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勞動關系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
- 謝鵬鑫等
- 1083字
- 2024-05-23 15:50:25
第三節 明確工會性質并規范組織建設
全國總工會積極進行自我建設,不僅明確了自身的階段性任務,而且理清了工會內部的關系。全國總工會積極建立起更加系統科學的內部組織層級,對行業工會的成立條件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行業工會和地方工會的關系得以理順。這不僅鞏固了新生的工會組織,而且為后續工會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工會工作的穩步推進,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下簡稱《工會法》)正式頒布。《工會法》的頒布對于當時中國工會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不僅明確地規定了工會的性質,而且對基層工會組織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團結了產業工人群體,健全了地方和產業的各級工會組織。
1953年5月,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工運方針,并指出要積極動員和組織工人群眾參加國家經濟建設。時任全國總工會主席的賴若愚代表全國總工會六屆執委會向大會做了題為《為完成國家工業建設的任務而奮斗》的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工會工作應該逐步引導工人階級以及各個企業進行勞動競賽,指導企業進行改革,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從工人階級、企業和工會自身建設多個方面配合中國共產黨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作為中國工運史上一次具有轉折意義的大會,工會七大的召開明確指出了我國工人階級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和工會工作的方針,同時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推行做了充足的隊伍和思想準備,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順利推行奠定了基礎。
根據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要求,我國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圍繞“一五計劃”,工會最重要的任務是動員和組織全國職工,保證完成以及超額完成國家規定的生產任務和整個經濟計劃。除了繼續進行增產節約運動,各級工會也積極組織勞動競賽與技術革新運動,開展先進生產者運動,不斷調動工人階級的勞動熱情與勞動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工會也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著重對職工進行思想教育與勞動紀律教育,不斷提高職工的素質。除此之外,工會也注重豐富工人階級文化生活。1955年10月,第一屆全國工人體育運動大會成功舉辦,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工人階級的日常生活,而且促進了職工體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有助于提高國民身體素質。不僅如此,在社會主義改造階段,全國工人文化宮、俱樂部和圖書館等促進精神文明增長的場所數量大幅度增加,同時伴有電影放映、美術創作等多項文化活動的增長。總之,全國總工會積極帶領各級工會號召工人階級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并與政府一道督促企業內部勞動標準的執行和勞動保護制度的落實,工人階級以空前的熱情投身到社會主義的全面建設中。在各級工會的帶領下,工人階級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全國工業生產得到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