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REFACE
前言

為什么寫這本書

這次,狼真的來了。

AI正迅猛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根據高盛發布的一份報告,AI有可能取代3億個全職工作崗位,影響全球18%的工作崗位。在歐美,或許四分之一的工作可以用AI完成。另一份Statista的報告預測,僅2023年,AI就將創造230萬個工作崗位,同時消除180萬個工作崗位。

教育領域不可避免地受到AI的影響。國際象棋領域有句名言:“唯有與智者博弈,才能提高。”這也恰好反映了教育的核心:與優秀者互動、交流和學習,才能提升自我。AI作為難以否認的智者,有潛力成為我們的最佳教師。AI能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有無限的耐心,可幫助學生戰勝困難,實現自我提升。這正是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普通教師難以實現的。例如,國際象棋領域已經有許多基于AI的教練系統,如Chess、Lichess、Chessable等。這些系統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水平、進步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訓練計劃、反饋和建議。它們還可以模擬不同風格和水平的對手,讓學生在實戰中提高自己的水平。這些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初學者入門,也可以幫助高手進階,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在AI時代,重復性工作削減,這對教育來說意義重大。AI可能嚴重影響某些行業,譬如翻譯將面臨巨大挑戰。隨著谷歌翻譯器、百度翻譯器等在線翻譯服務的發展,人類翻譯員將越來越難以與機器競爭。根據一項研究,谷歌翻譯器在英語和法語之間的翻譯質量已經達到人類水平。人們逐漸意識到,重復性工作可由機器完成,應將精力投入到創新、思考和學習之中,提升自己的獨特價值。因此,教育應更注重培養創造力,而非讓學生僅服從規則。善于獨立思考、敢于突破的人才能在多元化、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立足。

顯然,在AI的影響下,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庫克曾說:“我并不擔心AI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而是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這將使我們在AI時代被機器取代。例如,在藝術領域,生成式AI已經能夠生成令人驚嘆的作品,如DALL·E的圖像生成、OpenAI的文本生成、Magenta的音樂生成等。這些作品雖然具有高度的技術性和創造性,但缺乏人類的情感和創造力。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出有意義和有影響力的作品。

那么,有了AI,是否就不再需要專門的教育工作者了呢?是否意味著教育應該消失了呢?事實并非如此。教育的目的、方式和評估將發生巨大變化,但教育本身不會消失。

教育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活動,每當新技術出現時,總有人擔憂教育工作者的意義。以大學教育為例,盡管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的出現都曾讓人們質疑大學教育的必要性,但事實上大學教育依然存在,并不斷適應著社會環境與發展趨勢。因此,當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預訓練)模型出現時,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大學將消亡。相反,教育將變得更公平,知識獲取變得更容易。例如,在線教育平臺如Coursera、edX、Udemy等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自己感興趣或者需要的知識。這些平臺不僅降低了學習成本和門檻,也擴大了學習范圍和學習深度。通過這些平臺,人們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各個領域的優秀教師和專家,獲得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能。

在這個變革過程中,教師將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需承擔更多角色。他們將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輔導員和心靈導師,幫助學生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晰的思維,更好地理解世界,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價值。例如,在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設計有趣、有效的課程內容和活動,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教師還要通過在線論壇、視頻會議、小組項目等方式,與學生交流、互動,解答他們的疑問和困惑,給予他們反饋和建議。此外,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狀態,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障礙,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將更加綜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課堂也將從傳統的授課方式轉變為更加互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和實踐,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中,AI可以提供更多的模擬和實驗場景,讓學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發現、試錯反饋等方式,學習基本的概念和原理。AI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協作和競爭機會,讓學生可以通過團隊合作、項目制作、比賽評選等方式,鍛煉自己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

同時,教育將不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而是融入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AI技術的普及,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得知識。教育將更注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讓我們在快速發展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智能音箱、智能眼鏡等設備,與AI進行語音或者圖像交互,獲取我們需要或者感興趣的信息。我們還可以通過AI來管理自己的時間、任務、健康等,提高效率和生活品質。在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AI來協助完成一些復雜或者重復的工作,提高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我們還可以通過AI來獲取最新、最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專業性和競爭力。

此外,AI將有助于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讓更多人享受到優質教育。借助AI技術,我們可以打破地理和語言障礙,讓知識和資源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這將提高全球教育水平,減少教育不平等現象,讓更多人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在發展中國家或者偏遠地區,由于缺乏合格的教師和設施,很多孩子無法接受基礎教育或者高質量教育。通過AI技術,我們可以為這些孩子提供遠程教育或者智能輔導,讓他們可以接觸到優秀的教師和內容,并且根據自己的進度和水平進行個性化學習。AI提供的多語言翻譯或者語音識別等功能,還可以讓他們跨越語言障礙,與來自不同國家或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合作。

在AI不斷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時代,教育領域也正在經歷一場變革。這不僅重塑了學習者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本書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試圖解答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在AI浪潮中找到最佳教育策略,保障孩子們在未來社會的競爭力?

