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啊,內心戲超多:停止精神內耗的65個習慣
- (日)松浦彌太郎
- 789字
- 2024-01-31 18:47:42
明確目標: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成年人會一遍又一遍地問孩子“你長大后想做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得到什么”“想實現什么”。孩子每天都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想成為醫生”“想成為公司的總裁”“想住在大房子里”“想成為名人”。這些就是所謂的“夢想”。“你長大后想做什么”之類的問題其實是很殘酷的,因為這樣的問題中暗含著“做什么是正確,而做什么是錯誤的”這種思想。孩子在反復被問到“你長大后想做什么”之后,會誤認為如果做不到回答中的事情就不會得到別人的承認。然而,要做到這些事情又何其困難。一個人往往需要非凡的能力加上十足的運氣才能成功。很遺憾,大多數人其實并不具備這些。
當你試圖成為某個人時,你可能會被“我應該能做得更好”的信念所束縛。你可能會繼續尋找所謂“究竟什么才更適合我”的答案。誠然,有些人最終能夠實現他們的夢想。但是“成為某個人”并不是人生的終點。在成為這種人后,人生還會繼續下去。因此,我覺得與其思考“想成為誰”,更應該思考“我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為了什么而活?你的人生目標又是什么?為了這些目標,你應該學習什么,了解什么,又應該經歷什么?想清楚并做到位,人生才會更加豐富。我對自己的要求一直是“做一個值得被他人信賴的人”。目標可以很簡單,比如“幫助有需要的人”“要一直保持微笑”“要快快樂樂地生活”等。
這個目標將成為你人生旅程中的路標。即使旅程發生了變化也沒有關系。在迷失了生活方向時,你可以回到這個路標,比如“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一目標也許讓你走上了醫生的道路,但這只是結果。我從來沒有被頭銜或職業所束縛,因為我一直在追求人生的目標,而不只是想從事某個職業。無論做什么工作或處于什么狀態,我的目標都不會改變。這也是我對社會的小倔強。我希望“即使不成為什么人物,也要活得幸福”。因為我沒有想要成為某個人物,所以我得到了自由。從此以后,我也將繼續思考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