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完善勞動保護制度

一、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了實現國民經濟恢復的目標,工人階級的增產節約運動已經具有雛形。1951年10月,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毛澤東向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提出“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號召,由此,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愛國增產節約運動。廣大職工紛紛投身工作崗位,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不僅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同時也推動了全國經濟狀況的好轉。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進入高潮時期,增產節約運動成為工人階級響應國家號召的重要形式。同年“五一”勞動節,由全國產業工會和工業部共同組織,全國鋼鐵企業開展了如火如荼的廠際競賽,取得良好成果。各地各行業的廠際競賽在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的勞動風氣,促進了企業、職工之間的相互學習,推動了企業生產的增長、員工技能的提升和技術創新的發展。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召開,明確指出了黨、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為我國工人運動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社會氛圍中,先進企業、先進組織和先進勞動者不斷涌現。

1956年4月30日,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召開,標志著先進生產者運動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群眾運動。1956年11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召開,周恩來代表黨中央提出了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號召。《工人日報》隨后在1957年元旦發表《響應黨的增產節約運動的號召,繼續開展先進生產者運動——迎接1957年》的社論,職工群眾參加生產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進一步得到激發,增產節約運動開始在社會各界中形成熱潮。在全國上下共同的努力下,1957年底“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為了進一步調動廣大工人階級的勞動熱情,國家持續推動先進生產者運動的發展,在全社會弘揚勞模精神,通過“群英會”等多種形式對先進典型進行總結、宣傳和表彰。例如1959年的工業“群英會”和1960年的文教“群英會”,都匯集了全國對應行業中的勞動先進典型集體和個人,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全國總工會也于1959年發布《告全國職工書》,號召全國職工共同迎接下一個“五年計劃”,促進了先進生產者運動的發展,在全社會形成了勞動光榮的良好勞動氛圍。

二、建立和完善勞動標準以及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制度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的勞動保護制度和員工福利事業已經初步建立和發展起來,頒布了包括《工廠衛生安全暫行條例》《保護女工暫行條例》等多項條例以及制度。在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黨和政府進一步推動了勞動保護事業的發展,并更加深入到勞動保護的細化領域,如勞動標準、薪酬制度以及安全衛生保護制度等。1956年6月,《關于工資改革的決定》發布。隨后,全國總工會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工會教育和發動職工,監督企業正確執行工資改革的各項規定,制定和完善工資標準,積極保護勞動者權益。勞動保險事業持續發展,截至1957年,百人以上企業中已有1 152萬職工享受勞動保險,比1952年增長近250%。1957年12月,中國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明確指出代表群眾應該積極參與到國家的相關勞動保護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中,持續推進勞動保護事業的發展,對我國建立和完善勞動標準以及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規定了正確的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路線方針。

與此同時,在“人民至上”思想的指導下,黨和政府也在不斷推進職工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升職工的文化素質,提高工人階級的福利,不僅大力開展掃盲運動,同時大力興辦職工業余學校,豐富職工的業余生活,而且積極推動職工福利保護事業的發展。1977年底社會各界對于“按勞分配”展開討論,國務院發布通知,要求在逐步改善職工生活的同時,有條件地逐步實行計件工資制度。隨后,《關于國營企業試行企業基金的規定》更是允許特定企業將利潤作為集體福利發放給員工,這個舉措推動了勞動保護事業在中國的發展,并且極大地調動了工人階級的勞動熱情,有助于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這對1949—1977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库伦旗| 福鼎市| 阳江市| 东明县| 封开县| 独山县| 南华县| 铜梁县| 博兴县| 临夏市| 巴中市| 孟州市| 绥德县| 上犹县| 双城市| 厦门市| 乐山市| 本溪| 张家口市| 威远县| 赣榆县| 林口县| 依安县| 金山区| 庆安县| 琼结县| 修水县| 凌源市| 阿克陶县| 岳池县| 龙江县| 大兴区| 平舆县| 莱州市| 马尔康县| 余干县| 和顺县| 鹤山市| 锦屏县| 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