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兒童心理創傷產生的常見原因

摔倒、意外事故、侵入性醫療措施或外科手術是創傷反應最常見的誘因,卻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以至于人們很難將事后出現的創傷癥狀和它們聯系起來。一般情況下,這些事件不會持續產生負面影響。然而,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避免此類事件造成創傷體驗,要樹立“預防重于治療”的理念。正如你將在本書第二部分學到的那樣,在不幸事件發生后,及時預防創傷比治療創傷要省時省力。為了更好地揭示那些日常事件如何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城鄉一天的生活中兒童身邊可能發生的各種典型場景。

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事例

下文介紹了5位兒童的生活世界,幫助讀者直觀形象地了解各個年齡段創傷事件的來源。其中的一兩個場景甚至會讓你想起你認識的某個人!讀完這5位兒童的困境后,你會發現是哪些事件導致他們如此痛苦。

每次一家人準備上車時,麗莎都會歇斯底里地哭鬧。

卡洛斯是一個非常害羞的15歲男孩,他長期逃學。“我不想繼續在恐懼中度過每一天,”他說,“我只想過正常的生活。”

二年級的薩拉每天早上都會準時上學:但是每到上午11點,她就會跑到醫療室說自己胃痛再次發作,盡管她有慢性癥狀,但并沒有檢查出任何的器質性病變。

柯蒂斯是一個受歡迎的、性格溫柔的中學生,但他告訴母親說自己總想去踢打別人!他不知道這種沖動來自哪里。兩周后,他開始對弟弟表現出攻擊性行為。

凱文是一個3歲的小朋友,父母很擔心他的“自閉癥”行為。因為他經常躺在地板上,身體僵硬,假裝正在死去,又慢慢地蘇醒過來,大喊著:“救救我……救救我!”

這些兒童有什么共同之處?他們的癥狀是怎么出現的?這些癥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還是更加嚴重?為了解答教師、醫護人員、家長等相關人員的困惑,讓我們來分析他們苦惱的根源。

先來看那個大聲哭鬧的麗莎。3歲時,家里的面包車被追尾,當時媽媽開車,她系著安全帶坐在后座上,她們都沒有受傷。肇事車輛也只是輕微受損,事故被認定為輕微剮蹭事故。事故發生時,小麗莎并沒有哭泣,直到幾周后才出現哭泣行為,從表面來看,她的哭泣與事故沒有任何聯系。事實上,這次事故讓小麗莎出現麻木感,直到幾周后,麻木才逐漸消失,恐懼開始浮現,當她走近家里的面包車時,之前表現出的遲鈍和食欲不振等癥狀變成了恐懼的淚水。

麗莎只是經歷了一次人生的小插曲,而卡洛斯受到的傷害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5年多來,他一直被精神異常的繼兄恐嚇,家里的大人卻認為這只是兄弟之間的吵架,所以沒有出面幫助卡洛斯。卡洛斯非常害怕,一方面害怕繼兄傷害自己,另一方面擔心父母會因為自己不能包容精神異常的繼兄而感到憤怒。他曾試圖向母親吐露內心的恐懼,但母親沒有幫助他,還反過來要求他更寬容地接納繼兄。除了同樣因為家庭矛盾而煩惱的姐姐,再沒有人能理解他的痛苦或困境。與此同時,卡洛斯每天都幻想著成為一名職業摔跤手,但他連每天起床上學都堅持不下來,更不用說成為高中運動隊的一員了。直到卡洛斯透露了他的自殺計劃,父母才意識到反復的身體傷害和精神折磨嚴重危害了卡洛斯的身心健康。

下一個例子是薩拉,她馬上就要升入二年級,為此感到非常高興。在一次愉快的購物之旅中,她買好了上學要穿的新衣服。回家后卻突然得知,父母要離婚,父親將在2周后搬走!她驟然從開學前的興奮轉為恐慌和悲傷,腸胃開始感覺不舒服。難怪她會成為醫療室的常客!

一天早上,柯蒂斯和幾名同學在公共汽車站等校車時,目睹了一起駕車槍擊案件,受害者在人行道上死亡。回到學校后,他們都接受了心理咨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柯蒂斯仍然顯得煩躁不安。

最后一個孩子是凱文。他是剖宮產出生的,隨后發現小腸和直腸畸形,需要立即進行修復手術,所以出生后24小時進行了緊急手術。一般來說,為了延續病人的生命,需要采取各種必要的醫療措施和手術治療。但在拯救生命的喜悅和祝福中,人們極易忽視這樣一個現實,即這些治療也可能會帶來心理創傷,在手術切口愈合后的很長時間內依然影響患者的情感和行為。

