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錢的背后是人:高盛交易員眼中的貨幣經濟
- (日)田內學
- 860字
- 2024-02-27 11:35:38
所有票券都是“對未來的承諾”
就在不久前,日本央行有一個參觀項目。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得到一支圓珠筆,筆桿上貼著碎紙機切碎的一萬日元鈔票。把一萬日元的鈔票扔進碎紙機,這何止是浪費。但問題是,日本央行怎么能舍得把紙幣切碎呢?
當我們細看一萬日元就會發現,上面寫著“日本銀行券”的字樣。也就是說紙幣屬于“券”的一類,相當于一種“票券”。
旅游代金券、商場優惠券以及小時候送給父母的肩部按摩券,這些票券的共同點是“對未來的承諾”。發行票券的人會向持有票券的人做“承諾”。電影票就是讓你看電影的承諾,肩部按摩券就是要給你按摩肩膀的承諾。
比方說你在母親節送給媽媽10張一次30分鐘的按摩券。
媽媽很快就用了第1張。30分鐘的肩部按摩讓你筋疲力盡,一想到后面還有9張按摩券你便后悔不已。
可惜沒有辦法,剩下9次按摩只能老老實實地做完。于是,你又為媽媽按摩了2次肩膀。
然而到了第4次的時候,來按摩肩膀的是隔壁的阿姨。她說自己送了媽媽10個自家種的柿子,于是從媽媽那里得到2張按摩券作為還禮。
第5張按摩券的客人是鄰居家的初中生。他說自己幫隔壁的阿姨打掃了院子,然后從阿姨那里得到了1張按摩券作為零花錢。
你的那張“按摩券(1次30分鐘)”被用去交換了柿子、交換了打掃院子。此時,這張紙條就不再是簡單的紙條,而開始發揮與紙幣一樣的作用。你跟媽媽講起這件事,才得知媽媽手里已經沒有按摩券了。剩下的按摩券早已被換到別人的手里。
第6張、第7張……你連著為幾個素不相識的人按摩肩膀后,終于沒有人再來找你按摩了。你按摩的手藝已經在小區傳開,剩下的3張券就像紙幣一樣流通起來。
如今,小區里的所有居民都感受到這張券的價值。哪怕有人在地上撿到1張你的按摩券,也會如獲至寶地塞進自己的腰包。
然而,只有一個人在地上撿到這張券后會毫不猶豫地撕掉它。這就是你自己。對于你而言,這張券就是一個讓你白干30分鐘的禍害。
日本銀行券也是如此。從發行方日本央行來看,這張紙條的價值完全為負數。所以只要撕了它,銀行就能從這張紙所帶來的承諾中解脫了。
那么問題來了。日本央行在紙幣中所做的“承諾”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