我堅信,家長的理解、接納與參與是孩子們順利適應AI時代不可或缺的一環。AI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不安或恐懼,但通過深入了解其運作機制和可能的影響,相信我們可以將恐懼轉化為力量。為此,本書詳細解析了AI在教育中的具體應用,以及AI對學習方式的深遠影響。

未來的教育中,家長將從傳統的孩子和學校的橋梁角色,轉變為孩子學習的合作伙伴。家長們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教育,視其為一個終身的、無處不在的過程,并把AI視作這個過程中的重要輔助工具。

希望通過本書,家長能深入理解并掌握在AI時代幫助孩子學習的策略,確保他們能夠積極面對AI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同時避免其潛在的風險。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們才能充分挖掘AI的潛力,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教育環境。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旨在全面探討AI如何改變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人才定義、教師角色、課程設置、個性化教育、教育評估模式等。書中還對AI教育的未來與挑戰進行了深入討論,并介紹了在教學中如何操作AI。

第一章概述生成式AI的概念、發展歷程,以及一些國家的教育機構和學者如何看待生成式AI,并介紹了我國的科學教育導向與AI和AI給教育和學習帶來的4個挑戰。

第二章探討AI如何改變人才的定義,尤其是在AI時代,人才應具備的特質。

第三章討論AI如何改變教師的角色,包括教育學家對教師角色定位的討論、角色演進過程,以及AI如何融入教師角色,進一步通過兩個案例來生動闡明這個角色轉變。

第四章從AI如何影響課程設置的角度展開討論,進一步探索了如何將AI融入不同學科,例如計量經濟學、高等數學、歷史和文學等。

第五章詳細分析個性化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困難、AI在個性化教育中的潛力,并通過兩個案例加以說明。

第六章討論教育評估模式,具體闡述了教育評估的重要性,并討論了AI如何解決教育評估中的不可能三角問題。

第七章討論AI對初等、中等、高等以及職業培訓和終身教育的影響。

第八章討論AI如何助力教育公平。

第九章深入探討未來教育可能遇到的挑戰,并展望了更長遠的未來教育情景,還討論了AI是否可能發展出自我意識的問題。

本書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探討AI對教育的影響,以期為未來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啟示。

為了進一步優化讀者的閱讀體驗,每一節引入若干對應的擴展閱讀材料以及供深思的思考問題,大家可以通過公眾號“文勇圖書館”獲得這些擴展閱讀材料。

讀者對象

本書適合以下幾類人群閱讀。

學生:通過閱讀本書,學生可以了解未來教育的變化,提前做好準備,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家長:作為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家長可以從本書中了解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以便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者等,他們可以通過本書了解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從而更好地調整教學方法和管理策略,推動教育體系改革。

教育學者和研究人員:本書提供了豐富的擴展材料和深入分析,有助于他們探索教育變革的理論基礎和實際路徑。

對未來教育和人工智能感興趣的大眾:本書將幫助他們了解教育的變革和發展趨勢,以滿足他們對當下教育狀況和未來教育發展的好奇心。

內容特色

緊跟形勢: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這一技術來改變教育領域已經成為迫切的社會需求。本書緊扣最新的AI技術發展動態,深入探討了生成式AI對教育的影響,提供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洞見。讀者可以通過本書了解這一技術的前沿發展,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全球視野:本書從全球角度剖析了主要國家對AI時代教育的擔憂和思考,提供了多元視角,幫助讀者從宏觀層面理解AI對全球教育生態的深遠影響。

內容豐富、多重視角融合:本書從人才定義、教師角色、課程設置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剖析,同時整合了教師、家長、學生以及社會多個視角,為讀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論認知和實踐指導。

實操性強:本書為教師提供了面向AI時代的教學解決方案,為家長提供了在AI時代培養孩子的策略,為學生提供了利用AI自我學習的解決方案,實實在在地滿足了讀者需求,讓讀者在閱讀之余還能得到具體的操作建議。

勘誤和支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或者不準確的地方,懇請讀者批評指正。聯系郵箱是liuwenyong@me.com,微信公眾號及bilibili賬號為“文勇圖書館”。另外,書中提及的一些擴展閱讀資料,也可以從微信公眾號“文勇圖書館”獲得。

致謝

感謝王甜、施磊對我一如既往的幫助。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變革的時代,讓我們攜手面向未來,不斷探索教育的新路徑,為下一代提供更優質的教育環境,培養出更具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建瓯市| 五原县| 绥阳县| 孟村| 波密县| 喀喇| 雷山县| 广西| 丰县| 洪江市| 五河县| 郸城县| 偏关县| 石城县| 都江堰市| 舒城县| 林西县| 乐亭县| 淮滨县| 麟游县| 鸡东县| 溆浦县| 垣曲县| 新乡市| 涿鹿县| 云浮市| 游戏| 池州市| 苏州市| 浙江省| 巩义市| 灵石县| 洛南县| 轮台县| 沛县| 海南省| 濮阳市| 曲沃县| 读书|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