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弗里德曼貨幣主義vs現代貨幣理論

費雪方程式對后世的影響很大,但是費雪與李嘉圖、瓦爾拉斯一樣,繼承了洛克的主張,將貨幣需求視為既定,從而將貨幣問題簡單化。

擅長折中的馬歇爾,表面上構建了一個與費雪類似的方程式。但是,馬歇爾與庇古師徒二人認為,貨幣需求會受到利率的影響。

這個口子,又重新激發了人們對貨幣復雜性及其真實本質進行探索的熱情。

凱恩斯是馬歇爾的弟子,然而凱恩斯的重要理論都與其老師背道而馳。不過,馬歇爾留下的這個口子,對凱恩斯影響很大。

凱恩斯認為,利率水平對貨幣需求產生影響。這促使他關注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若利率下降,人們更愿意借貸用于投資擴張。當然,凱恩斯也認為,貨幣政策是不可靠的,因為會出現“流動性陷阱”,即當利率足夠低時,人們會將錢窖藏起來,既不投資也不消費。

凱恩斯對貨幣政策不夠信任,但對貨幣非中性深信不疑。他認為,在有效需求不足時,降低利率水平,支持財政融資,增加投資需求,可以擴大產出,刺激經濟增長。

在凱恩斯看來,貨幣供應量不僅影響物價,還會對國民收入產生間接影響。貨幣供給,經由利率、投資及投資乘數作用而作用于國民收入。

另外,瑞典學派創始人維克塞爾也對貨幣中性提出質疑。他認為,貨幣只有在銀行利率與自然利率相等時才是中性的,否則經濟會發生累積性擴張或收縮,貨幣就不是中性的。

自從凱恩斯主義問世以來,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信奉貨幣是非中性的,增加貨幣供給可以刺激經濟增長。于是,很多國家都采用了凱恩斯式的經濟政策,即在經濟下行時,通過貨幣寬松與財政擴張配合,實施逆周期調節。

但是,20世紀70年代,長期實施的凱恩斯式經濟政策導致美國爆發滯脹危機。人們不得不懷疑從坎蒂隆到凱恩斯的貨幣非中性主張。

此時,新自由主義崛起,將凱恩斯主義趕下神壇。其中,米爾頓·弗里德曼開創的貨幣主義打中了凱恩斯主義的七寸。

我們知道,弗里德曼堅持貨幣中性理論。但是,他的理論常常被人們誤解。

弗里德曼與凱恩斯一樣,也是從馬歇爾的現金余額論中獲得了啟發。弗里德曼強調,貨幣數量論應該從貨幣需求著手,關注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但是,弗里德曼得出的結論卻與凱恩斯完全不同。

在弗里德曼看來,貨幣需求獨立于貨幣供給。弗里德曼提出了永久收入假說,反駁了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

在他看來,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是極為穩定的,不容易受到利率等因素的影響;同時貨幣流通速度也高度穩定。他得出的結論類似于費雪,即貨幣供給決定物價。貨幣供應量增加,對經濟增長無益,只會引發通脹。

弗里德曼比費雪、馬歇爾、凱恩斯更進一步的是,他意識到了貨幣的重要性。弗里德曼雖然支持貨幣中性理論,但是他并不像費雪、穆勒、休謨等一樣將貨幣僅視為交易媒介,也不像凱恩斯一樣不信任貨幣政策。

相反,弗里德曼認為,貨幣是極為重要的。若增加貨幣供應,人們會產生“貨幣幻覺”,從而引發短期的貨幣非中性,影響社會產出和就業水平。

“貨幣幻覺”是費雪提出來的。它反映了當貨幣量增加時,人們產生實際收入增加、需求擴張的幻覺。比如,當貨幣超發時,需求增加,價格上漲,企業收入增加,企業家容易產生“貨幣幻覺”,誤以為是需求擴張、供不應求,于是擴大產能、增加工人,從而在短期內導致國民收入增加、經濟過熱。

但是,弗里德曼并不支持貨幣長期中性,認為這其實是一種幻覺。當企業家反應過來,意識到這是一種短期的通脹現象時,定然會縮減產能、解雇工人,這樣產出和就業就又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弗里德曼強調,這種不當的政策容易引發經濟波動。理性預期學派創始人盧卡斯、奧地利學派米塞斯和哈耶克都支持這種觀點,認為不當的貨幣政策是經濟波動的主要原因。

米塞斯和哈耶克針對此提出了商業周期理論,預測了1929年那場大危機。弗里德曼也從貨幣政策入手,認為1929年那場大危機之所以引發大蕭條,是因為美聯儲實施了不當的緊縮措施。

總結起來,弗里德曼強調貨幣政策的重要性,并不是說貨幣供給對經濟增長有益,而是說恰當的、穩定的貨幣政策對于穩定經濟極為重要。

反映到貨幣政策層面,弗里德曼提出,通過控制貨幣數量可以穩定貨幣價格。他甚至建議按照GDP增量的比例設定每年的貨幣增量比例,并戲言廢除美聯儲,以計算機取而代之。

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的主導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逐漸從以控制利率為目標轉向以控制數量為目標,并推行單一制目標。

沃爾克領導美聯儲控制了肆虐近十年的高通脹,弗里德曼走上人生巔峰,貨幣主義獨步天下。

弗里德曼其實是最接近貨幣真相的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貨幣主義的內在精髓即將貨幣視為一種資產,而不是簡單的交易工具。

貨幣為何是一種資產?

