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總論

第1章 業績鐵三角

1.1 定義:什么是好業績

清晨,我打開手機,一組數字映入眼簾。


1.四成企業虧損:根據數據統計,2021年,A股市場4 803家上市企業中,1 851家公司業績凈虧損,占A股公司的38.5%。

2.收入成長率逐漸下行:回顧2017—2021年這5年,A股企業的收入成長率曲線從2017年高點的17.5%逐年降至2020年受疫情影響的2.8%。2021年觸底反彈,為18.6%,創近10年來新高。

3.凈利潤率8%:多年來,A股公司的平均凈利潤率在7%—8%徘徊。


這些數字反映了目前我國企業的真實困境:許多企業并未真正找到贏利的法門,上市公司有四成未贏利,其他公司的情況未必會更樂觀。許多公司進入歷史發展的新時期,不復當年的成長率,找不到內生的新動力。

為什么我國部分企業會面臨業績之殤呢?這首先要從企業的歷史階段來看。我國企業在數十年發展過程中,普遍須經歷三個重要階段。


1.產品山:企業早期的成功,大部分是產品力的成功,或是核心競爭力的成功(如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等),這些第一曲線的成功帶有一定的偶發性質。

2.資本山:緊接著,企業就謀求IPO(首次公開募股)上市。企業第二階段的成功是資本的成功,在更廣的范圍調動資源,形成規模。

3.管理山: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為了尋求中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第三階段會尋求管理體系的構建,跨越人治到法治的階梯,通過卓越運營實現基業長青。


這三個階段的成功,仿佛一株小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先是有一株苗破土而出(一個好的產品或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創意),然后不斷施肥灌溉(資本注入),再扎根管理,形成參天大樹的根系。然而,企業與自然界所有生命一樣,終究都會歸于塵土,沒有一家企業會長生不老,最終都會走向消亡。

中國目前有多少企業基本翻越了管理山呢?2022年10月28日,我在悅財公眾號上發布了企業業績管理成熟度的問卷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目前中國內資公司有23%的企業表示已經成功構建了業績管理體系,77%的企業表示仍在探索之中。

圖1-1 中國內資企業業績管理體系成熟度分布

也就是說,目前中國近八成的企業,仍在苦苦探尋構建業績管理體系之法,尚未弄清跨越管理山、實現基業長青的底層管理思路。

有人問,如果成功跨越管理山,會有什么好處?許多企業已經成為業內的隱形冠軍,靠著創始人的人治方式做到了千億市值。不跨越管理山又會有怎樣的弊病?這些企業在取得短期成功的同時,可能面臨以下中長期的困擾。


1.收入:企業管理混亂,遭遇收入增長瓶頸,無法做大做強。

2.利潤/市值:企業大而不強,利潤低,市值遠低于對手。

3.被并購:企業管理不善,但擁有較強的產品或商業模式“護城河”,因存在管理套利空間而被并購。

4.無法獲得長期穩定的業績:成為隱形冠軍不難,難的是成功以后長期保持行業冠軍。僅僅數年的成功不可復制,企業缺乏有效管理支撐,業績增長無法持續。


歸根結底一句話:要實現長期穩定的業績,要實現企業基業長青,必須跨越管理山。如果說許多企業沒有做到系統化管理也成功了,那這個成功還未經受時間的檢驗。凡是基業長青的企業,無一例外地都跨越了管理山,形成了完備的管理體系,證明管理對于基業長青是不可或缺的因子之一。

既然管理山如此重要,且世界上有成熟的財務管理和業績管理經驗值得借鑒,為什么我國企業不去跨,或者跨不過去呢?主要原因如下。


1.回報慢:許多企業過往業務發展得好,一俊遮百丑,創始人沒有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從世界500強企業的管理實踐來看,進行業績管理體系搭建的工作,確實非常“慢”,普遍歷經二三十年,需要一代人的艱苦奮斗。回報慢屬于經典的“反人性”投資決策,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取得顯著成果,因此真正敢投、能投的人寥寥無幾。

2.個人強:許多“創一代”習慣了以個人英雄主義治理企業,不想把自己的能力沉淀在組織上,形成公司管理體系。不愿企業從“沒我不行”的英雄主義狀態,轉變為一個“離開我企業發展會更好”的“強體系、自運轉”狀態。革自己的命,也是“反人性”的管理決策。

