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清新庾開府
- 重生之我在南朝當和尚
- 薄荷炸排骨
- 2014字
- 2024-07-20 11:49:57
建康宮南,有一條南朝最氣派的御街。北口就是宮城的宜陽門,御街南口直通都城的朱雀門。
朱雀門是都城的正南門,也稱朱雀航。此處原是孫吳的南津橋,王敦謀反時溫嶠將七寶焚毀,此后兩百年皆用浮航,秦淮河上二十四航,朱雀者最大。
朱雀航的東西兩側,便是秦淮河邊鱗次櫛比的商市。
秦淮河汨汨地流著,它像一個溫婉多情的女子,靜靜注視著金陵城的風華絕代,諦聽著江南衣冠的富貴風雅。沿岸商肆的各色燈火,在秦淮河水面上倒映出一個流光溢彩的華麗世界。
南北向的運瀆與東西向的秦淮河交匯的地方,有一處渡口較為忙碌,名為天松渡。
此地古木參天,已是九月仍有蔥蘢覆著,幾只白鷺停候,盡顯怡人的江南水鄉之色。渡口邊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寬闊平整,有一座最顯眼的九開間的三層木樓——維楨樓。
說到維楨樓,它是金陵城里上層名流公認的大雅之地?!熬S楨”之名取自詩經中的“王國克生,維周之楨”。就是說周代的法統存續依靠著像支柱人才。此樓建于前朝,盛于本朝,常有京城貴重人物出入其中。
酒樓內的裝飾古樸典雅,最讓人瞠目的就是堂中設有六十四張黃梨木質的桌案。四周的墻壁上掛著衣冠南渡以來名動京城的詩文佳作,筆墨里盡顯中原正朔的斯文元氣。
平日里的酒客大多三五成群聚于二樓三樓里的雅室中,因此堂中的黃梨桌案總是綽綽有余,今日才酉時就初刻就坐滿了衣冠人物。
有的桌案之間還接有短案,大致望去這堂中儼然坐了近百人。
堂內燈火通明,搖曳撲閃的燭影就像臺下躍躍欲試的年輕士子的心。
維楨樓在京最為有名的就是每月初七日的論辯之會。論辯之會的辯題無所不包,儒家經典、道家老莊、佛法著述皆有涉及,天文地理和古往今來均曾討論。
江山代有才俊,若是臺下坐著的恰有一個朝堂元老、名士冠冕之人,能得此人青睞,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謝家的謝舉年少時就為江南啟望沈約在此地賞識,曾經內省的一流人物周舍也曾在此揚名。所以今日初七來的名宦子弟和名流世子擠滿了大堂。
論辯大會開辯之前,酒樓里的酒客目光都聚集在一身白衣的一個文士,此人面如冠玉,豐神俊朗。
他剛進酒樓大廳之時,人群中就有人認出了他:“這是——庾子山!”
“他是太子中庶子庾肩吾之子!”
“他的詩文可比謝靈運!”
“若連他的詩都不會背,還戴什么儒巾!”
“他今天一個人到此,也是想揚名維楨樓嗎?”
“只聽說庾公子文才敏捷,倒沒有緣一睹其論政論史。”
大廳中的常客們竊竊私語著,東宮學士庾信伴隨著眾人的眼神走到二樓偏角落的一間雅室。庾公子找了一個臨窗的位置,可以看到秦淮河上結滿彩燈的船舫來來去去從旁游過。
京城僧尼上萬,秦淮河邊的酒肆里卻少見其身影。梁武帝推崇佛教,曾經在全國頒布了著名的《斷酒肉文》,所以金陵城里的僧侶很少流連街市上的酒肆樓館。但若是真正細細搜尋的話,不少雅室里是能看到蹤影的。
今晚的維楨樓的雅室就進了一個年歲不過二十歲的小和尚,此人樣貌還算俊朗,體態端莊,一看就是名寺高師點撥的小沙彌。
此人在俏麗侍女的引路下,踩著黃銅包絡的木梯上的紅色地氈,不緊不慢的來到大才子庾信的面前。
只見和尚微微施禮道:“小僧涵元寺歸流,敢問足下可是自東而來?”
不錯,這個身披素灰色僧衣的和尚正是歸流。
他從集慶閣見過師父出來后,就徑直前往秦淮河邊南市。
只因昨日庾肩吾不在其府,昨晚的前去報信的小和尚撲了個空。庾肩吾料到這與皇帝取消涵元寺之行有關,再加上太子殿下過問,因此派人請涵元寺的和尚面談。
涵元寺內崇難和尚覺得此乃機密大事,不宜再派其他和尚。
歸流平日里不常出寺,即便有眼線看到,也會覺得他面生,因此歸流今晚再臨秦淮河。
在維楨樓的路上,天還未暗,歸流嘖嘖稱奇于沿路的繁華景象。紅樓畫船,繡戶綺門,滿路寶馬雕車,商肆里各類珍奇異寶,這一千年前的都城竟有這般氣象。
倒是今晚熙攘的酒樓,讓他渾然不適。
他本以為庾肩吾會找一個僻靜的所在,沒想到竟這般熱鬧。
“在下是東宮學士庾信,來向小師父請教昨晚欲報而未報之事。”
歸流心道:“庾信!此人就是南朝有名的詩人庾信!”
他抬眼打量著眼前人的風姿,不禁脫口而出道:“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久仰久仰!”
這原是杜甫夸獎李白詩風的佳句,庾信哪能知道。
但聽得眼前這個小和尚竟然將自己和鮑照并列相提,耳朵里自是受用之極。
自古文人相輕,但還沒人將自己的詩作風格一語道破。
更令庾信內心狂喜的是“庾開府”三個字,“開府”即開府儀同三司,是加官待遇,按大梁十八班官制只有十七班以上的文臣武將才能有此稱號。
他從小的志向就是能位極人臣,今天被眼前的小和尚一口道出,自然心中吃了一驚,不免重新打量起眼前之人。
庾信但見他眉目清秀,佛骨舒朗,端的是氣定神閑,便拱手說道:“小師傅抬愛了,想請教一番,此句有什么來歷嗎?”
“一場大夢之中詩圣之語?!?
歸流腦子里電光火石,不敢將詩圣杜甫的話拿為己用,這才巧妙地轉了一道。
那庾信卻以為是這個小和尚的自謙之語,要不然怎么他沒夢到過詩圣呢。
“想不到涵元寺里的小師父有如此才思,今日庾某算是遇到知己啦!”詩人發出了由衷的欽佩,高喊道:“來!上酒!上最好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