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民中走來:毛澤東的平凡故事
- 史全偉
- 1358字
- 2024-01-19 17:46:26
在湖南新軍中當了半年兵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正在湘鄉駐省中學讀書的毛澤東得知這個消息特別興奮。當時,他對革命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內心極力贊成革命黨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國的主張。面對如此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自己怎能袖手旁觀呢?經過仔細考慮,他下定決心去當兵,因為他認為革命就要打仗,當兵是干革命最直接的途徑。
正當他準備去武昌參加革命軍的時候,湖南也響應武裝起義,宣告獨立,并招募新兵援助武昌。這樣,毛澤東就打消了去武昌當兵的想法,在長沙投入了新軍。10月底,毛澤東成為長沙新軍二十五混成協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的一名列兵。
從學生突然轉變為一名軍人,對毛澤東來說,周圍環境有了巨大的變化。軍營里的操練采用的是日本和德國的步兵操典,每天三操兩講,點名訓話,生活過得很呆板。在這里,一切以長官意志為轉移,稍有辯解,就會遭到打罵。毛澤東很不喜歡這種生活,但是,為了援助湖北革命黨人,在實際的革命斗爭中貢獻力量,毛澤東做好了克服困難、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
在平時的訓練中,毛澤東不怕苦、不喊累,一絲不茍地嚴格要求自己,軍營勤務也做得井井有條。一段時間后,毛澤東把軍隊里的那套基本訓練課目掌握得非常熟練。
在革命軍里,毛澤東不但學會了一些軍事技能,而且增強了體質,增進了吃苦耐勞的能力。毛澤東所在的新兵連駐扎在長沙城的東區,軍營里的飲水要到離駐地五六里的湘江和白沙井去挑,新兵們都是按日被派出到這兩個地方挑水。由于道路遠,往返有時需要半天時間。毛澤東開始時不大習慣這樣遠距離挑水,特別是肩膀長時間承受重壓,有點兒吃不消,但他一聲不吭,堅持挑了幾次就挺過來了。后來,他說:“挑水也是對人的鍛煉,你堅持下來了,就會覺得輕松、不費力氣了。”
毛澤東參軍后,一如他童年的稟性:熱愛勞動、勤儉節約、辦事認真、待人忠厚。
當時,新軍每月發給士兵7元的軍餉。發餉之后,大家都很高興,有的馬上上街,或者大吃大喝、改善一下生活,或者買點兒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看看演出、娛樂一下;有的拿出一部分錢寄回家,以解決家里的困難。毛澤東則與眾不同,他從不亂花一分錢,除了花兩三元錢吃飯和買水以外,其余的錢幾乎都用來訂閱報刊和購買書籍。時局的急劇變化使毛澤東十分注重研究社會政治問題,而報紙和書籍為他提供了大量這方面的信息。毛澤東從宣傳革命的報刊《湘漢新聞》里第一次知道了“社會主義”這個名詞,便積極地同其他士兵和學生討論社會主義,并參閱了一些有關社會主義及其原理的小冊子。后來,他才明白《湘漢新聞》里探討的只是社會改良主義。
在新兵連里,毛澤東經常和來自農村的戰友交流。這些戰友大多不識字,毛澤東就常常替他們寫家信,給他們講時事、講道理,和他們逐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覺得毛澤東有“大學問”,是個值得信賴的朋友。
辛亥革命的烈火很快燃遍了大江南北,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土崩瓦解,但革命的勝利果實最終被反動軍閥袁世凱篡奪了。清王朝被推翻了,革命的目的似乎達到了,可身邊的一切卻依然如故,毛澤東對此有些茫然。他覺得再待在軍中已沒有什么意義了,決定退出軍隊,繼續求學和尋找新的出路。他將自己的打算一說,官長和士兵兄弟們紛紛挽留他,都勸說他當兵最有出路,最能升官發財,特別是像他這樣難得的人才,在軍中更是前途無量。毛澤東想的卻不是這些,他毅然離開生活了半年的兵營,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