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不要把健康視為理所當然

脊椎骨像多米諾骨牌一般倒塌

你知道“不要把健康視為理所當然”這句話嗎?我知道,19歲經歷的一次意外徹底改變了我的一生,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當時,我和朋友在夏威夷度假。一天下午,我們去叢林徒步,并決定從瀑布上跳下去,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刺激的好主意(劇透一下:這個主意并不好)。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做這樣的事情。我的朋友告訴我:“腿要保持伸直,這樣腳會先落水。”

“知道了!”我說完這句話就行動了。

跳下懸崖的那一刻,我嚇壞了,完全忘記了朋友的提醒。結果,先落水的并不是我的腳,而是屁股。來自水流的巨大壓力對我的脊柱形成了向上的沖擊波,然后,就像多米諾骨牌倒塌一般,我的每一塊脊椎骨都被擠壓變形了。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脊椎骨被撞擊,所有的壓力都指向我的第二胸椎。我的第二胸椎骨在壓力下爆裂成了14塊。

生活被分為事故前和事故后

我的生活也隨之被炸成了碎片。

在接下來的兩周里,我被固定在醫院的床上,等待接受脊柱修復手術。躺在床上睡不著,我的腦子里不停地預演著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我無法想象外科醫生將從腰的側面打開我的軀體,然后在脊椎骨折的部位從后面開刀。醫生要將骨折碎片連同周圍2個椎骨取出,然后將這3個椎骨連在一起,并用電鉆將6個約2.5厘米長的鋼釘釘入我的脊柱。

手術的風險令我恐懼:肺膿腫、癱瘓或死亡。然而,我別無選擇。脊椎碎片壓迫著我的脊髓膜,任何撞擊(哪怕只是被樓梯絆一下)都會讓它穿破脊髓膜,導致我腰部以下癱瘓。我想象自己會在手術臺上大出血,醫生放棄治療后漠然離去。我想象著我的生活就這樣結束了,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在做一件本以為很有趣的事時,在半空中太過害怕而搞砸了。

等待手術的日子很漫長,但這一天還是到來了。麻醉師走進手術室,為接下來8小時的手術做準備,我在想她會不會是我見到的最后一個人。我祈禱自己能夠在手術后醒來,余生都將充滿感激。

半夜,我醒過來了,獨自一人在康復室。起初,我為自己還活著而感到巨大的欣慰。緊接著,巨大的疼痛席卷了全身,被釘入的鋼釘像一個鐵拳一樣擠壓著我的脊柱(見圖0-1)。護士慢騰騰地走了過來,淡漠且不屑一顧。這個世界歡迎我回歸的方式并不讓人滿意。我哭了,只想找我的媽媽。

圖0-1 術后脊柱CT掃描圖

我并不會觸發機場安檢的安全警報,但是,這些鋼釘會永久地留在我的身體里。

我滿心感激:對于活著的深深的、極大的感激。但同時,痛苦如影隨形。整個后背都在一跳一跳地疼,我一動也不能動,稍微一動后背的縫合傷口就好像要撕裂一般,我的腿著火了一樣的難受。

每隔3小時,護士會準時來到病房,在我的大腿側打一劑止痛針,兩條腿輪換著打。這一切都太痛苦了,包括反胃的阿片類藥物,我無法入睡,也不能吃東西,在兩周里瘦了11 kg。我不知所措,覺得自己既愚蠢又幸運,為發生的一切感到痛苦,也為讓愛我的人經歷這一切感到愧疚。

與現實世界徹底脫軌

身體在幾個月內就痊愈了,但是我的精神和心理狀況遠未康復。我感覺自己與現實世界徹底脫軌了,連雙手都不像是自己的了,經常被鏡子里貌似陌生的自己嚇到。肯定有些地方不對勁,但是又說不清楚是什么。

然而,其他人沒有發現我的這些癥狀。從外表看來,我似乎又恢復了健康。當有人問我感覺如何時,我總是回答“我很好,謝謝”。但是,我的真實獨白是“我感覺自己像一個陌生人,照鏡子時常常失控,害怕得要死,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好起來了”。后來,我被診斷為人格解體障礙(4),患這種疾病的人無法將自己或周圍的真實環境聯系起來。

當時,我住在倫敦。乘坐地鐵時,我看著對面上下班的人,想象著他們中有多少人像我一樣,也經歷了一些艱難的事情并將自己隱藏了起來。我想象著地鐵里的某個人會發現我的痛苦,并告訴我他理解我——他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并重新找回了自我。當然,這并沒有發生。坐在距我大約1米以外的人完全不知道我內心的想法。我甚至也不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法。

我唯一清楚的是,我們并不了解自己身體內部究竟會發生什么。即使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感激、痛苦、釋然、悲傷等,但出現這些情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們從什么時候開始感覺不好的?

