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然而,如果說《山經》是一部實錄山川物產的自然博物志,其中何以又會充斥著眾多非牛非馬、人面獸身、九頭九尾之類怪誕離奇,顯然非世間所實有的怪物呢?

比如開頭引的《南山經》段落后接下來的幾座山中,就出現了數種怪獸:柢山之,魚類而陵居,其狀如牛,蛇尾有翼,身生羽毛,一身而兼具魚、牛、蛇、鳥之形體;亶爰之山的類,自為牝牡,一身而兼具雌雄兩體;基山之猼,九尾四耳;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青丘之獸,如狐而九尾而食人;英水之魚,魚身而人面,聲如鴛鴦。雖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但走獸只有一條尾巴兩只耳朵,飛鳥只有兩個翅膀,水中的魚也不可能生著人的面孔,至于一身兼具雌雄雙體,甚至一身兼具魚類、獸類、鳥類、爬行類的形體,則更不可能。如此這般的奇鳥、怪獸和異魚,似乎不可能是自然界所實有,只能是出自想象和虛構,如此說來,《山經》分明就是白日夢般的臆說怪談,與其視之為自然博物志,不如歸之于志怪、小說之列更實至名歸。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山經》就成了一部妖獸錄、怪物譜。

實際上,這些乍看之下荒誕離奇的記載,只有在古代博物學的語境中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解釋。

《山經》中出現的“怪物”,大概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非牛非馬、人面獸身、一身兼具眾體的復合類動物;一類是一獸多尾、一鳥多翼、肢體冗余(或欠缺)的畸形動物。前者可稱為“復合獸”,后者可稱為“畸形獸”。

一身兼具眾獸之體的“復合獸”,在《山經》中最為常見,上述“其狀如牛,蛇尾有翼,身生羽毛”的,就是典型的復合獸,我們不妨多看幾種,就不難看出這類“怪物”的來歷:

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猾褢: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彘: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蠱雕: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魚:黑水出焉……其中有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以上俱見《南山經》)

此類復合獸,可以柢山上的“”為典型:“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冬死而夏生。”它明明是魚,卻身形如牛,長著蛇的尾巴、鳥的翅膀,肋()下生羽,世上安有這般一身兼具飛鳥、走獸、游魚、爬行類動物的特征,完全違背動物分類學規(guī)律的怪物?此魚不僅長相怪,習性更怪:明明是魚,卻居于山陵,不僅如此,此魚在冬天死去,到了夏天又會復活。它不僅跨越了動物分類的邊界,而且還超越了空間(水與陸)和時間(生與死)的秩序,反常則為怪,無法納入現成秩序的事物就是怪物,此物可謂集怪物之大全。此等與自然秩序背道而馳、格格不入的怪物,似乎不可能存在于現實中,而只能是憑空捏造的產物。

實際上,此物世人常見,它不是別的,就是穿山甲。《爾雅翼·釋獸》云:“鯪鯉,四足似鼉而短小,狀如獺,遍身鱗甲,居土穴中。蓋獸之類,非魚之屬也,特其鱗色若鯉,故謂之鯪鯉,又謂之鯪豸。野人又謂之穿山甲,以其尾大能穿穴故也。”《本草綱目》卷四十三云:“鯪鯉……其形肖鯉,穴陵而居,故曰鯪鯉,而俗稱為穿山甲。郭璞賦謂之龍鯉。”《山經》謂“其音如留牛”,“”音六(郭璞注),蓋即得名于其叫聲,“鯪鯉”“龍鯉”“鯪豸”諸名,皆為“”一音之變。《山經》關于的“怪異”記述,皆可在穿山甲身上找到印證:穿山甲體形與牛相去甚遠,但其身大頭小,且背部隆起,卻與牛的體形有幾分相似;尾巴修長,故謂之蛇尾;鱗片重疊、周身披甲,有似鳥翼;鱗片間生有硬毛,身體兩側硬毛尤多,故謂之下生羽;周身生鱗似魚,且可入水,故謂之魚;穿山甲冬眠,故謂之“冬死而夏生”。因穿山甲善打洞、食蟲蟻,古人順勢按醫(yī)學思維,相信食其肉可以“通經脈,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通竅殺蟲”(《本草綱目》),穿山甲至今仍是一味常見中藥,以至于導致穿山甲瀕臨滅絕,《山經》為“食之無腫疾”,正是出于同一思路,可見后世本草醫(yī)學與《山經》一脈相承。

在上古時期博物學尚不發(fā)達、尚未建立一套共度性的博物學術語,更沒有博物繪畫術和照相術的條件下,要記錄一種動物的形態(tài),最方便可行的辦法就是借世所常見的動物對之進行比方形容,告訴人們它的腦袋像啥,面孔像啥,四肢尾巴像啥,等等。于是就“捏造”出形形色色的由不同動物的形體組合而成的異形“怪物”,實際上,至今人們仍是如此這般地描述陌生動物。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不難看穿《山經》中種種“怪物”原本平凡的真面目。

但若不明白這個道理,再加上望文生義,少見多怪,就難免把這些記載中的生物看成怪物,而《山海經》也就變成了怪物之書。在坊間流行的各種《山海經》圖譜,上述動物都被畫成了怪物。比如,亦即穿山甲,在畫手們的筆下,就變成牛首魚身、身生雙翼的怪物。(如圖一)

【圖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涡阳县| 乌兰浩特市| 乐昌市| 郸城县| 西和县| 班玛县| 鹤峰县| 莆田市| 临海市| 武功县| 扎兰屯市| 永年县| 乌恰县| 甘德县| 建德市| 益阳市| 诸暨市| 惠州市| 新闻| 鲜城| 鸡东县| 怀集县| 河西区| 梅河口市| 永寿县| 灵武市| 白水县| 永州市| 城口县| 汝州市| 德安县| 缙云县| 福贡县| 灵川县| 略阳县| 宁波市| 尚志市| 清水县| 兴和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