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升級背景下農業產業鏈金融創新研究:以四川牦牛產業鏈為例
- 楊海燕 唐善虎
- 1892字
- 2024-05-22 15:16:47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農業產業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產業支撐
產業鏈(Industry Chain)的發展是衡量經濟生產部門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推動生產要素在生產部門優化配置和提升生產部門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推力。
現代農業實現路徑主要有總體效益和農民收益兩條標準[1],其實質則是通過對農業生產組織的重新構建,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升農業、農村、農民的經濟收益。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農業產業體系、農業生產體系和農業經營體系[2]。
基于此,農業生產組織的重新構建應該基于農業產業體系、農業生產體系和農業經營體系的融合發展。通過產業鏈的形式參與農業生產組織的重新構建,通過農業產業鏈的引領,實現農業部門生產組織的科學組成,同時實現農業經濟生產要素在不同農業經濟生產部門內部的優化配置,是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農業產業鏈建設是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產業支撐。產業鏈在農業經濟生產過程的參與,能夠促使農業生產經濟部門間的生產組織進行重新建構,平衡農業生產力發展不均衡的狀態。
2.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部分
在經濟“新常態”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農業供應鏈的調整,即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以農民為主體,實現農業產品與市場之間的無縫對接。目前,我國農產品供需矛盾已從人口總量快速增長和人均消費數量增加與農產品總量供應不足的矛盾,轉換為城鄉居民對健康多樣化食品日益增長的需要和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平衡、安全優質特色農業發展不充分之間的矛盾[3]。
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優勢農業經濟資源實現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并淘汰落后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實現農業生產滿足城鄉居民對于健康多樣化食品日益增長的需要,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也是農業產業鏈優化發展的方向。
3.農業產業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其目的在于破解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以及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須加強等農村經濟發展的束縛。為了配合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四川省在《“十三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四川省“十三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在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實現農業產業鏈的縱向擴展,改變我國農村經濟在長期發展中的經濟效益低、產業結構單一、風險抵御能力低以及對市場供需變換信息掌握不足的困境,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是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途徑,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內容。
4.產業鏈金融是化解農業產業鏈發展融資困境的重要手段
農業生產的環節多,周期長,需要現代農業科技和機械裝備的大量投入,因此,現代農業生產對資金的需求逐漸增大。然而,作為“強位弱勢”產業,農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投入大、回報慢,農業資金自足能力不足,并且,因為風險高且缺乏相應的貸款擔保,農業發展缺少傳統體系下的融資渠道。因此,通過發展產業鏈金融解決農業融資中的信息和風險問題,成為化解農業產業鏈發展融資困境的重要手段。
1.1.2 選題意義
四川牦牛產業是中國牦牛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四川西部民族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主體。本書借助信息不對稱、金融生態和產融結合等理論,對四川牦牛產業鏈發展面臨的融資現狀進行考察,結合金融新技術發展,從產業鏈金融視角破解四川牦牛產業技術升級面臨的資金困局。
第一,本書通過對四川牦牛產業鏈金融的研究,試圖探索在經濟“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產業鏈在現代牦牛產業發展過程中應有的地位與作用,以及金融業如何契合牦牛產業鏈發展的需求。這一研究將豐富產業鏈融資理論的內容。
第二,目前對四川牦牛產業的研究,較多聚焦于牦牛產業化發展或者與牦牛相關農產品的分析,忽視了四川牦牛產業化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本書的研究以四川牦牛產業鏈金融發展為對象,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四川牦牛產業鏈金融研究短板,為四川牦牛產業鏈金融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第三,本書通過進一步挖掘和展現四川牦牛產業鏈金融在發展中所潛在的問題,將有助于四川省進一步提升牦牛產業鏈金融發展和支持技術革新的相關探索。同時,為青海、甘肅以及西藏等地區的牦牛產業鏈金融發展提供一定的現實借鑒價值。
- “一帶一路”面臨的國際風險與合作空間拓展:以斯里蘭卡為例
- 非理性網絡借貸消費中的認知偏差
- 世界級城市群視閾下的天津發展
- “一帶一路”經濟走廊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機理與功能演進(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系列·智庫報告)
- 中國產業進入規制的經濟學分析
-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 中國城市創新生態系統評價(2016)
- 雙贏的未來: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經濟
- 人的城鎮化:40余位經濟學家把脈新型城鎮化
- 數字經濟: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
- 經濟發展“新常態”理論與創新:首屆全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博士后論壇文集
- 大國經濟學:面向長期、全局、多維的中國發展
- 各國大使眼中的中國式現代化(中英雙語版)
- 中國消費金融發展研究
- 貿易開放與中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