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啟航的人生夢想

我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隊旗飄揚,隊歌嘹亮,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胸前”,讓一代代少先隊員銘記。那一年我昂首挺胸站在國旗下,六年級的哥哥姐姐親自為我戴上“紅領巾”,鮮艷的紅領巾在胸前飄揚,我是那樣的激動,那樣的驕傲,回到家跟父母講述宣誓的場景,戴上紅領巾在眾人面前炫耀。一轉眼小學那段歷史已經過去了50多年,那段特殊的歷史時代一幕一幕浮現在眼前。

當我邁入小學的那一刻,激動和喜悅一同涌上心頭,我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恭喜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步入小學生涯,我是你們班主任老師,也是你們的語文老師。我姓馬,你們可以叫我馬老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上臺自我介紹一下吧。在小學階段,我能夠記住的就是馬老師,他看上去50歲左右,身體微胖,講話的聲音特別柔和帶著微笑,讓人感到和氣、親切。她從來不因學生過錯生過氣、動過怒,你取得好的成績,她會為你感到高興,有學生不聽話時,她從不大聲訓斥,而是慢聲細語開導。她的慈愛,讓我們認識了不足,讓我們學會了正直和善良。

60年代學習環境、學習目的、學習風氣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當時的社會和家長都不太重視教育,大多家長也只是把學校當做是托管班,以便于自己安心上班不受干擾。那時學生學習壓力沒有現在大,不像現在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不斷的給孩子和自己施壓。

過去孩子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大小孩帶小小孩,沒有嬌生慣養,從小就能夠生活自理,適應性強。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家長溺愛多,依賴性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弱,心里脆弱,面對壓力承受力差。所以未經磨煉和雕琢的個體,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很容易出現極端的行為。我們的學生太苦,我們的家長太累,社會需要矯枉過正,當代青年要重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始終朝著人生的正確方向前行。

