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送別
- 莫要見怪
- skaX
- 1672字
- 2024-01-17 18:46:16
小縣城的時間流速好像與外界不同,如山間溪流,不知不覺。顧曲與陸懷瑾六年級了。自送出那份特別的禮物之后,他們更加親密無間了。五年級快結束的時候,陸家的條件已經有所好轉,買了一架真正的鋼琴作為陸懷瑾的生日禮物,也是父母對內心愧疚的彌補。當顧曲見到這架鋼琴之時,嘴張的老大,熱情勁一上來,就想把它拆開了研究一下構造:現在的他已經能夠修理遙控器收音機之類的一些小物件了。陸懷瑾在一旁默默的看著,像是在審視,像是在詢問,若有所思,突然又甜甜地笑了。顧曲還以為是在笑他的表現有些鄉巴佬了,便停下了手上的動作,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訕訕地笑著。絲毫沒有對于自己送的鋼琴可能會被冷落的失落:他是真心希望她好。
“多么美麗的一顆心。”陸懷瑾默念道。
她牽起他的手,他們并肩坐在鋼琴凳上,陸懷瑾細致地講解著,從最基礎的樂理開始,淡淡地笑著,輕輕地彈著。一天下來,陸懷瑾講得有些疲憊了,顧曲卻只想著:她的手涼涼的,能再摸一次就好了。
到了六年級,小升初的壓力也越來越重,大家都想著去到縣城最好的初中。以往仁慈的老顧也變得嚴厲了,一連給顧曲報了兩個補習班:寫作和奧數。還監督他周末的早晨完成布置的作業。顧曲一開始是極為反對的,那本來應該是他學習鋼琴的時間,雖然說是“醉翁之意不在琴”。今時不同往日,任顧曲怎么軟磨硬泡,老顧也不再由著他來了。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陸懷瑾之后,她也不由得失落了起來。
高強度的學習讓兩人少了一起玩耍的時間。陸懷瑾學習還要刻苦些,這也是顧曲愿意去上補習班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則是:他們約好一起上縣城最好的外國語學校。
這天,顧曲正一如既往地趴在書桌上愁眉苦臉,看著那本厚厚的《舉一反三》,說不出的心煩。一陣悠揚的琴聲響起,將他的煩悶一掃而空。他記得,這是她最喜歡的那首鋼琴曲《月光》。琴聲轉化為一個個音符,在樂曲中,將一個個五彩的音符拼湊起來,于恍惚中,他看見了她笑意盈盈的臉龐。一曲終了,顧曲還沉浸其中,直到母親叫他下樓吃飯才回過神來。
周一,陸懷瑾扎了一個高馬尾,平添一份英氣。上學路上,她輕輕將額前散下的頭發撩于耳后,直截了當地問道:
“好聽嗎?”
顧曲愣了愣神,隨即點了點頭道:
“好聽,就是有點不夠聽。”
“那我下次多彈兩首。”
說話時兩人手指不經意間地觸碰,溫暖了尚有些寒冷的初春。
自那以后,周天的琴聲成了兩人特殊的交流方式。時而婉轉悠揚,時而歡快,時而夾雜著一種淡淡的憂傷。他們會在每周一分享:顧曲負責推測陸懷瑾彈琴時的心情,他總能猜對,畢竟人如其名;之后由陸懷瑾為他科普每首曲子的名字、其背后的故事、學曲時的心情。顧曲總會靜靜地聽著,細細地記下他最感興趣的那些故事。
直到某一個周天,是一首悲傷至極的曲子,彈著彈著又戛然而止,像是平復了心情之后,又幽幽地響起。整整一個早上,顧曲一道題也沒有解出來。
母親告訴她:他們要回渝市了,她會在渝市最好的初中上學,會有很多很多優秀的同學,會有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陸懷瑾努力想要擠出一個微笑,卻怎么也做不到。母親看出來了些什么,便不再說話,只是陪她在沙發上坐著,輕撫著她的頭。她哭了。
他們的相遇是一個美好而又稚嫩的童話,缺少了稚嫩的話,美好也有些殘缺。但這份稚嫩注定無法面對現實的復雜。他們什么也決定不了。
她害怕告訴顧曲,她不敢對視那雙清澈透亮的眸子,彼此的交談也少了些。顧曲不知道,他依然以為陸懷瑾只是想認真學習,他也更努力了些。
她離開了。只留下了一封信,上面留有她的電話號碼。在一個沒有琴聲的周天。
他是從老顧口中得到的消息,還有那封尚未打開的信。他不愿意看那些道歉的話,他沒有責怪過她,他只記得那個詩意的結尾,以及她的電話號碼。他還沒有屬于他的手機。
“顧,還能再見的話,會帶著花嗎?”
他在家附近那條廢棄的鐵路上奔跑著,他在按照自己的想象完成一次送別,累了便坐在鐵軌上,小心翼翼地擁抱著那封信,就像擁抱著她。太陽快要落山了,他不得不回家了,望著夕陽的方向,好像下定了某種決心。
世界上有很多寶貴的東西,不能以世俗的眼光衡量其價值,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若是有幸獲得,一定記得好好珍惜,比如此刻:
無畏少年的一顆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