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技術變革驅動全球產業變革

技術革新的蝴蝶效應,往往是超乎想象的。歷史上每次科技領域的新發現、新突破,勢必引發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和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從而實現社會生產力的周期性、跨越式發展。

如果說蒸汽機驅動的機械化、電力和鋼鐵驅動的重工業化、流水線制造驅動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數控技術驅動的柔性制造代表了前幾次工業革命的主導技術范式,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技術的加速突破和應用則是當前蓬勃發展的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動力。智能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連鎖突破和大規模應用,不僅正在或將要催生一批新的先導產業,而且將與傳統技術和產品融合,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產業的技術基礎、組織模式和商業形態,從而最終促進全球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及經濟增長潛力的充分釋放。

一、不僅僅是“技術”的意義

新技術變革對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演進、拉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中國而言,本次產業變革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更是決定中國在大國博弈中能否掌握產業優勢的重要考驗。

從科技給發展模式帶來的變革來看,近些年科技創新廣度快速加大,深度顯著加深,速度明顯加快,精度進一步加強。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為代表的生命科學領域孕育新的變革,融合機器人、數字化、新材料的先進制造技術正在加速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以清潔、高效、可持續為目標的能源技術加速發展將引發全球能源變革,空間和海洋技術正在拓展人類生存發展的新疆域。

從科技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來看,世界經濟的行穩致遠需要科技創新提供動力源泉。從過去多輪產業革命中可以看出,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經歷歷次重大危機后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尤其是聯系當下,世界經濟走出泥潭的趨勢和動力持續表現出不樂觀、不確定性和風險上升,各國經濟都面臨艱難的“障礙賽”。要跨越種種發展障礙,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對中國而言,當今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人類社會充滿希望,以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技術機遇層出不窮。全球科技發展60年周期循環往復,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蓬勃推進,尤其是全球政治、經濟、科技結合日益緊密,錯綜交織。科技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動力驅動全球產業變革,進一步塑造和影響全球的產業布局、政治經濟格局。哪個國家能夠抓住技術變革的機遇,這個國家就能在未來幾十年的全球產業鏈條和產業布局中占據高端地位,掌握優勢資源。

總體來看,新產業變革本質上是新科技革命的結果。科技發展的方向通常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一方面會受到人類好奇心和科技發展慣性等內在動力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受到與經濟、安全緊密相關的社會需求和投入因素的影響。

從時間周期來看,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產業變革爆發以來,從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到產業革命的時間越來越短。從特色來看,無論是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演進趨勢,還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快速發展中的新產業變革的爆發和擴散都將更注重多重技術的交叉融合。從影響力來看,目前最有可能催生新產業革命的幾大科技領域,已經呈現出技術之間具備廣泛關聯性和全局性的趨勢。從所處階段來看,創造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深刻、持續影響的重大科技突破和發明應用,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從總體展望來看,快速發展中的新產業變革將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技術路徑、產品形態、產業模式,推動產業生態和經濟格局的重大深刻調整,相比歷次產業革命對制度的要求也將更為苛刻,更有可能率先發生在具備良好制度條件的國家和地區。

二、與之前可能有所不同

從科技史角度看,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被認為是第四次產業技術變革。早期一些研究者認為,這次技術革命是一次單純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標志的大變革。但隨著近年來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趨勢的愈發明朗,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此次變革涉及的技術領域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更是全方位的。

受制于當時科技發展水平和階段,前三次產業技術革命的科技創新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如第一次產業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主要由英國引領,表現為以機械動力替代人力、畜力,帶來了大規模的工廠化生產,引發了紡織業的機械化和冶金工業的變革。第二次產業技術革命以內燃機和電力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主要由美國和德國引領,以電力為動力實現了生產生活的電氣化,催生出汽車制造業和石化工業,推動了鐵路運輸業、造船工業等領域的創新發展。第三次產業技術革命是信息技術革命,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標志,繼續由美國引領,實現了生產生活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管理的現代化。而第四次產業技術革命則是一次綜合性的革命,基因技術、量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虛擬現實等都實現了全面迸發,推動了生產生活系統的全面智能化,使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產生了快速的、智能的、融合性的變革。

