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朝會
- 清平樂:從劉娥駕崩開始
- 我就愛吃水果嘍
- 2119字
- 2024-04-16 07:00:00
六月十一日,大慶殿朝會。
趙禎頭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紋大袞服,端坐龍椅上,百官朝拜完畢,宣旨官開始朗讀昨日議定的幾份詔書。
朝臣們對宋夏邊境發生之事并不盡然知曉,突聞詔令,一片嘩然。
大殿之上滿是晃動的長翅,看著亂糟糟的場面,趙禎選擇閉眼,等他們吵完了再說。
片刻后,殿中侍御史呵斥道:“肅靜!”眾臣這才停止交談。
范諷出班,拱手行禮后,開口道:“臣,‘從三品·憲官銜·御史中丞·權知御史臺事’范諷,敬問皇帝陛下,陛下這是要興兵革之事嗎?”
趙禎睜開眼,開口反問:“黨項人以如此下作手段,折辱逼死我朝百姓,朕身為君父,為子民討回公道,讓元昊交出兇手,難道不應該?”
范諷點頭彎腰,沉聲道:“陛下為民做主,應該。”肯定了這一點后,范諷跪地,叩首,而后跪著直起身道:
“陛下親政至今,先修二太后陵寢,再修開封內外三道城墻,又修城內諸般道路,兼修內城行宮,雖罷天下寺觀修葺事,卻依舊大興土木,至今不過三月,所用資材,靡費巨萬。”
“今陛下又欲揮兵鋒,行征伐。以土木之工勞民傷財還未完,又要興兵革,使國朝上下陷入戰火。”
“臣請陛下收斂急功好勝之心,為國朝百姓的平穩生活,想一想。”
范諷說完,手持笏板再次磕頭。
趙禎身子微微前傾,開口道:
“朕興土木之事,何曾靡費巨萬?修二太后陵寢乃是成例,待陵寢建完,朕自會下詔免去應役民戶租賦科役。”
“再說修城修路拆坊墻,這些都是為了百姓考量,同時也是加強京城防御,并非朕的私心。”
“至于行宮一事,所花錢款均來自內帑,未曾動用國庫一錢。范中丞說朕為滿足私心而大興土木,朕不同意你的說法。”
“至于兵革之事,朕以為,自澶淵之盟簽訂以來,我朝已有三十余年不聞戰事,承平日久,武備松弛,這才使宵小部族膽敢輕視中原。”
“朕今日下詔,遴選兵將,提振武力,就是為了震懾宵小。”
“昔有漢將言: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若黨項元昊如期交出兇手,此事到此為止,若不然……”
“朕雖不愿發動戰爭,但不代表朕害怕戰爭。今日黨項人在邊境逼死我朝一名女子,我朝視若無睹。明日,那元昊就敢侵吞我國疆土,屠戮百姓,朕此舉乃是防微杜漸,早做準備。”
“范中丞問朕是不是想發動戰爭,朕告訴你,朕不愿,朕也不想,但為了庇護百姓,為了討回公道,為了維護家國顏面,朕不惜一戰。”
范諷抬頭,見趙禎一臉堅定的看著自己,心中感到欣慰。
他倒不是反對趙禎興兵,而是想探探趙禎到底有多大的決心。
開戰容易,結束難,若趙禎只是一時興起而全無準備,那還是趁早熄了此念。
于是他叩首再問:“臣請陛下三思:
一思,若與黨項開戰時,遼國趁機南下,我朝兩面受敵,該當如何?
二思,一旦開戰,若不能迅速平定,使西北戰事陷入焦灼,朝廷該如何維持巨額軍費開支?
三思,若開戰后錢糧儲備不足,是否要加賦,近些年來本就旱災連綿,加賦必會引發百姓造反,到時又該如何應對?”
趙禎掩在袖中的手不自覺的握緊,眉頭微皺。
這三個問題,問的都是要命事,哪一個處理不好都有可能亡國。
‘同知政事院事’王曾出班奏道:“范中丞,陛下已明言,開戰非陛下本意,今日之事,乃是黨項挑釁在先,陛下為民做主在后。”
“元昊若無反心,就當遵從我朝君主令旨,將那賊人遣送過來。”
“此事明明錯在黨項,怎么聽范中丞的意思,陛下為民做主反而不對,難道我朝百姓就該被黨項欺辱?”
王曾問完范諷,轉頭向趙禎說道:“陛下,臣認為,應當先查明此事是否為元昊授意。若不是,想必元昊會立刻將賊首遣送我朝。若是元昊授意,其定會百般推諉。而無論是與不是,元昊治下不嚴,陛下都該下旨申飭。”
“黨項屢有犯邊之舉,此事既然拿來廷議,就必須要讓元昊給出一個交代。”
‘權知樞密院事’夏竦開口道:“陛下,臣以為,黨項不過彈丸之地,其民總數堪堪百萬有余,元昊可用之精兵超不出十萬,我朝只需派出十萬精兵,不期數月,足以平定黨項。”
“陛下今日愿為一小民做主,乃是圣賢明君之相,大宋必興,臣為陛下賀。”
夏竦說完,跪地叩拜,大殿之上有數人跟著拜了下來,口中喊著‘陛下圣明’。
這就是純純的輕敵了,趙禎臉皮有些刺痛,他抬手道:“諸位請起,朕并非好戰之君,只是昨日突聞邊境急奏,盛怒之下才起了興兵之念。”
“此事本就是需要查明,若元昊確實沒有反心,乃是他麾下將士自作主張,那么等元昊將那百夫長押送入境,用其首級為百姓討回公道后,此事便作罷。”
“朕遴兵選將,也不全是為了攻打黨項,正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我朝已有三十余年不聞兵事,武備廢弛,正是時候提振武力。”
“諸位之言,朕已記下,今日廷議只作提醒,若真有戰事起,諸位也可早思對策。”
“廷議就到這里,散朝。”
趙禎說完,不待群臣反應,起身離開。
……
回到垂拱殿后,趙禎一邊在后殿更換常服,一邊讓張茂則去通知內閣三老和政事院、樞密院、三司、三衙主官前來開小朝會。
片刻后,九名紫袍金帶,頭頂長翅帽的大宋最高臣權掌控者,依次進入大殿。
呂夷簡領銜拱手道:“臣等參見官家,官家圣躬安。”
趙禎開口:“朕安,諸公免禮,來人,賜座。”
趙禎示意張茂則將殿門關閉,無關人等全部退出殿外,除了趙禎和九位相公,以及殿門內侍立的張茂則外,其余人全部清空。
九位公卿面容凝重,各有心思。
趙禎開門見山的說道:“朕欲在十年之內覆滅黨項,郡縣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