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極速應對:美國應對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背后的邏輯作者名: (美)本·伯南克等本章字數: 1764字更新時間: 2024-01-30 11:11:38
第一章
金融危機及其對未來的啟示[1]
2008年金融危機是自大蕭條以來美國經歷的最具破壞性的金融事件。一些規模較大、歷史悠久的金融機構在危機中轟然倒下,還有一些機構被推向倒閉的邊緣,直至政府介入提供救助。這場危機使全球信貸市場癱瘓,全球金融遭到嚴重破壞,美國經濟陷入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痛苦的衰退。但危機并沒有導致第二次大蕭條,盡管從許多角度衡量,這次的金融動蕩比導致第一次大蕭條的金融亂象更為嚴重。相反,2009年金融體系穩定之后,美國經濟開始了緩慢但持續的擴張。截至撰稿時[2],美國失業率已經降至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
當然,我們避免了一場新的大蕭條,這并不能給那些因危機和經濟衰退而失去房子、工作和收入的人帶來多少安慰,也不能帶來多少政績——正如在危機期間與我們密切合作的馬薩諸塞州民主黨議員巴尼·弗蘭克常說的那樣,你不能將我們避免了一件沒有發生的事情當作一項政績到處宣傳。不過,政府對于美國這場危機的應對還是有力且有效的,有助于結束危機,降低(仍很嚴重的)經濟損失。當然,政府的危機應對也是非常不受大眾歡迎的,因為所采取的干預措施看似在幫助那些導致危機的罪魁禍首。政府的應對措施盡管是有效的,但卻不受歡迎,我們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府在危機發生時的授權不夠,而且當時的監管架構較為陳舊,這就導致應對危機的政策工具多為臨時創設的,受限頗多。我們將在本章對這一點進行說明。政策制定者們現在應思考如何使下次危機應對更加有效,而且政治上更易被接受。
政府對危機的應對是分階段進行的。剛開始是常規做法,即傳統的央行再貸款,以恢復商業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但當常規的最后貸款人措施也無法平息恐慌時,應對措施就逐漸升級。先是升級到非常規央行再貸款向非銀行部門提供流動性,以穩固短期融資市場。然后升級到政府直接救助瀕臨倒閉的金融巨頭,為幾個重要的信貸市場提供支持。最后是政府為整個金融體系大量注資和提供擔保。應對措施還包括努力阻止經濟大幅衰退,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快速促使經濟復蘇。
這一過程不是完全順利或完美無瑕的。正如之前提到的,美國政府剛開始沒有抑制恐慌所需的權限,也沒有現成的操作手冊來應對類似的危機。后來形勢變得非常嚴峻,亟須美國國會批準一些關鍵的新增授權,最終國會同意授權。最后,在來自不同黨派的兩任總統、政見分裂的國會、美聯儲、財政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上千名不同領域的政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地結束了這場恐慌,阻止了新的蕭條,并開啟了緩慢但穩健的復蘇。
我們三個人參與制定了危機應對的國內和全球政策。其中,伯南克是美聯儲主席,保爾森是小布什總統任下的財政部長,蓋特納是小布什總統執政期間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和奧巴馬總統任下的財政部長。我們均出版了關于這段經歷的回憶錄,但危機爆發10年后,我們認為全面回顧美國的應對政策,包括我們的決策依據、對政策有效性的評估以及對未來的教訓等,是有必要的,能為這項工作做出一部分貢獻是非常有價值的。美國政府應對大流行病、恐怖襲擊等災難的應急預案是健全的,但卻沒有一套減少金融災難損失的基礎操作手冊。
正因如此,我們很高興布魯金斯學會哈欽斯財政與貨幣政策中心和耶魯商學院金融穩定項目聯合贊助了本書。本書對政府的危機應對及其產生的經濟和金融效果進行了全面回顧。書中章節涉及美聯儲的常規和非常規再貸款,政府對房利美和房地美(簡稱“兩房”)的接管,對銀行的資本補充和擔保計劃,以及危機期間美國的財政、貨幣和住房政策等,包含了各個危機應對環節的大量重要細節和相關政策評估。最后一章總結了危機應對的成效。
重要的是,本書后續章節的作者們是危機的親歷者,擁有關于危機的第一手信息,他們負責撰寫自己親身參與策劃和執行的那部分政策。我們三個人在危機中近距離觀察了他們的工作。我們看到這些工作人員展現出了驚人的創造力和職業操守,他們努力在一堆糟糕選項中尋找最優解,夜以繼日地工作以降低發生經濟災難的風險,修復危機造成的破壞。本書的后續章節中,作者們詳述了他們面對的具體挑戰,考慮過、放棄的并最終選擇的政策選項,應對政策的法律、政治和經濟約束,執行方案時的具體關鍵細節,做出決策后的結果以及得到的教訓。我們希望,他們的共同努力能夠使人們牢記從2007—2009年危機中吸取的教訓,幫助我們的繼任者、繼任者的繼任者更好地度過未來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