以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為例,重組DNA技術開始在醫學上的基因治療、藥學上的疫苗生產、農學上的生物育種等方面被普遍應用。光伏技術圍繞轉化效率提升跨過了鋁背場(BSF)電池片技術和PERC電池片技術,即將進入N型電池技術規模化普及的新階段,技術變革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加快到來。而碳纖維和以碳纖維為基體的復合材料領域的技術探索,正在逐步滿足航空航天、清潔能源、智能裝備等諸多領域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產品結構輕量化和高強度特性。

此外,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目前產業技術革命所發展、應用的多種新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具有系統性、整體性。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應用廣泛推動了各新興技術間的高度融合、相互滲透,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技術系統,對人類社會改造有同步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特點。以被譽為人工智能終極形態的人形機器人為例,除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機交互等功能,在材料方面,人形機器人相較于工業機器人,通常需要密度更小的金屬材料及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能源技術方面,人形機器人為滿足其在不同場景的工作需求,需要在自動補能等方面有所創新;在電子元器方面,人形機器人對外界信息感知的核心就是依靠更高敏感度、更多類別的傳感器。

三、我們的機遇和挑戰

從產業變革的歷史來看,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本質上是“三個替代”的過程,即新生產要素替代舊生產要素、新生產方式替代舊生產方式、新動能替代舊動能。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經濟現狀包括勞動力要素逐步喪失價格優勢、傳統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瓶頸、舊業態無法支撐經濟繼續增長等問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提供機遇。

從傳統發展方式轉型升級來看,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改造傳統生產模式和服務業態,推動傳統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變革,促進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融入傳統制造業的產品研發、設計、制造過程,將推動我國傳統制造業由大批量標準化生產轉變為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智能化、個性化定制生產,大幅提升傳統產業發展能級和發展空間;新能源技術廣泛應用于傳統產業,將直接降低傳統產業能耗水平。另一方面,促進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全面嵌入到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將打破我國傳統封閉式的制造流程和服務業業態,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在產業鏈上的融合。隨著產業高度融合、產業邊界逐漸模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將不斷涌現,現代產業體系還將加速重構。

從發展新動能挖掘來看,新技術及其廣泛應用將促進生產效率提高,直接提升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而新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則將打造出新的業務部門和新的主導產業,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方面,提升潛在經濟增長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突破應用,將改造傳統的資源配置和生產組織方式,促進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提高;智能機器人等廣泛應用將替代低技能勞動、簡單重復勞動,將緩解勞動力緊缺現狀并提高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新技術在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取得突破,將催生出具有關聯性強和發展前景廣闊的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尤其是依托我國縱深多樣、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必將發展成為我國產業重要的新增長點。

機會之后也暗存一些隱憂,尤其是顛覆性技術的突破應用將促使全球價值鏈出現分解、融合和創新,對我國的比較優勢、要素供給、制度供給等形成重大影響。一方面,有可能造成傳統比較優勢削弱,需要尋求新的比較優勢。顛覆性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打破原有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模式,推動全球從產業鏈式分工轉向產業網絡式分工,勞動等要素低成本比較優勢和傳統加工制造環節的重要性將降低,創新要素和研發設計活動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強化,而中長期內我國創新優勢的培育卻面臨較大的國內外壓力。另一方面,有可能造成生產要素供需結構失衡問題。由于我國人才結構的適應性、教育體系的前瞻性等不足,勞動者或將難以與信息人才、數字人才、智能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可能出現結構性失業問題。新科技產業革命對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型物質資本需求降低,而對數據、知識等無形資本的需求加速上升,或將出現資本供需結構性失衡。此外,有可能使得制度供需結構矛盾更加凸顯。新科技產業變革將摧毀舊生產力與舊生產關系,將加劇我國現行教育、科技、就業、社保、法律法規等傳統制度體系與新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原來瞄準發達國家的體制改革路線也不再適用。新科技產業革命突破式技術變革特征,還將激化我國傳統產業政策與新科技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临沭县| 山东省| 古田县| 莱芜市| 昭苏县| 新沂市| 中方县| 福海县| 杭锦后旗| 察雅县| 分宜县| 剑河县| 新乐市| 梨树县| 新田县| 布尔津县| 五寨县| 文成县| 确山县| 汝城县| 思南县| 巴青县| 大足县| 梓潼县| 彰武县| 黄浦区| 宝清县| 乌拉特后旗| 辽源市| 两当县| 湟中县| 江油市| 无锡市| 元朗区| 泰和县| 天镇县| 西和县| 慈利县| 多伦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