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魔音能力,曲驚四座
- 大明:女裝的我被朱元璋曝光了
- 創平世界
- 2040字
- 2024-01-18 13:05:20
但可惜,朱英還在家里睡覺。
“美人不在,想必是害暑還沒痊愈,只能改天再來了。”
藍斌惋惜的道。
朱允熥見藍斌傷心的樣子,作為兄弟有些于心不忍,安慰道:
“藍兄,我們兩個注定是沒法抱得美人歸了,也算是難兄難弟,明日何不一同去教坊司,聽聽彈琴唱曲?”
“好,明日夜里,平安坊見。”藍斌表示同意。
這會,朱允炆好奇的問:“教坊司,是何地?”
朱允熥露出詭異的目光,“二哥,你就是沒去過,也應該聽說過吧?”
“從未聽人提起過。”朱允炆苦笑搖頭。
藍斌愣了一下道:“那不如,明日與我們一起去長長見識?”
“不可!二哥怎么能和我們一起去那種地方?”
朱允熥聞言直搖頭。
可人好奇是人這種生物的天性。
給這樣一說,朱允炆本來不想去,都變得想去了。
“都是我大明的王土,有什么地方是不能去的?”
朱允熥見朱允炆一幅信誓旦旦的模樣,也沒法了。
“行吧,那二哥明日佯裝在書房苦讀,我從側門過來叫你,切記,絕對不能讓母后知道這件事。”
出個門有必要弄的如此神秘?
那教坊司究竟是什么地兒?
朱允炆心中越發好奇,輕輕點頭,“行,聽三弟的。”
約定好明日辰時平安坊相會之后,三人各自離開。
而此時的朱英,將制鹽的工具收拾清楚,考慮起了明日去教坊司賣藝的計劃。
……
“羲和,我現在還有多少愿力?”
“主人,扣除提煉細鹽的技術以及一套工具之后,還剩8300,今天維持生命的愿力消耗,如果算上,就只有7300了。”
聽了羲和的話,朱英又開始有些頭疼了。
這消耗速度比想的可快多了。
一下子,就給打回了最初的狀態。
七千愿力,只能維持七天的命,若是算上女裝的消耗,會更少。
朱英嘆息道:“明天白天去靖水樓,花200愿力換一天的魔音能力,試試效果,然后晚上再去教坊司,希望能多賺點愿力,不然別說幫黃爺爺了,怕是得自身難保。”
不過提起教坊司,朱英心里又莫名的有些抗拒。
男人逛青樓,那自然是天經地義的事。
可男人女裝逛青樓,這不管怎么看都很怪誒。
賺的是愿力,丟的可是節操啊!
羲和似乎是感覺到了朱英的想法,安慰道:“主人別糾結這種小事了,節操而已,不早就丟光了嗎?”
“有你這樣安慰人的嗎?”朱英恨的牙癢癢。
“嘻嘻。”羲和俏皮的笑道:“主人啊,賺愿力要緊,要是有足夠的愿力,羲和能直接幫主人把世人記憶中,主人女裝的記憶篡改掉。”
朱英來了興趣,“得多少愿力?”
“主人等一下,我數數,一個零,兩個零,三個零四個零……”
羲和認真的聲音在耳邊回響。
朱英無語的道:“好了好了,別數了,要想弄到這么多愿力,在古代,除非是像管仲樂毅那樣的名垂千古,或是與秦皇漢武一樣立不世之功,否則是白日做夢。”
……
……
第二天。
朱英一早就趕往應天府。
城門之上的禁衛軍,一樣對著他耍流氓。
路過的百姓,一樣被他的美色驚的目瞪口呆。
不過朱英卻已經開始有些習慣了這種感覺。
偶爾甚至還會覺得很爽。
就喜歡看他們求而不得的樣子。
不多時。
來到靖水樓。
他把琴放下,然后馬上兌換了魔音的能力。
隨著羲和古玉發出亮光,馬上就能感覺到,腦海之中多出了一大堆的琴藝知識,并且不僅是如此,據羲和所說,魔音能力不僅能讓琴技變好,更是能讓琴音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讓我看看,這能力值不值兩百。”
朱英閉目,沉神,醞釀了片刻之后,纖纖玉指撥動琴弦。
一曲《臥龍吟》彈奏而出。
悠悠的琴音,既有懷才不遇,又心憂天下的郁結。
又有華夏文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
更有征戰沙場,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擋百萬軍的豪邁!
臥龍吟,彈的是琴,可奏的卻是諸葛亮的一生!
在魔音能力的加持之下。
酒樓之中所有的人,無論男女,無論老少,無論貧賤。
全部都沉默了!
他們仿佛置身于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
親眼看見。
諸葛亮未出茅廬,卻信誓旦旦告訴劉備,天下將會三分!
親眼看見。
諸葛亮隨著劉備出山,水鏡先生感嘆,“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親眼看見。
劉備病危白帝城,暮年的諸葛亮興為了匡扶漢室,興兵北伐,卻屢屢受挫!最終,在五丈原帶著數不盡的遺憾與世長辭。
一曲終了,余音繞梁。
眾人回過神來,皆是唉聲嘆氣,心傷不已。
更是有一個八十歲的老者,嚎啕大哭。
羲和道:“主人,剛剛那一會,就多了三個初級信徒。”
朱震驚的嘀咕:“這200愿力雖然只能用一天,可是物超所值啊……”
這時,剛剛嚎啕大哭的老者,拄著拐杖,在仆人的攙扶下走了上來。
其穿著講究,氣質儒雅,一看就是了不得的大儒。
朱英見對方朝自己走來,也不敢怠慢。
起身行了個女子的福禮。
“老先生有何指教?”
老者問:“姑娘的琴,是與何人所學?老夫想見他一面!”
朱英愣了下道:“小女子的琴技乃是自學成才,未有恩師。”
老者瞪大眼睛,吃驚的道:“此等琴技,唯有與諸葛孔明一樣,有抱負,有學識的大才方能彈出!姑娘莫要哄騙老夫。”
朱英苦笑:“小女子確實是自學成才。”
“聽曲知人心,知人才。了,那姑娘,想必也是飽讀詩書。”老者問。
朱英只好硬著頭皮點頭,“四書五經,略懂一二。”
老者問:“可敢讓老夫考校一二?”
朱英前世是考古專業,雖然寫不來明朝的八股文,但引經據典的話,還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大方的點頭,“自然可以,小女子主因,不知老先生名諱?”
老者道:“老夫,翰林學士劉三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