除了柯蒂斯目睹槍擊事件和凱文出生后接受重大手術,另外3個事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見。事實上,它們都是典型的生活事件。雖然各個“事件”差異巨大,但共同點在于事件的主人公都難以應對自己的遭遇,每個孩子都因所發生的事件以及他們的體驗方式而受到創傷。我們是怎么知道的?答案很簡單。事件過后,每個孩子都以特定的方式繼續生活,仿佛該事件仍在持續發生。他們被限制或固定在某個時間內,因為他們的身體對“危機”時刻發出的警報做出了反應。雖然他們的外顯記憶中并沒有該事件的內容,但他們的游戲、行為和身體等方面的不適顯示了他們仍在苦苦掙扎,難以應對內部混亂。

上述案例能夠幫助你初步了解兒童無法承受的各種日常事件的廣度和深度。為了幫助讀者深入認識創傷的各種誘因,下文將創傷潛在的誘發事件分為五類。雖然有些誘發事件在意料之中,但有些誘發事件則出乎意料。它們分別是:①意外事故和摔倒;②醫療措施和手術治療;③暴力行為和襲擊;④悲傷和喪失;⑤環境應激源。本章將圍繞每一類事件介紹相關案例和急救措施。

意外事故和摔倒

嬰兒在蹣跚學步的過程中經常摔倒,這是他們第一次與地心引力進行較量。嘗試用不穩定的、搖搖晃晃的雙腿走路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重大挑戰。一般來說,這種跌跌撞撞不會對嬰兒的身體和情緒造成傷害。這種運動技能的反復練習,有助于培養嬰兒的能力和信心。然而,嬰幼兒在不小心的時候,偶爾會從樓梯、床或高腳椅子上摔下來。這些情況下的摔倒,可能會給身體和情緒帶來傷害。

注意事項

嬰兒和學步兒腦震蕩的典型癥狀包括持續哭泣、強迫和無法平靜,還可能表現為游戲習慣的改變、對喜愛的玩具或食物失去興趣、失去平衡、無法鞏固新習得的技能,如走路、說話或如廁行為等。這些癥狀既可能是創傷的癥狀,也可能是腦震蕩的癥狀。如果你發現他們持續出現上述任何一種癥狀,甚至有惡化趨勢時,必須立刻送他們去醫院。特別是頭部受到撞擊時,更應該去醫院進行檢查。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喜歡參與舞蹈、體操和其他運動。通常,因為孩子不想在父母或同齡人面前顯得軟弱,他們受傷時會忍住不哭。然而,這種故作堅強的做法常常會干擾情緒和生理壓力的釋放。在孩子的生活中,另一個常見的事件是和小麗莎一樣遭遇交通事故。

對所有年齡段的兒童來說,另一個可能遭遇的重大危險事故是溺水。溺水可能發生在浴缸、泳池、池塘、湖泊或海洋等多個場所。父母一時不注意,結果孩子嗆水了,甚至消失在水中,如大齡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被激流卷到水底或被海浪不斷拍打。溺水是窒息的形式之一,后果非常可怕。除此之外,兒童被被子裹緊或被枕頭壓住、摔倒后呼吸困難、被寵物壓住喉嚨或胸部、和哥哥姐姐瘋狂打鬧、使勁撓癢癢,以及臨床上氣管插管等事件都會阻礙呼吸,導致孩子有窒息感。這些事故總結如下。

意外事故和摔倒

? (從樓梯、床、高腳椅上)摔倒

? 運動傷害(團隊運動、自行車、滑板、滑雪板等活動中受傷)

? 汽車事故(即使是低速行駛)

? 溺水和窒息

醫療措施和手術治療

正如我們在凱文(他出生后立即接受手術)身上看到的那樣,這一類事件,尤其是現代醫療技術,最容易受到信任,也最容易出現問題。這些創傷性影響似乎是住院治療和侵入式醫療措施所固有的。當孩子與父母分離、受到驚嚇、被限制、對將要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毫無準備時,這種創傷更有可能發生。

1944年,精神病學家、醫學家大衛·利維(David Levy)博士研究發現經歷常規醫療措施的住院兒童與從歐洲和北非戰場返回的發生“炮彈驚嚇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老兵具有相同的癥狀!1然而,現代侵入性醫療措施仍然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創傷誘發事件之一。

隨著超聲波、腦部掃描儀器和其他設備的出現,現代醫學變得越來越復雜,一些會給兒童帶來壓力的操作程序卻被認為是常規醫療措施,在臨床上越來越頻繁地得到應用。兒童在接受檢測和治療之前需要獲得外部支持,做好心理準備,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醫學技術的積極效果。

醫療措施和手術治療

? 手術和醫療措施(縫合、扎針、靜脈注射、探索性身體檢查)

? 牙科治療

? 危及生命的疾病和高燒

? 活動長期受限(支具療法、夾板療法、牽引療法)

? 中毒

? 胎兒宮內窒息和分娩并發癥(臍帶繞頸、麻醉、藥物和酒精濫用等)