貨幣若是金銀、羊皮、大米,則可視為資產;若是紙幣,還是資產嗎?弗里德曼是否與斯密、李嘉圖一樣,將貨幣視為有價之物?

弗里德曼將貨幣視為資產,但理由與斯密、李嘉圖等不同。

弗里德曼在《貨幣的禍害》中描述了這樣一段故事:

“二戰”后的德國,舊馬克崩潰。弗里德曼以顧問的身份去德國時,在當地可以使用香煙作為貨幣給汽車加油。當時,德國不少人將香煙作為貨幣用于交易。弗里德曼發現,在德國,香煙逐漸成為貨幣之后,其價格要比之前高不少。為什么?

簡單的答案是,香煙的需求增加了。但為什么需求會增加呢?

原因是,香煙在之前的消費品的基礎上多了一種功能,即交易功能。

這一發現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貨幣不管是香煙、大米,還是金銀、紙幣,其最核心的價值便是交易功能。

換言之,只要具備交易功能的貨幣,本身便有價值。反過來,若失去了交易功能,這種貨幣便失去了這部分價值。

弗里德曼總能夠以最簡明的語言表述最深刻的理論。他的貨幣主義極大地減少了央行的工作,讓貨幣政策更加透明而高效,為央行貨幣工作開創了新局面。

央行貨幣政策目標簡單明確,即控制好總量,保障宏觀經濟穩定,但它不能作為調節或刺激經濟的手段。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美國開始推行預算平衡法案。這個法案約束了聯邦政府的財政擴張能力,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當政府財政政策受限后,美聯儲開始調整貨幣政策。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放棄實行了十余年的以調控貨幣供應量來調控經濟運行的貨幣政策,而以調整利率作為對經濟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

這就是“泰勒法則”。

“泰勒法則”是斯坦福大學的約翰·泰勒提出來的。泰勒認為,應保持實際短期利率穩定和中性政策立場,當產出缺口為正(負)和通脹缺口超過(低于)目標值時,提高(降低)名義利率。

如今的美聯儲及世界主要央行都在奉行泰勒規則。不可否認,這是一種簡單明了的貨幣操作原則。但是,泰勒規則放棄了貨幣數量控制,只訴諸利率手段,實際上為財政赤字貨幣化融資留下了后門。

這已經嚴重背離了弗里德曼貨幣主義控制貨幣總量之精髓。

伴隨著美聯儲政策的轉向,一種復興凱恩斯主義的貨幣理論——現代貨幣理論(MMT)出現了。

現代貨幣理論屬于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一部分,是凱恩斯思想在貨幣領域的延伸。目前,這一理論受到美國各界痛斥。

美國經濟學家蘭德爾·雷(師從美國后凱恩斯主義者明斯基)等人綜合了以凱恩斯為代表的凱恩斯主義、科納普的國家貨幣理論、英尼斯的內生貨幣理論、勒納的功能財政理論、明斯基的金融不穩定假說和戈德利的三部門均衡理論,開創了這個理論。

蘭德爾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貨幣起源學說,他們認為,貨幣只是一個記賬工具,可以理解為欠條。國家發行貨幣,實際上是幫助市場解決交易問題,促進市場交易便利。

蘭德爾等人認為,政府發行債券與發行貨幣是一樣的。貨幣是欠條,債券也是欠條,都只是記賬工具。所以,他們認為,政府發行債券不是為了借錢,而是與發行貨幣一樣,為了使市場交易便利。

所以,現代貨幣理論認為,政府不需要關注債務,只要維持利率穩定,發行貨幣即可融資。換言之,只要利率穩定,就可以不斷地發行貨幣,然后大規模地借債融資。這樣,政府就可以依靠發行貨幣獲得收入,而不僅是依靠稅收。

實際上,現代貨幣理論是一個典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理論,它支持財政赤字貨幣化。

這個理論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那么為什么這個理論在歐美世界流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津县| 蓬莱市| 石首市| 曲麻莱县| 肥城市| 双牌县| 邵阳市| 施甸县| 仲巴县| 东乡| 海原县| 读书| 平塘县| 灵璧县| 余姚市| 丰镇市| 交城县| 合作市| 云安县| 遂川县| 长治县| 监利县| 石景山区| 乌什县| 合江县| 博爱县| 本溪| 南漳县| 无棣县| 和田县| 阜新市| 南阳市| 汶川县| 昌平区| 阳泉市| 淳安县| 新乡市| 永春县| 枝江市| 来凤县|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