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會計報告:數字化的商業故事
- 黃良杰
- 1758字
- 2024-05-23 15:13:46
2.2 財務會計報告信息內容
依據企業會計準則,財務會計報告要求披露的信息包括:企業截至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及該會計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為了能夠使財務會計報告信息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各類財務會計報告的使用人運用,財務會計報告還要求披露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依據、編制的會計政策、主要財務會計報告項目解釋、重要會計事項以及能夠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人判斷的相關信息。由于不同的使用人的決策動機和目的不同,對財務會計報告信息的內容要求也不同,這就需要財務會計報告的信息覆蓋面盡可能地滿足所有使用人的需求,那么,財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是否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呢?學術上時常有個問題被提及,即財務會計報告信息邊界在哪里?財務會計信息是如何生成的,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
一般地,在會計上把企業所有經濟活動概括為交易和事項。理論上,所有交易和事項的過程和結果的相關信息均應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列報或披露,但是從會計工作成本、效率而言,有些交易或事項的相關信息如果不會影響到財務會計報告使用人的判斷,則可以不進行列報或披露?;谶@一原則,財務會計報告信息在列報或披露時往往會遵從重要性原則。那么,如何判斷交易和事項或者說信息的重要性呢?如果某一交易和事項不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列報或披露,則會影響到財務會計報告使用人的判斷,那么,這一交易或事項則重要。因此,財務會計報告的信息邊界是一種判斷,這種判斷在于所依托的交易或事項的重要程度,如果重要,則必須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反映,相反則不反映。
交易和事項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列報或披露的過程事實上是交易或事項要不要在財務會計報表中確認的過程。如果一項交易或事項符合會計確認條件,則需要按照會計要素的條件在財務會計報表中予以確認,如果不符合會計確認條件,而這一交易或事項又很重要,則需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而確認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可靠計量。所以,當我們閱讀或理解一份財務會計報表時,一定要考慮其交易或事項在列報或披露過程中是否合理。
譬如,金雞嶺股份公司的經理黃晨毅出差歸來,到財務部找會計夏萍報銷。夏萍報銷后隨手做了一張會計憑證:
借:火車票 1100
貸:現金 1100
期末,該筆業務在財務會計報表中的貨幣資金和管理費用均予以反映。當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時,有人認為該企業財務會計報表發生誤報,為什么呢?因為會計憑證錯了,是這樣嗎?應該說,該公司的財務會計報表信息并沒有問題,因為費用已經確認,差旅費信息已經列報,沒有問題。如果說有問題,只能說該公司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為什么呢?因為會計科目使用不規范,但財務會計信息并沒有列報或披露并沒有出錯。所以,理解財務會計報告信息之前首先需要判斷該信息生成時會計確認是否合理。
那么,哪些信息需要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列報或披露呢?簡單說,凡是決策有用的信息均應列報或披露。那么,哪些信息是決策有用的信息呢?這取決于決策人的決策動機與目的。
財務會計報告一般情況下主要是對外報告,也就是面向企業外部使用人報告。企業外部財務會計報告使用人通常包括:政府、企業出資人(某種程度上,企業出資人也可看作是內部人,但在資本市場上,出資人又是投資人)、債權人以及其他各類投資者等。一般情況下,政府比較關心企業經營行為是否合規、企業納稅情況,當然也關心企業的發展前景及其所盡的社會責任。除此之外,其他人員使用財務會計報告進行決策的主要動機包括:項目投資、并購、債權債務處理、證券投資與處置等。在這些決策過程中,決策人主要考慮的問題是:所面臨的風險、商業前景、行為合規性與可行性、價值和價格、可持續性以及盈利能力和流動性等。所需企業信息主要包括:公司治理、商業前景、資產狀況、價值和價格、信用能力、盈利能力、流動性以及可持續性等?;诖?,財務會計報告則必須反映這些信息。由于無法概括出各類決策人決策時所需要的完整信息,財務會計報告只能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客觀地披露應該披露的信息,以及在相關規定允許的范圍內,企業認為需要自愿披露的信息或者相關決策人要求的信息。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披露的信息我們可以認為是一般信息,而企業自愿披露或者相關決策人要求的信息可以認為是特殊信息。我們在閱讀財務會計報告時要特別關注披露特別信息的動機和目的,防止被該類信息誤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