暴力行為和襲擊

自從20世紀70年代的婦女運動和越南戰爭后退伍軍人返回以來,身體虐待、性侵犯和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心理工作者和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許多父母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經常遭到攻擊,而且攻擊往往發生在自己家里或社區中。本書將詳細講解如何識別兒童的癥狀,以及如何與兒童進行安全交談將受創程度降至最低。

一個經常被忽視的暴力行為子類別是目睹暴力行為。我們的孩子已成為“M一代”(電子媒體)的一部分。無論是否喜歡,他們都受到電子游戲、電視、電腦和音樂中暴力畫面的密集“轟炸”。當進行多任務操作時,他們可能同時接收來自不同媒體的多個影像信息。對父母來說“M”則意味著“監控”(Monitor)孩子看到和聽到的東西。當然,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也不再適合對他們進行全面監控,此時很有必要和子女圍繞暴力鏡頭的影響進行交流。

暴力行為和襲擊

? 欺凌(學校、鄰居、兄弟姐妹)

? 動物攻擊(狗、蛇)

? 家庭暴力

? 目睹暴力行為(現場目擊、通過電子游戲或電視觀看)

? 身體虐待、性侵犯和忽視

? 戰爭、流離失所及其代際效應

? 恐怖襲擊

? 綁架

喪失

所有孩子在童年期都會遭遇喪失(loss)。一方面,家庭成員或寵物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美國家庭的離婚率約為50%。因此,成人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來幫助孩子應對喪失。本書將介紹驚嚇和悲傷之間的重要區別,以及如何幫助兒童度過這兩個階段。

喪失

? 父母離婚

? 親人或寵物死亡

? 離別

? 迷路(在購物中心或在陌生社區)

? 財產損失(家庭財產和其他財產因災難或盜竊而損失)

環境應激源

印度洋海嘯、卡特里娜颶風和麗塔颶風充分展示了自然災害的巨大破壞力。其他的環境應激源,如大齡兒童和成人討厭但尚能忍受的噪聲和極端溫度,可能會引發嬰幼兒的創傷癥狀,畢竟他們還沒有能力進行自我溫度調節或主動遠離傷害。嬰兒在高溫的汽車內或寒冷的房間里可能會面臨瀕死體驗。

環境應激源

? 暴露在極端溫度下

? 自然災害(火災、地震、洪水、龍卷風、颶風、火山和海嘯)

? 嬰幼兒聽到的巨響(爭吵、暴力、雷聲,尤其是沒有大人陪同時)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遭遇這些應激源,并不意味著他們一定會受到創傷。使用本書第二部分講述的急救方法去陪伴孩子幾分鐘,可以有效降低環境應激源造成的持續傷害。創傷急救也可以幫助孩子增強對無法應對的壓力的抵抗力,如同為個體接種了“壓力免疫”疫苗一樣。

柯蒂斯很幸運,他一反常態的易怒狀態引起了學校心理咨詢師的關注,“他看起來像是隨時要打架”。經過咨詢師的一次治療,他如影隨形的癥狀快速消失,身體從驚嚇中恢復過來,同時也增強了對原本脆弱的防御系統的信心,有效降低了痛苦程度。在幾個月后的隨訪中,他依然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第12章提供了一些活動和案例來幫助危機后受創的學生,其中詳細分析了柯蒂斯如何利用外部支持,將他目睹暴力襲擊時調動起來但最后卻滯留在體內的“戰斗”能量完全釋放出來。

童年創傷的重大誘發事件

遺憾的是,那些顯而易見、觸目驚心的創傷應激源的發生頻率,并不比成長過程中那些挫折、流血、受傷、離別和疾病等日常事件的發生頻率低。以身體虐待、性侵犯和情感虐待等形式存在的暴力行為普遍存在。最普遍和最具破壞性的創傷事件是家庭成員和其他熟人的侵犯。當一個兒童受到本應值得信任并應保護他的家人、鄰居、老師或宗教領袖的侵犯傷害時,交織在一起的背叛感、隱秘感和恥辱感更讓兒童難以忍受。本書的目的是幫助讀者充分理解兒童是如何遭受創傷的,為什么會遭受創傷,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康復。當然,由于事件的復雜性,依然需要讓兒童接受心理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永定县| 公主岭市| 浦城县| 尉犁县| 攀枝花市| 拜泉县| 随州市| 牡丹江市| 云南省| 通州市| 南漳县| 罗江县| 堆龙德庆县| 黑山县| 佛冈县| 桂阳县| 新蔡县| 南丰县| 花垣县| 达孜县| 白银市| 陇南市| 尖扎县| 得荣县| 内黄县| 西平县| 鄂尔多斯市| 永嘉县| 江川县| 赫章县| 连江县| 高雄县| 崇阳县| 庆阳市| 广州市| 台南市| 东安县| 呈贡县| 杂多县|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