我們的學校叫東方紅小學,校名與歷史背景相當契合,90年代改名為統一街小學,學校與地名相同。“統一街”最初叫“大新街”,統一街有著較深的歷史沉淀,它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大事件——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義爆發后,漢口也響應革命黨人的號召,發動了武裝起義。起義軍攻占了江漢關、江岸區等要地,并在統一街上建立了革命政府。他們高舉著“共和萬歲”的旗幟,在統一街上游行示威,向清政府宣戰。這場革命最終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紀念這場革命和表達對國家統一的愿望,大新街改名為統一街。統一街在民國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它成為了漢口的繁華中心,有“小上海”之稱。它匯集了各種商店、飯店、茶館、戲院、銀行等,是漢口市民的娛樂和購物場所。統一街上還有許多歷史名人和名勝,如孫中山、蔣介石、宋慶齡、陳獨秀等都曾在此居住或活動過。其中最有名的是陳獨秀的《新青年》雜志社,它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這里,陳獨秀和他的同事們,如李大釗、***、蔡和森等,發表了許多開創性的文章,宣傳了民主、科學、進步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60~70年代最具盛名的六渡橋商圈“六渡橋百貨大樓、德華大酒樓、福慶和、東來順、老萬城、南洋大樓、會賓酒樓、清芬鞋城”;“上海理發廳,民眾樂園、工藝大樓、銅人像”等知名老字號、打卡點都在學校周邊。“六渡橋”那時比江漢路的名聲大,鄉里人都曉得,沒有到六渡橋、沒有進六渡橋百貨公司,沒有到過民眾樂園,在鄉里人眼里,那就是等同于沒有去過漢口,失去吹牛的資格。說道六渡橋百貨公司既熟悉又親切,那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幼兒園階段,爸爸媽媽都在六渡橋百貨公司工作,媽媽是收銀員,直到退休;爸爸是“六門”的工會主席,是“六門”黑筆桿子,號稱三大巨頭之一。我們的家”文書巷”離“六門”僅隔一條中山大道,六渡橋百貨公司是我的第三個家,每一層樓,每一個賣場,每一個窄小的空間都有我摸爬滾打的痕跡,我記憶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在天臺上乘涼。在沒有空調的年代,每當進入酷熱難耐的夏季,太陽落山后,大街小巷就擺滿了一張張竹床,側身一躺,蒲扇一搖,就是老武漢人最傳統的納涼方式。竹床,承載著老武漢人的情懷和記憶,如今,它隨著納涼方式迭代,漸漸淡出人們生活,黯淡了那段歲月時光。晚上乘涼想搶到一個適合的位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5口人三張“竹床”經常沒有位置,無奈之下,爸爸媽媽帶著我們懷抱涼席到“六門”五樓大平臺上去睡覺,五樓平臺很大,而且平整寬敞,可以同時容納上百人乘涼,為了照顧職工家屬單位還提供靠椅、涼水非常溫馨,大平臺乘涼的感覺非常爽,傍晚,樓頂的夜色很美,月上梢頭,夜風徐徐吹來,爽心的很快入睡。這段乘涼的歷史直到初三搬家才結束。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背著媽媽縫制的書包獨自一人走在上學的路上,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家長接送的場景,學校離家十多分鐘的路程,蹦蹦跳跳,走街串巷就到達了學校。早上吃飯和大多數武漢人一樣喜歡在外面“過早”。武漢過早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武漢稱為“早餐之都”。在武漢,滿大街的早點攤,滿大街買早點的人,滿大街邊走邊吃的人,這是武漢最特別的風景。“熱干面”是武漢人的最愛,無論是出差在外還是身處異國他鄉武漢人都會想念熱干面,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上一口解解饞。若是用熱干面定義武漢過早的全部,武漢人必定不會答應。糊湯粉、面窩、糯米雞、苕窩、豆皮、雞冠餃,米酒……每一樣都是武漢人的心頭好,“過早一個月不重樣”絕對不是夸張的說法。60年代“過早”攤點沒有象現在滿大街都是,門點基本上都是國營和集體所有制單位,個體經營戶還沒有出現。“文書巷、統一街”上有兩家較大的門店,門店雖難有一點破舊,沒有民生甜食館、五芳齋有名氣,但每天過早的人都排起了長龍,經營的品種從稀飯饅頭、油炸食品,到各種面點:熱干面、牛肉面,肉絲面品種繁多,各種口味可以挑選。過早一般不超過兩毛錢,想吃好的,另當別論。熱干面一角二分錢一碗,加一個油炸面窩就夠了。隨著年代的更迭,熱干面現在已經漲到5-6元壹碗,武漢人“過早”的文化一直在延續。

我們那個年代有快樂也有苦澀,有失去也有收獲。那時學生學習沒有什么壓力,課后作業很少,學生業余生活比較匱乏,沒有電視,沒有網絡,沒有游戲,男同學在一起玩耍常見的活動打“彈子球”、“抽陀螺”、“滾鐵環”,女生“跳橡皮繩”、“跳房子”,盡管玩的粗糙、土氣,但僅就玩兒而言可能過得更開心快樂!

那個時候父母對我的期望值非常高,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經常給我們講歷史典故,上下五千年信手拈來,給我的感覺爸爸博古通今,滿腹經綸,后來知道爸爸畢業于湖北大學,大學生在那個年代真的是鳳毛麟角。在解放前爸爸還讀過幾年私塾,他的許多知識源于后天的努力,以及老爺爺的熏陶。我現在很多知識點,文學理論功底,文學素材也都得益于老爺子的言傳身教,還有他的遺傳基因。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父母恩,你們的諄諄教誨是我一生的財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泽普县| 武夷山市| 望江县| 泽普县| 南涧| 柯坪县| 香港 | 尚志市| 正镶白旗| 友谊县| 湘乡市| 桂阳县| 鹤山市| 韶关市| 滁州市| 娄烦县| 米易县| 巢湖市| 积石山| 阿图什市| 镇康县| 江门市| 瑞金市| 喀喇| 陆丰市| 牙克石市| 册亨县| 汾阳市| 龙陵县| 新余市| 东明县| 张家川| 绥棱县| 云安县| 湖州市| 清原| 福州市| 曲水县| 晋州市|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