記得我曾經對最好的朋友說:“沒有什么事情比健康更重要了,無法上學、沒有工作、缺錢,這些都不重要。”這是我經歷病痛后最深刻的體悟。

為此,在4年后我踏上了去往距離舊金山以南60多千米的地方的火車,去位于山景城的一家公司上班。在決定找出身體是如何與我們溝通的真相后,我認為自己需要一份研究最前沿健康科技的工作。而在2015年,最前沿的科技就是基因學。

重新認識自己

我成了一家名為23 and Me的初創公司的實習生。公司之所以以此命名,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攜帶23對染色體的基因密碼。相比于其他地方,這里是我最想來的。既然基因塑造了我們的身體,那么,了解基因就能夠了解自己的身體。

23 and Me是實現該目標的好地方,我和優秀的人一起,用完美的數據,來完成偉大的使命。辦公室的氛圍令人激動。

我曾經做過產品經理,擁有兩個學位,擅長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我充分發揮了這些優勢:向客戶講解基因研究,并鼓勵他們參與問卷調查。我通過數字網絡可以一次收集上百萬份數據,這種收集數據的方式在當時還未被普及。每一位客戶都是“公民科學家”,為推進我們對基因的普遍認知做出了貢獻。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個性化醫療創新,為每個人提供針對性的健康建議。

我通讀了該公司研究團隊中科學家發表的所有文章,和他們走得越來越近,并開始思考一些問題。令我失望的是,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基因并不像我原本以為的那樣具有預測性。基因會顯示你可能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卻不能明確地告訴你是否會患上糖尿病。觀察基因只能夠為你預測某件事情可能會發生。論及大多數慢性病,從偏頭痛到心臟病,其根源在于你的生活方式,而非遺傳基因。總之,基因并不能決定你早晨醒來時的感覺。

2018年,23 and Me推出了一個新項目,即動態血糖儀(CGMs)的研發。這個項目由健康研究與發展團隊領導,并負責提出最具前瞻性的想法。

動態血糖儀是一種小型設備,可以佩戴在手臂后側,用來監測人們的血糖水平。它代替了糖尿病患者幾十年來一直使用的指尖血糖檢測方法。使用指尖血,每天只能測量幾次血糖,而動態血糖儀每隔幾分鐘就可以測量一次血糖(見圖0-2)。這樣一來,整個血糖變化曲線都可以被看到,并且可以很方便地發送到智能手機上。對于那些依據血糖水平來決定用藥劑量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動態血糖儀是真正的游戲規則改變者。

圖0-2 用動態血糖儀監測到的血糖曲線

動態血糖儀可以捕獲原來傳統指尖血糖檢測法(圖中圓圈)測量不到的血糖。

23 and Me推出這個項目后不久,一些頂級運動員也開始佩戴動態血糖儀,通過測量血糖來優化他們的運動表現及耐力。隨后,通過研究佩戴該設備的相關數據,研究者發表了一些關于使用這種設備的科學論文。論文表明,一些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也可能會出現嚴重失調。

當健康研究與發展團隊宣布,要針對非糖尿病患者對食物的反應展開一系列研究時,我立刻就報名了。我一直在尋找某種方法來幫助我了解自己的身體。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想。

一位護士來到玻璃幕墻會議室,給4個志愿者佩戴動態血糖儀。我將袖子卷了起來,護士用酒精棉簽擦了擦我的左上臂后側,把一個監測器貼在我的皮膚上。她告訴我們,會通過針頭在皮下埋一個長度為3毫米、載有信息發射裝置的纖維電極。電極要放置兩周。

1、2……開始!監測器放好了——我幾乎沒有感覺到疼痛。

監測器啟動需要60分鐘,在那之后,通過手機終端,我可以實時查看我的血糖水平(5)。這些數據不僅可以顯示我吃了什么(或者沒吃什么)后的身體反應,還可以顯示我運動(或者沒運動)后的身體反應。我可以輕松獲取身體內部的信息。

當我感覺很棒時,我會查看我的血糖。當我感到沮喪時,我也會查看我的血糖。當我筋疲力盡時、晨醒后、睡覺前,我都會查看我的血糖。我的身體正在通過手機屏幕上上升或下降的曲線和我交談。

