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綠色供應鏈前沿問題研究
- 鄭艷芳
- 606字
- 2024-05-22 15:26:10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綠色供應鏈的概念是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在1996年進行的一項“環境負責制造(ERM)”研究中首次提出的,又被稱為環境意識供應鏈(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ECSC)或環境供應鏈(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ESC),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涉及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和用戶,其目的是使產品從物料獲取、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副作用)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相關問題。本書主要依據當前中國的相關環保政策,比如低碳政策(汪明月等,2019;李曄,2018;王偉等,2021),EPR制度(馬敬愛2021,王珊2021,劉詩玚2021),雙積分制度(Huang和Zhu 2021,Li 2020,Zhou 2019,Ou 2018)等,研究相關的綠色供應鏈問題。通過整理歸納,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示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首先,介紹企業的行為研究,主要涉及定價、定量以及產品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其次,閉環供應鏈是近年來綠色供應鏈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書將對閉環供應鏈中企業的行為方面的研究做一個梳理。不管是基于何種政策下的綠色供應鏈的研究,均離不開政府的引導作用,本書整理了當前政府直接參與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在研究綠色供應鏈問題時,政府的政策、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引起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自然是不得不考慮的。因此,在本節的最后,將給出綠色供應鏈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方面的研究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