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但調整了教材框架,多選適當文化經典進入教材是否就夠了?當然不是!
現下談文化傳統教育,好像主要就是語文課的改造,像上面談的大體就都是語文課的事。但傳統文化教育只應限于語文課嗎?
目前把傳統文化教育局限在語文課中,正是一大弊病。事實上,傳統文化應該納入音樂、數學、工藝、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各種科目中才是。否則就會像現在一位受過大學教育乃至讀了碩士博士當了教授的人一樣,對中國的音樂、工藝、數學、化學等,一概茫然。
現在小孩子從小學的音樂課、接觸到的樂器、知道的樂理及音樂知識,基本上都是西方的,對于中國音樂,可說不識之無。一般家長讓小孩去學音樂才藝,大抵也以拉小提琴、彈鋼琴、參加合唱團為主。中國古代如此豐富的音樂文化,在現代學生的知識結構中絲毫不占地位,豈非現今教育體制之過?
再說科學。現代人無不認為中國科學是不如人的,數理化教學內容中也完全看不到中國在這些領域曾經有過什么貢獻。
可是,古代中國科學其實長時間領先于全世界,對人類文明發展深具影響。例如數學,漢代已經知道解任意多元一次聯立方程式,歐洲要到16世紀才能解三元一次方程式,相差不可以道里計。開平方根、開立方根,早見于《九章算術》開任意高次根,則在宋代也已能解出,五百年以后西方人才能解。而等差級數求和,早于西方五百年求一元高次方程式數解值,早于西方八百年求圓面積、圓周率3.14159265,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他如化學、物理、園林建筑、工藝美術各領域,多的是這類事例。此等優秀傳統文化,自當融入課程與教材中。
如此全面改造現有課程內容,還有個重要作用現在只把傳統文化教育放在語文課中教,使得一談到傳統文化,似乎就只是道德格言加上詩詞,越教越令人倒胃口,而且與其他課程格格不入,毫不相干。其實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不能只局限在語文課或公民道德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