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數字化風控:業務與實踐
- 吳易璋
- 1527字
- 2024-02-27 11:28:55
序2
我與易璋很早相識,近日在一個聚會上有幸與他再次相遇,得知其正在寫一本關于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及風險控制方面的著作,很是感興趣,遂多聊了幾句,收獲頗多。幾天后,易璋約我,問是否可以給他的新書作序。
對于這個任務,我一開始是猶豫的,因為我覺得自己所從事的股權投資行業與銀行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但是他回復說:“風險控制也是股權投資的重要環節,風控手段正逐漸從傳統方法向多元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你是將風控用在投資領域,我是將風控用在銀行業務,只是形式不同,實質是相通的。”對于他的這番話,我非常認同。而且我投資的一些企業也正在為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我正好可以借機進一步了解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情況。
其實,風險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在。風險是一種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影響了我們的預期。而如何預見這種影響,確定影響的大小,制定消除或削弱其所帶來的后果的手段,就是我們所說的風險控制。
我認為風險有3個組成要素。首先是風險因素,也就是可能引發風險的原因;其次是風險事件,也就是風險的發生載體,只有發生風險事件,風險因素才會造成最終影響;最后是風險損失,就是風險事件發生后所產生的非預期的損失。
風險控制的主要任務是系統性地確定風險因素,跟蹤及監測風險因素的變動,使得風險事件盡可能不發生,從而不會形成風險損失。當然,風險之所以稱為風險,就是因為我們無法精準控制風險事件的發生,因此,風險控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風險事件發生后能夠及時地進行響應,使得風險損失最小。風險因素是所有風險的起源,風險控制首要做的就是能夠通過各種方法找到風險因素并有效跟蹤其變化。
風險因素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風險控制則會隨著技術手段的發展而進步。在風險股權投資領域是這樣,在銀行業更是如此。尤其是我們已經開始從信息化時代進入數字化時代,各種風險因素的呈現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同時,信息化技術和數字化方案也使以前無法獲得的風險因素數據可以輕松獲取并用于風險判斷。
由于特殊的地位和業務特性,銀行對于新的技術普遍采取謹慎的態度。在銀行業內,新科技的使用、數字化的發展始終掌握著技術成熟度與業務安全度的平衡。而通過閱讀本書的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銀行業目前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已經能夠很好地適配其業務安全的要求。
易璋在書中提出,數字化風控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先行條件,也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因此他對銀行風控的演進、數字化風控的發展做了系統闡述,對零售業務和對公業務的數字化風控進行了詳細分析,并通過理論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將數字化風控的核心展現在讀者面前。此外,易璋用較大篇幅對普惠金融的風控進行了前瞻分析。普惠金融作為國家的一項重點金融政策,對銀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全面的數字化技術能讓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我對本書印象最深的是他提出的銀行數字化轉型成功的標志。除了采用新的技術手段使客戶辦理業務更快捷、方便之外,還能解放銀行從業人員,提升銀行員工的幸福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銀行數字化轉型。
如果銀行的數字化轉型無法令內部從業人員感受到其帶來的便利,那么他們就沒有積極性去響應數字化轉型,最終使得數字化轉型效能大打折扣。希望讀到這本書的銀行管理層領導能夠給予重視,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不但要面向業務客戶去考慮決策,更要從內部考慮決策,先讓內部從業人員真切感受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便利。
吳易璋是一位在銀行業從業20余年的資深專家,在銀行風險控制管理崗位工作多年,近年來致力于通過行業培訓傳播自己的工作經驗。在本書中,他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培訓經驗,總結了數字化風控的核心要素。相信本書可以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角。
也祝愿易璋在自己的行業內越做越深!越做越精!
李東平
海銀資本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