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哥,我們怎么又成為叛匪了?”
“你小子剛開始不吵著要搶他*的嗎?”
“王大哥別取笑我了,我也沒想到殿下真的愛民如子,這皇帝就該殿下當。”
“對,殿下也是龍子龍孫,皇帝該他當!”
“所以殿下能不能當皇帝,就看我們是否可以給殿下排憂解難?!?
“王大哥,怎么說?”
黃龍山,黃龍寨
“怎么樣,有王二的消息嗎?”
“沒有,我去子午嶺看過,沒一個人影。”
“一幫鐵憨憨,還說什么打下縣城共分天下。”
“大哥,王二來了!”
“啥,他來干什么?帶上來!”
王二帶著胡大大笑著走入土匪寨,說道:“黃龍寨主,有天大的好事?!?
“哦?莫不是王兄弟已打下宜君縣城?”
“那倒沒有,不過我打下了柴家堡。”
“怎么可能!”
“千真萬確,所以我來請寨主共襄義舉。”
“果真?”
“果真!”
“哈哈哈,太好了!王兄弟急公好義,兄弟佩服,從此后王兄弟但有吩咐,我黃龍寨絕不推辭。”
“那便請黃寨主與我同行。”
“走走走!”
黃龍寨說是一個山寨,攏共才二十幾個人,能夠下山搶劫的也就十個人,日子并不好過,平日里還要自己種地。所以寨主黃龍盼著與王二一起干大事,搶更多的錢。
黃龍帶隊下山后果然看到王二的隊伍,那一身身全副武裝的鎧甲令黃龍眼熱非常。早前黃龍與王二的人見過面,知道王二的部隊多么破落,如今士別三日,看來是從柴家堡搶來的。
于是黃龍不再疑慮,跟著王二就直奔柴家堡,卻沒發現王二的隊伍中有許多陌生的面孔。他也不想想,私藏甲胄等于造反,哪個地主家敢有那么多鎧甲。
柴家堡興起于北魏時期,一直作為縣城所在,到了明朝才被南面的宜君所取代,這里居住著許多豪紳大族,他們把控、侵占土地,宜君生活的大部分百姓都是他們的佃戶。
為了自身安全,防備賊匪,這些豪紳自己出錢,借助原本的城墻地基修建堡壘,還有家丁駐守,所以當時王二寧愿打縣城的主意,也不敢進攻柴家堡。
當黃龍來到柴家堡前,果然看到堡內燃起大火,黑煙直沖云霄,黃龍大喜,正要帶隊前沖搶糧搶女人,突然腘窩一陣劇痛。
黃龍摔了個狗吃屎,還沒反應過來,王二抽刀抵在黃龍脖頸,黃龍的一群手下同樣被控制。
“王二,你做什么!”
“做什么?為被你殺的百姓報仇!”
黃龍愣住許久,直到被帶入柴家堡才反應過來,怒喝:“王二,你居然投靠朝廷殘殺好漢!”
“我沒投靠朝廷,你也不是好漢?!闭f完王二不再廢話,把黃龍的嘴堵住。
“將軍(外人在一律喊將軍),人帶來了。”
王二帶隊進入柴家堡,朱存楓早已等候多時,他的身邊同樣綁著一群人,全都是當地的豪強。
相比于黃龍,這些豪強才叫慘,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打了。聲聲巨響傳入耳中,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怎么回事,朱存楓便帶隊殺入他們家中,將他們全家抓住。
柴家堡的石壘對于流民而言堅不可摧,對擁有專用炸藥的朱存楓而言不堪一擊。
朱存楓首先命令炮兵部隊炮擊堡墻,少數看守的家丁頃刻間逃散,然后爆破部隊突進到城門口,將銨油炸藥(可以降低硝酸銨的吸濕性,更安定)安置、引爆。隨即大部隊殺入堡中,控制所有豪族。
早在大部隊到達宜君之前,夜不收就和王二等人摸清楚了柴家堡的基本情況,還找到了幾個與豪族有仇的人為向導。有心算無心之下,柴家堡豪族一個都沒跑掉。
“去找周圍村民過來,有怨報怨,有仇報仇,公審過后分田?!?
“是!”
劉老漢怎么也沒想到,臨老快死還能有報仇雪恨的一天。他家就是標準的被豪強迫害的家庭,本來兒孫繞膝,生活安寧,就因為豪強看上他家的土地,聯合縣衙用稅賦和徭役逼死他兒子,殺了他兒媳,還搶走他孫女。
劉老漢為了報仇變賣剩余家產,結果去州府、西安等地全都被趕走,沒有一個衙門收狀紙,最后只能回到老家守著家人的墳等死。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知道劉老漢的遭遇只是不敢說,朱存楓的隊伍來后,其他百姓不敢首先站出來,于是指引朱存楓找到劉老漢。
得知有人愿意給他報仇,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自己沒什么可被騙的,于是將自己收集、藏起來的證據拿給朱存楓。
有證據就好辦,在劉老漢的幫助下,一個劣紳都沒跑掉。
“滿倉,宜君縣衙怎么樣?”
“沒有抵抗,知縣等一干人等無一逃脫,案牘庫燒毀?!?
“很好?!?
分田并不僅僅分田就夠了,朱存楓還沒到造反的時候,一些手續必須補全。田契地契需要發到分田百姓手中,還要把縣衙內的原始契約毀掉,否則官府很容易就能查出來。那些隱藏在地窖的地契、錢糧,在專業工具面前無所遁形。
朱存楓并不嗜殺,縣衙內名聲好的官吏全部放過,只有那些聯合豪強坑害百姓的官員才會被公審處決,顯然宜君縣城比較慘,最終夠活下標準的只有小貓兩三只。
如此行事確實有暴露的風險,朱存楓不在乎,有些底線堅決不能突破,不為自己,為的是隊伍的思想,不使隊伍墮落。朱存楓還給那些好的官吏一筆錢,并讓他們協助公審劣紳,相信這些人明白怎么選擇。
公審、分田過后,宜君窮苦百姓歡天喜地,朱存楓適時招募人手,應者云集。這年頭連年天災,有田都不一定能活下去。
宜君只是開始,此后還有無數縣城,無數宜君,朱存楓最初訓練的人手不足以看守全部縣城,必須擴大隊伍。朱存楓要的是更好的秩序,不是破壞,消滅了原有的秩序,必須組建自己的秩序,否則任由事態無序發展,還不如壞的秩序。
另外,招募忠于自己的人手維持局面,才能營造宜君安定繁榮、沒有變故的假象,還能監督舊有官吏、新來的官吏。
大明皇權不下鄉的政治生態給了朱存楓魚目混珠的可能,朝廷和上官只會在乎稅賦能不能齊備,只要稅賦齊備,官員才不會在乎鄉土到底發生了什么。恰恰這年代的大明官場,就有無數不負責任的官員。
這便是朱存楓不怕暴露的底氣,也是他收攏民心的底氣,他能夠代替百姓支付朝廷賦稅,多少人多少地都付得起。上面的官員不會知道下面換了主人,下面的窮苦百姓則深深明白誰對他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