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是一張(抽象的)地圖,而是一個(實在的)領域

我們希望本書能推動一場交流,而不是作為關于如何教授MBCT課程的路徑地圖,更多是對教學領域的探究。這樣我們就能夠將MBCT的教學視為一種正念練習。我們以蘇珊給教師設計的強化體驗工作坊作為指導,但我們認為本書適用于所有經驗水平的教師。雖然我們重點關注MBCT,但也認為本書對如何教授其他正念類課程有幫助。

我們將本書分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教學框架——搭建舞臺”中,我們首先介紹了MBCT課程,接著介紹了由蘇珊開發的用于幫助教師培訓和學習的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是從MBCT(和其他正念類)課程中提煉出來的每周的主題、原理、意圖和練習技巧(TRIP),以及貫穿課程始終的五大改變要素,以使學員能夠深入了解抑郁癥的發病原理,并且學會應對困難和挑戰性體驗所需的技能,其中包括課程大綱、正念練習、個人練習、團體過程和具身體現正念臨在。

在第二部分“技能培養——建立信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MBCT教師在個人發展過程中應該掌握的技能。為此,我們繼續使用TRIP和五大改變要素來探索課程中所包含的各種正念練習和認知訓練。然后,我們研究團體過程,并使用體驗學習理論詳細說明構成團體教學勝任力的技能、態度和行為,以及我們作為教師的常見錯誤和共同面臨的成長挑戰。

在本書的最后一部分“教學就是練習——內在風景”中,我們將觸及問題的核心。我們探討了具身體現正念臨在的原理和表達方式——影響個體正念練習和MBCT教師在帶領治療團體時應呈現的基礎態度及影響MBCT教學技能的佛教心理學相關知識,以及我們認為是MBCT和其他正念類課程基礎的反思式探詢對話。我們以對個人和專業培訓的思考,以及撰寫本書的經歷和對未來的希望作為本書的結尾。

我們意識到,通過一本書鼓勵MBCT教師體驗覺察、具身體現正念臨在和進行教學實踐之間有內在的矛盾。盡管我們試圖在書中穿插示例、數據、隱喻和花絮,但是它仍然是以文字講述為主,類似于二維地圖。或許本書更像一幅地形圖,雖然在維度上有所增加,但是仍然十分有限。

本書一開始的暫定名是“教學練習和教學實踐”(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最終我們選擇了一個不那么隱晦的書名。在本書中,我們試圖傳達的內容包含在下面三句話中。首先,在MBCT課程中,我們教人們冥想的技巧及反思冥想體驗的技巧,以便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這是“教授練習”。其次,教授正念或類似課程十分困難,需要長期和反復練習培養出的技巧和能力,這是“教學需要練習”。最后,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正念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正念練習,需要具身體現正念臨在,這是“教學就是練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德庆县| 团风县| 牙克石市| 长白| 宁南县| 麻栗坡县| 拉孜县| 南部县| 昭苏县| 双鸭山市| 临夏县| 长武县| 顺昌县| 贺州市| 南安市| 锡林浩特市| 淳安县| 浦北县| 台中县| 南漳县| 河南省| 全椒县| 长汀县| 香港 | 舒兰市| 南宁市| 睢宁县| 岱山县| 同仁县| 扬州市| 丰宁| 新蔡县| 东港市| 金平| 响水县| 新蔡县| 岳池县| 集安市| 榆树市|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