什么,他們都無動于衷。他們的內(nèi)心對我們是封閉的。
心理層級2——開放
當(dāng)對方處于這一心理層級時,意味著我們可以同他們進行溝通。雖然這些人會聽我們說話,但我們必須拿出能夠說動他們的東西,還必須用各種手段來證明自己對他們所說的話,然后他們才會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做。
心理層級3——信任
當(dāng)對方處于這一心理層級時,意味著我們得到了他們的信任。他們對我們抱有一種合作且友好的態(tài)度。雖然他們愿意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做,但他們?nèi)匀恍枰覀兘o出一些理由或證據(jù),而這些理由必須“合情合理”。
心理層級4——信賴
當(dāng)對方處于這一心理層級時,意味著“無論你說什么我都應(yīng)允”。他們會不帶任何顧慮和質(zhì)疑地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做。他們不需要我們向其提供任何理由或證據(jù)。他們無條件地信賴我們。
下面4種場景能讓我們很容易區(qū)分這4個心理層級。
當(dāng)一個男人在公司加班到深夜,凌晨兩點才回到家時,我們來設(shè)想一下當(dāng)時可能的場景:
男人悄悄地把門關(guān)上,他的妻子醒了,在臥室喊了一聲:“是你嗎,亨利?”
“是我。”他疲憊地回答。
“怎么這么晚才回來?”她問。(妻子穿著睡衣,來到他跟前。)
“在公司加班。”他解釋道。
“那你一定很累了,”妻子同情地說,“睡覺前,要不要再吃點東西?”
這就是信賴!
然而,如果對話是這樣進行的:
亨利關(guān)上門,他的妻子醒了,在臥室喊了一聲:“是你嗎,亨利?”
“是我。”他疲憊地回答。
“怎么這么晚才回來?”她問。(妻子穿著睡衣,來到他跟前,眼中流露出疑惑的神情。)
“在公司加班。”他解釋道。
“加班到這么晚?那一定有很重要的事處理!”
“是的,”亨利把手伸進口袋說,“這里有一封總公司發(fā)來的加急函,讓我們在明天9點之前完成報表。”
“你太辛苦了,他們應(yīng)該給你加薪。”妻子說,“睡覺前,要不要再吃點東西?”
這是一種信任!高度信任!
然而,如果對話是這樣進行的:
亨利關(guān)上門。他的妻子醒了,在臥室大喊一聲:“是你嗎,亨利?”
“是我。”他疲憊地回答。
“怎么這么晚才回來?”她問。(妻子穿著睡衣,雙手抱在胸前,瞪著他,眼中充滿疑惑的神情。)
“在公司加班。”他解釋道。
“加班到這么晚?”她懷疑地問,“那看來有非常重要的事處理!”
“是的,”亨利把手伸進口袋,拿出一張紙說,“這里有一封總公司發(fā)來的加急函,要求我們在明天9點之前完成報表。”
“讓我看看。”她一把奪過那張紙,認真地看了起來。
“今天是幾號?”她厲聲問。
“幾號?應(yīng)該……可能是10號,星期五。”
“這封信的日期是9號,星期四。你怎么解釋?”她問。
亨利看著信說:“這是一封夜間來函,是昨晚從總公司寄來的,但我們直到今天早上才收到。”
“還有誰和你一起工作?”她繼續(xù)追問。
“杰克!”亨利立刻回答。
“好吧,杰克和露西明天晚上要和我們聚餐。到時候,我倒要看看他會怎么說。你睡覺前不想吃點東西嗎?”
此時她的內(nèi)心處于“開放”這一層級。雖然她會聽丈夫的解釋,但她需要得到更充分的證據(jù)。
然而,如果對話是這樣進行的:
亨利關(guān)上門。他的妻子醒了,在臥室大吼一聲:“是你嗎,亨利?”
“是我。”他疲憊地回答。
“去哪兒了?別騙我!”她繼續(xù)大吼。
“在公司加班。”這個既疲憊又可憐的男人平靜地回答。
但她聽進去了嗎?并沒有!
她的情緒突然失控,揮起拳頭,作勢打人,哭著說:“你到底去哪了?”
亨利竭力忍讓。
顯然,此時她的內(nèi)心處于“封閉”這一層級。
由此可見,想要認清我們與他人的關(guān)系,我們并不需要成為心理學(xué)家,我們只需聽一聽對方說的話就可以辦到。
當(dāng)一個學(xué)生把他的試卷拿給老師看,暗示對方應(yīng)該給他更高的分數(shù)時,老師表示:“我很愿意再看一遍你的試卷。”學(xué)生可以確定老師處于心理層級2——開放。但是,如果老師表示:“這就是你應(yīng)得的分數(shù)。”學(xué)生可以確定老師處于心理層級1——封閉。當(dāng)一名員工向老板要求加薪時,老板表示:“湯姆,其實我早有此意。從下周開始,你的薪水會增加10%。”湯姆可以確定他的老板處于心理層級4——信賴。但是如果老板說:“你應(yīng)該慶幸你有一份工作。”可以確定老板處于心理層級1。當(dāng)一位母親勸她的女兒不要雨天出門時,女兒說:“知道了,媽媽。”可以確定女兒處于心理層級4。當(dāng)一個心懷不滿的員工對他的上司說:“如果你因此解雇我,我就會向工會投訴,而這將引發(fā)一場罷工。”此時員工處于心理層級1,因為這個員工的內(nèi)心此刻對上司一定是封閉的。
當(dāng)你把推銷員拒之門外時,你處于心理層級1。當(dāng)一個休假的水手坐在月光下的小船上,在伴侶耳邊低聲說了句情話,如果她說“好”,那么此時她處于心理層級4。如果她說“也許吧”,那么此時她處于心理層級3。如果她說“我對你還不夠了解”,那么此時她處于心理層級2。如果她扇了他一巴掌,然后罵了句“滾”,那么此時她顯然處于心理層級1,這位水手可以重新出海了。
面對一個內(nèi)心對我們封閉的人,我們必須先想辦法打開對方的內(nèi)心。面對一個內(nèi)心對我們開放的人,我們需要向?qū)Ψ教峁┏浞值淖C據(jù)。面對一個信任我們的人,我們只需給出少量證據(jù)。面對一個信賴我們的人,我們無須做任何解釋。正如我們在后文將看到的那樣,向信賴我們的人做冗長的解釋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事實上,如果我們想與任何人打交道都得心應(yīng)手,我們必須精準(zhǔn)確定對方所處的心理層級。
如果你想衡量自己與他人的關(guān)系狀況,那就列一張你認識的人的名單——和你一起生活的人、和你一起共事的人、你要拜訪的人,以及你想結(jié)交的人。
有多少人信賴你?
有多少人信任你?
有多少人對你敞開內(nèi)心?
有多少人對你封閉內(nèi)心?
在接下來的章節(jié)中,我們將首先了解人的5種基本欲望,然后以此為基礎(chǔ),深入探討如何打開那些對我們封閉的內(nèi)心,從而獲得他人的信任,并最終贏得他們的信賴。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在人際關(guān)系中,贏得他人的信賴都是生活給予一個人最大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