我給自己做了實驗,并記錄了所有數據。實驗室就是我的廚房,實驗對象就是我自己,我的實驗假設就是食物和運動可以通過我們制定的一些規則來影響血糖水平。

很快,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周一吃完玉米片后我的血糖出現了一個大的峰值,但是周日吃完玉米片后卻沒有出現葡萄糖峰值。喝了啤酒后會出現葡萄糖峰值,喝了葡萄酒后卻沒有出現葡萄糖峰值。午餐后吃巧克力豆時沒有出現葡萄糖峰值,晚餐前吃巧克力豆時卻出現了葡萄糖峰值。如果午餐后血糖持續偏高,下午就會感到很累;如果血糖曲線非常平穩,一整天就會精力充沛。如果和朋友們熬夜約會,晚上的血糖曲線就會像過山車一樣。工作壓力過大時也會出現葡萄糖峰值。練習冥想后血糖曲線平穩。休息時來杯卡布奇諾沒有出現葡萄糖峰值,疲憊時喝一杯卡布奇諾卻出現了葡萄糖峰值。只吃面包后會出現葡萄糖峰值,吃抹了黃油的面包后卻沒有出現葡萄糖峰值。

當我把自己的精神狀態和血糖水平聯系起來時,事情變得更有趣了。我的大腦迷霧(自我發生事故后開始出現)通常都對應著一個很高的葡萄糖峰值,而嗜睡通常對應著葡萄糖谷值。食欲與葡萄糖過山車有關——時而快速上升,時而快速下降。如果醒來后感覺昏昏沉沉的話,往往我的血糖已經持續高了整整一個晚上。

我篩選了數據,又重新做了很多實驗,并將我的假設和研究結果對比,得出結論:如果想感覺良好,就必須避免血糖出現大的峰值或者谷值,讓自己的血糖曲線變得平穩。這個重大發現治好了我的腦霧,控制住了我的食欲,讓我醒來時感覺良好。這是自發生事故以來,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感覺良好。

于是,我和朋友們分享了這件事,而控糖女神運動就是這樣開始的。

控糖女神運動

一開始,朋友們聽到我的話一臉茫然。顯然,我必須找到一種更吸引人的方式來分享這些研究成果。我嘗試以自己的血糖數值為例來進行科學的闡釋(見圖0-3)。但問題是,人們很難一開始就完全掌控身體的內部情況。

圖0-3 動態血糖儀監測的全天數據

為了找到這些數據的意義,我需要把一天中某些特定的時間“放大”。但是,動態血糖儀沒有配套的應用程序可以使用。為此,我在電腦上開發了一個軟件,嘗試自己來做這些。我把自己吃的每種食物都記錄下來,并且對于記錄下來的每條信息,我都會進行4小時的觀察。例如,“下午5點56分喝了一杯橙汁”。我會在喝橙汁前1小時就開始監測我的血糖,并持續監測到喝完橙汁3小時后(見圖0-4)。

圖0-4 喝橙汁前后的血糖曲線

下午5點56分喝一杯橙汁,這是喝橙汁前1小時、后3小時的血糖曲線

這種監測方法可以讓我對喝橙汁前、喝橙汁期間和喝橙汁后的血糖水平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為了方便觀察,我將血糖節點連成線,并標記了葡萄糖峰值。接下來,本著科學并且美觀時尚的原則,我簡化了坐標軸,并在右側添加了食物的圖片,類似圖0-5,這樣看起來就更加清晰且吸引人了。

圖0-5 用自制軟件繪制的血糖曲線

橙汁及其他所有果汁,含有很多糖分且都不含纖維。喝果汁會導致血糖水平飆升。

我的朋友和家人都被這些圖迷住了。他們讓我測試越來越多的食物,并和大家分享結果。然后,他們開始監測自己的動態血糖,并將測試數據發給我來匯總。事情一發不可收,過了一段時間,我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整理這些圖了。于是,我研發了一款手機小程序來自動完成這些圖。我的朋友們開始使用這個小程序,接著朋友的朋友也開始使用……小程序用戶就像野火一樣迅速蔓延。甚至那些沒有動態血糖儀的朋友,也受到了這些數據的影響,并開始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

2018年4月,我創建了控糖女神社區。隨著控糖女神社區用戶數的增長,我被用戶反饋給我的數據震驚了:葡萄糖幾乎與我們的所有行為有關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定远县| 乌恰县| 太原市| 宜都市| 宜阳县| 麦盖提县| 象州县| 潞城市| 勐海县| 榆林市| 宽城| 青州市| 垣曲县| 白城市| 巴里| 房产| 岫岩| 通海县| 无为县| 陵川县| 淮阳县| 肇庆市| 额济纳旗| 兖州市| 上虞市| 鄂托克前旗| 厦门市| 万载县| 乐业县| 临猗县| 阿图什市| 安化县| 吴江市| 淮阳县| 东台市| 连山| 读书| 乐业县| 永顺县|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