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上不乏這樣的現象:當一種文學樣式尚處于拓荒者的墾殖期,卻已有天才的杰作閃亮出場。它們如一片平原上偶然突起的奇峰,是令人瞠目的奇跡。譬若傳為李白所作的《菩薩蠻》《憶秦娥》之于唐五代詞,魯迅的《野草》之于五四新文學的散文詩。
而將近三千年以前,在堪稱中國文學之濫觴的《詩經》中,在先民情感表達初期的“國風”時代,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詩人,就曾創造出如此飄忽朦朧,頗具象征意味的詩篇:
...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文學史上不乏這樣的現象:當一種文學樣式尚處于拓荒者的墾殖期,卻已有天才的杰作閃亮出場。它們如一片平原上偶然突起的奇峰,是令人瞠目的奇跡。譬若傳為李白所作的《菩薩蠻》《憶秦娥》之于唐五代詞,魯迅的《野草》之于五四新文學的散文詩。
而將近三千年以前,在堪稱中國文學之濫觴的《詩經》中,在先民情感表達初期的“國風”時代,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詩人,就曾創造出如此飄忽朦朧,頗具象征意味的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