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燈會元校注(第二冊)
- (宋)釋普濟編撰 曾琦云校注
- 568字
- 2024-01-12 14:37:12
洛京嵩山和尚
僧問:“古路坦然時如何?”師曰:“不前。”曰:“為甚么不前?”師曰:“無遮障處?!?/p>
問:“如何是嵩山境?”師曰:“日從東出,月向西頹[1]?!痹唬骸皩W人不會?!睅熢唬骸皷|西也不會?”
問:“六識俱生時如何?”師曰:“異?!痹唬骸盀樯趺慈绱??”師曰:“同?!?/p>
【注釋】
[1]頹(tuí):下墜。
【概要】
洛京嵩山和尚生平不詳。
“古代道路平坦時怎么樣”,嵩山和尚回答不向前走。為什么道路平坦反而不走路了呢?因為修行的道路是沒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如果想要走平坦的大路,就不能攀登到真理的頂峰,世間科學尚且如此,何況出世間法呢?
什么是嵩山的境界,嵩山和尚回答“太陽從東邊出來,月亮向西邊落下”,這是指修行要順其自然,有著一顆平常心,不要拔苗助長,不思善,不思惡,走到中道上,就能漸漸開悟。
人的六識已經(jīng)形成后是如何狀態(tài),嵩山和尚回答“不同”,即人人不同,因為個體不同,六識只是眾生通向外界的工具,不同的心對外界感受不同,這樣就形成了不同業(yè)因果報。然后,僧人問為什么如此,嵩山和尚回答相同,這是一切眾生輪回六道的根本原因,一切眾生只因無明而有行,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因緣就是一切眾生輪回六道的根本原因。所以,說眾生出現(xiàn)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只是業(yè)因果報則是不同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