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駕駛場景仿真與ASAM OpenX標準應用
- 中汽智聯技術有限公司等組編
- 1380字
- 2024-05-11 18:54:13
1.2.2 仿真的重要性
“零事故”是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隨著眾多科技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持續發力,傳感器探測技術、目標識別技術、規劃控制技術等都有了快速的發展,L2及L2以下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已經能夠在量產車上進行前裝配套,并且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夠在實驗室、封閉場地和部分開放道路上實現各類功能。圖1-1展示了部分企業開發的自動駕駛車輛。

圖1-1 部分企業開發的自動駕駛車輛
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正式量產投放市場之前,需要進行大量的安全測試,保證它能夠安全平穩運行。現階段應用最為成熟、最能直接發現問題的測試方法仍為實車道路測試,美國交通部發布的相關數據中提到,駕駛員發生一起人身傷害的碰撞事故所需的平均里程數為80萬km,所需的平均時間為35年。美國某研究機構的相關數據顯示:在95%置信度的前提下,要證明自動駕駛汽車在致死事故發生率方面比人類駕駛員低20%以上,需要至少進行1.42×1010km的道路測試。鑒于目前造成傷亡的交通事故相比于總的車輛行駛里程,屬于較罕見的意外事件,L4及以上級別的全自動駕駛汽車必須積累數億、甚至是數百億公里的測試里程,其數據才能具有統計學意義,從而證明其自動駕駛技術在減少傷亡方面的可靠性。這對于計劃在數年時間內將自動駕駛技術推向市場的相關廠商而言,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目前還沒有經濟、高效的實車測試評價方法,這也被稱為“自動駕駛上路的陷阱”。由此可見,實車測試的長周期、高成本,很難滿足數十億公里的大樣本與可靠性的要求,對于極限場景、危險場景這種小樣本、小概率事件很難進行覆蓋與復現,而且測試過程中的人員、設備安全性也很難保證,任何安全事故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除此之外,還應考慮到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環境下,交通法規、道路條件、交通特征都會有不同的特點與差異,這也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普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上分析,傳統的實車測試雖然有著直觀的有效性優勢,但也必須承認,其很難滿足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與魯棒性的測試需求。如果自動駕駛不能保證安全行駛,則會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如圖1-2所示。

圖1-2 自動駕駛系統面臨的安全問題
因此,建立一種能夠任意創造場景、復現復雜開放行駛環境的技術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而虛擬仿真技術,恰好能解決以上問題,通過仿真的技術手段,對汽車行駛過程中涉及的道路、氣象、交通等復雜、動態的變化進行虛擬復現,實現對自動駕駛有效的測試驗證,成為自動駕駛產品開發的關鍵核心技術,并且對于提升其安全性尤為重要。
虛擬仿真并不是新型的應用技術,在很多領域、學科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在自動駕駛領域,它有著更加復雜的特點,需要多學科的交叉應用。通過精細的數學建模、高效的數值求解、高保真的三維渲染等技術手段,構建豐富的靜態元素(道路、設施、氣象等)與動態元素(車輛、行人、指示燈等)。實現這些元素后,就可以根據仿真需求來搭建各類的仿真場景。但僅僅有這些元素是遠遠不夠的,這些場景元素與自動駕駛功能之間是割裂的,中間需要傳感器模型作為橋梁,應用目標列表映射、像素映射、概率映射、物理特性映射等多種技術方式,實現車載傳感器對于場景的感知過程,即傳感器的仿真。因此,這兩部分的技術——元素建模與傳感器仿真,是自動駕駛汽車虛擬仿真測試的重要核心內容。圖1-3展示了某款仿真軟件的仿真效果。

圖1-3 場景與傳感器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