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1 綠色供應鏈中企業的定價或定量行為研究

朱慶華和竇一杰(2011)分析了如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強弱,政府補貼下的企業利潤等影響因子。Chen和Monahan(2010)分析了在強制性環境污染和自愿性環境污染兩種政策下,企業如何決策最優的生產產量和庫存水平。熊中楷等(2014)考慮了由一個制造商兩個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和由兩個制造商一個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分析了兩種模型中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定價行為以及單位的碳排放量。結果發現針對清潔型的制造商,政府碳稅和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加會使制造商最優單位碳排放量減少。但是對于污染型制造商,提高政府碳稅和消費者環保意識則會增加制造商最優單位碳排放量。馬秋卓等(2014)考慮了一個由多個供應商、多個制造商和多個市場組成的三級供應鏈系統,分析碳交易系統下制造商和供應商的定價與產量決策。任杰等(2016)考慮了在壟斷市場下,單期模型中受碳排放約束的制造商的產量決策。Li等(2018)考慮了在碳稅的背景下,零售商持對公平關切的態度,制造商持對公平中立的態度下,制造商和零售商應當如何決策價格和碳減排力度。最終發現當公平關切程度比較大的時候,政府應當征收比較低的碳稅來促進制造商降低碳排放量。Wen等(2018)主要在雙寡頭壟斷市場下,分析在兩種不同的碳減排政策下企業應當如何定價,并分析其對利潤的影響。Rosendahl(2008)則是在碳交易系統中,分別考慮了三種不同的模式下企業的產量和單位碳排放水平的決策,三種模式具體為:第一種是政府將碳排放量控制在一定的值以下,并且不允許交易碳配額以及當期的碳配額只能用于當期;第二種是在限定企業排放量的前提下,假定企業可以無限量地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碳配額;第三種是在碳排放總量控制在一定的值之下,但是規定碳配額在整個階段內可以通用,即碳配額具有預借和儲存的作用。馬秋卓等(2014)則是在一個基于政府免費分配碳配額,并且碳交易價格外生的碳交易系統中,考慮單個企業的產品定價以及目標碳排放量額度決策行為。Zhang和Xu(2013)采用“報童模型”研究了碳交易系統下多產品的產量和碳排放交易量問題。此外,他們還探討了碳交易價格和碳排放上限對企業生產、碳排放量以及總利潤的影響。不少學者關注碳交易系統方面的研究。Subramanian等(2007)考慮了一個通過拍賣來獲得碳配額的寡頭壟斷模型。Gong和Zhou(2013)則是在動態機制下,考慮一個制造商可以以一個外生的隨機交易價格來購買或者出售碳配額,刻畫制造商的最優生產策略和交易的碳配額量。與之類似,Du等(2013,2015)假設一個企業可以提供碳配額,另外一個企業只能與該碳配額提供商進行買或賣碳配額的交易,計算出了碳配額提供商的最優交易價格和企業的最優產品生產量。Benjaafar等(2013)研究了一個可以買賣碳配額的交易系統,通過比較該系統和其他碳減排制度,運用數值分析了不同的碳減排制度對碳排放量和成本的影響。Zhang等(2015)考慮了壟斷市場上,兩種免費的碳配額分配方法——“祖父分配法”和“標桿分配法”下企業的定價策略。葉飛和令狐大智(2015)則是將模型擴展到雙寡頭競爭,考慮一個碳排放比較高的企業和一個碳排放比較低的企業的碳配額分配策略,研究不同的碳配額分配策略對具有不同單位產品碳排放水平企業的利潤、價格、產量和碳排放量的影響;但是他們研究中的碳配額的分配模式并沒有體現出與企業前期生產量的關系。Zheng等(2021)主要比較兩種免費的碳配額分配方法下企業的定價、產量、利潤、消費者剩余以及環境效用。Zhao等(2010)則將企業的生產計劃考慮在內,分析了基于潛在碳排放量、實際碳排放量以及產出的三種碳配額分配制度。但是,該模型沒有考慮企業之間可以相互交易的情況,分析了一定的碳配額下企業的行為。當然,也有一些文獻考慮了已有碳配額的情況下,企業間可以進行碳配額間的交易。Sartzetakis(1997)考慮了企業間可以自由交易碳配額的雙寡頭壟斷模型,并且對比了允許交易和禁止交易兩種情況。De Feo等(2013)也是考慮了兩個競爭的企業之間可以交易碳配額,但是規定只有碳減排技術高的企業才有權利去賣碳配額。通過計算得出了碳交易總是高于企業的邊際減排成本的結論。Grüll和Taschini(2011)分析了政府給定碳交易價格的取值范圍下,五種不同的碳分配機制。然而,其并沒有考慮初始碳配額分配方法不同所造成的影響。與其類似,本書也是考慮決策產品產量和碳配額交易量,但是與之不同的是,本書是考慮兩種不同的碳配額分配方法對企業生產決策的影響。再者,本書的研究對象是同行業的生產可替代性產品的競爭企業。

對制造商限定碳排放量,就限制了產品的產量。在這個層面上講,碳減排其實是對企業的一種產能限制。關于企業能力受限的文獻不在少數,Chaturvedi(2015)、Yang等(2014)、Jemai和Karaesmen(2007)等均是考慮上游供應商的能力受到約束的供應鏈模型。Cachon和Lariviere(1999)則是在供應商能力受限的情況下,研究供應商如何合理地分配庫存給下游的零售商。Furuhata和Zhang(2006)、Liu等(2012)則是考慮供應商生產能力受約束的條件下,如何決策最優的能力水平和生產產量。不同于其他研究生產能力或者庫存能力受限下的企業的行為,Jing等(2012)則是考慮在零售商資金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零售商是選擇向制造商貸款還是選擇向銀行貸款的問題。不同于以上文獻,本書則是假設無營利的政府組織來分配碳配額給競爭的企業,考慮不同的分配方式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西丰县| 英德市| 来宾市| 河北区| 宣武区| 青河县| 金平| 高雄县| 朝阳区| 仁布县| 永善县| 晴隆县| 红安县| 芜湖市| 浑源县| 西青区| 曲阜市| 徐闻县| 宁城县| 精河县| 临西县| 巴中市| 延津县| 壶关县| 吴堡县| 佛山市| 金华市| 军事| 莆田市| 通城县| 昌邑市| 五家渠市| 郸城县| 美姑县| 邢台县| 京山县| 洛川县| 大安市| 濉溪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