3.“土壤”差:進行業績管理體系的搭建,需要眾多底層“土壤”的支撐,包括:投資人、高管團隊對管理的深度認知,一號位及高管團隊懂管理,公司實行法治而非人治,公司政治環境不能過于復雜以致阻礙組織轉型等。許多企業家下決心進行變革,但都倒在了“土壤”治理這一關。

4.經驗少:坦率說,目前中國企業對業績管理體系的搭建,財務管理能力的整體提升的認知、經驗、專業人才儲備,相較發達國家,仍有10—20年差距。這些差距若要彌補并非一日之功。我國在業績管理和財務管理領域的專業人才偏少,成功經驗有限,是阻礙企業變革的關鍵因素。但只要我們認識到它的必要性、緊迫性,以及對企業的真正意義,整個中國的企業共同探索,再前進10年或20年,必能產生積跬步以至千里的效果。


要談業績管理,我們需要在本章回答以下4個問題。


1.什么是業績?

2.什么是好的業績?好的業績的標準是什么?

3.什么因子,從根本上助推了好的業績?

4.構筑業績管理體系,管理者需要從哪里入手,怎么做?

問題一:什么是業績?

“業績”一詞指工作的成果、績效。我們可以看出,業績是結果,是產出。在企業中,企業的業績主要反映在收入、利潤、資產、現金流與市值等方面。

問題二:什么是好的業績?好的業績的標準是什么?

好的業績是指企業可以獲得的長期、穩定的高業績。也就是說,長期、穩定、高,是好業績的三大特征。

長期:評價一個公司業績的重要標準,是看其是否能在20—50年的時間里,歷經多個周期、多任CEO(首席執行官)、創造出多個第N成長曲線后,仍能不斷創新和進化,實現基業長青。

穩定:穩定性是評價業績質量的重要標準。穩定的業績可以幫助企業形成組織能力匹配。試想,一個公司第一年收入5億元,第二年收入2億元,公司會按幾個億來招聘員工和建設廠房?肯定是2億元。為什么?按5億元做,第二年收入變2億元,那多的3個億所對應的員工、廠房的成本會給企業帶來大量虧損。總的來看,只有業績長期穩定的公司,才擁有真正強大的內核,才掌握了業績管理的秘籍。如果一家公司短期取得輝煌業績又快速下滑,證明其業績管理體系并未真正搭建成功。

高:公司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價值,推動社會的發展,是行業中的翹楚,受人尊敬。公司的收入、利潤、現金流、市值等達到并超越內外部預期,并能夠在中長期競爭中跑贏對手,跑贏市場。沒有這家公司,客戶的生活會不一樣。

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一個關鍵的問題一直縈繞著我。那就是:為什么企業需要預算和分析?我認為,離開預算、分析等業績管理體系,企業或許也可以獲得短期高業績,但企業很難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業績。

案例:沒有管理體系,公司也成了獨角獸

有一年我在常州,一位伙伴和我說他們公司是常州的明星企業,在老板的帶領下做到業內全國第三。但是公司沒有管理體系,預算基本形同虛設,所以他認為預算本質上無用。

這個時候我請教他:“請問貴公司成為全國第三有多少年了?”他說:“三年。”

我說:“證明業績的好,是在20—50年的歷史周期中,超越行業、超越對手,而不僅僅是短期的高業績。如果此刻貴公司沒有管理體系也成功了,并不能就此得出管理體系不重要的結論。至少需要再過10年觀察公司的業績曲線后,方能有所論斷。”

有人問:長期、穩定、高三個方面,哪個方面最重要呢?對于小企業來說,高更重要。但是對于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長期和穩定更重要。10年內曇花一現的公司不需要管理體系,但若想基業長青,沒有管理體系是萬萬不能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洛隆县| 平邑县| 莆田市| 宁晋县| 承德县| 翼城县| 察哈| 辛集市| 宝清县| 扎兰屯市| 卢湾区| 峡江县| 宁安市| 宁晋县| 商南县| 平湖市| 上杭县| 桐城市| 乌海市| 崇信县| 大方县| 九江县| 荃湾区| 会同县| 正蓝旗| 连城县| 皮山县| 丰县| 仪陇县| 洪雅县| 镇雄县| 丹阳市| 安义县| 威远县| 北京市| 饶河县| 庄河市| 横峰县| 三台县|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