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業長青:大變局時代的企業與家庭發展之道
- 晟和研究院
- 1156字
- 2024-05-22 14:53:38
(三)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新挑戰
站在企業的角度,盡管我們應該對全球化的未來前景抱有樂觀的態度,但面對一些新的問題與挑戰,我們還是要做出積極的應對與轉變。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總量近30%,有超過40%的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對全球市場的倚重程度可見一斑。面對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及美國施加的“貿易戰”、高端技術“卡脖子”手段,中國企業一方面要維持出口基本盤,另一方面也要著眼于產業鏈優化布局和技術轉型升級,提高全球競爭力和應對市場新變化的能力。
為減少因貿易限制措施和打壓政策而帶來的影響,中國企業可以在確保國內供應鏈的前提下,積極加大全球戰略布局,建立健全全球供應鏈。在國內去低端產能的大背景下,剛好可以借機把一些低附加值的生產制造環節轉移到東南亞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在公司股權結構和治理模式上,可以考慮通過技術合作、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等靈活的安排方式,規避美國的打壓。如此一來,可大大減少由于美國加征關稅而對企業利潤造成的侵蝕,同時,企業也可迎來技術轉型升級和國際化轉型的契機。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廣闊前景,也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對沖全球化遇阻所帶來的不利影響。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支撐。這表明,黨和國家對工業企業的重視程度和信心是足夠高的,保護和支持的力度是足夠大的。就企業而言,應該抓住這一良好的機遇,從國內、國際兩個方向共同發力,以二次創業的心態,闖出一片新天地。
美國肆意打壓中國企業、發動對華貿易戰和技術封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正在實施技術和產業升級戰略,搶占全球價值鏈的頂端地位。美國越是阻擋,就越證明我們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中國企業不能永遠做“汗水工廠”,也慢慢失去了繼續做“汗水工廠”的條件和空間。當下,日益提高的人工成本、逐漸減弱的人口增長紅利、來自東南亞等地區的競爭力,這一切都決定了我們必須成功地實現轉型升級,把“汗水工廠”再造為“智慧工廠”。否則,我們就會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掉進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財富就會遭遇嚴重損失。
此外,跟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重大舉措的步伐,企業也能找到廣闊的發展空間。例如,東南亞地區是“一帶一路”和RCEP的重要交匯區域,也是新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體系中最穩定的一環。同時,東南亞國家與我國文化同源、習俗相近、地理相依,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天然之選。可喜的是,新希望、騰訊、小米等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地區的成功,為更多企業樹立了很好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