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奇特的愛戴
- 奇特的一生
- (俄)達尼伊爾·格拉寧
- 1986字
- 2024-01-10 17:19:22
柳比歇夫擁有無數的崇拜者,其狂熱程度早就令我詫異。他們對柳比歇夫的形容也并非頭一次顯得過甚其詞。每次柳比歇夫到列寧格勒,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與接待,身旁總簇擁著一大群人。各種專業和領域的研究所都爭先恐后地請他去做講座。到了莫斯科同樣如此。關鍵是這些人既非愛湊熱鬧的看客,也不是一門心思發掘未知天才的記者(的確有這樣的公眾),恰恰相反,都是些從事精密科學的嚴謹學者和年輕博士。這些人都是懷疑派,較之于樹立權威,他們更渴望推翻權威。
他們怎么會看得上柳比歇夫?他無非是個從烏里揚諾夫斯克州來的外省教授嘛,既沒有拿過什么大獎,也不是全蘇最高學位評定委員會成員……因為他的學術著作嗎?不錯,那些著作的確廣受好評,可比他名氣大的數學家、比他貢獻多的遺傳學家也不是沒有啊?
因為他的博學嗎?不錯,他學識淵博,但在當今時代,博學只能引發驚嘆,卻無法令人折服。
因為他的原則性?勇氣?沒錯,可是……
至于其專業研究,我個人能夠評判的少之又少,而絕大部分人同樣不甚了了……沒錯,柳比歇夫發現了判別三類“海托克涅姆”的最佳方法,可這跟他們有什么關系?我直到今天都不知道“海托克涅姆”是什么東西,對于判別函數更是一竅不通。盡管如此,與柳比歇夫為數不多的幾次會面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扔掉手頭的工作,追隨他的腳步,一連幾個鐘頭聆聽他那語速極快、發音古怪、難于辨認(一如他的筆跡)的講話。
人們對他的奇特愛戴和狂熱興趣,令我想起了那些偉大的學者,諸如尼古拉·弗拉基米羅維奇·季莫費耶夫—列索夫斯基[1],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2]以及維克多·鮑里索維奇·什克洛夫斯基[3]。只不過,當面對這些人時,我知道我面對的是舉世公認的非凡天才,但柳比歇夫并沒有這般偌大的名頭。我眼前的柳比歇夫沒有任何光環,倒像個衣著寒酸、臃腫難看的糟老頭子,對各種文壇逸事抱著外省人的濃厚興趣。他,憑什么折服眾人?
起初會覺得,人們是被他的標新立異所吸引。他的一切見解都近乎離經叛道,他善于對最不可動搖的原理提出疑問。他不懼挑戰任何學術權威——達爾文、季米里亞澤夫、皮埃爾·泰亞爾·德·夏爾丹、薛定諤……而且永遠有理有據、出人意表,發人之所未發。顯然,他從不拾人牙慧,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原創,經過了他的深思熟慮,反復驗證。他連說話都自成一格,一貫使用詞匯的初始意義。
我是個什么人呢?我是個“業余者”[4],跨界的“業余者”。這個詞其實源自意大利文“diletto”,意思是“愉悅”,就是那種能從任何工作中獲得愉悅的人。
標新立異只是表象,其背后隱約可見某種非同尋常的世界觀體系,一座高聳入云的宏偉建筑的輪廓。這座建筑雖未竣工,其造型卻如此奇特而誘人……
不過,這仍不足以說明問題。此人身上還有些別的什么令我折服。不僅僅是我,向他求教的人里面有教師,有囚犯,有院士,有藝術理論家,還有更多的人我并不知道其身份。我沒有看過他們的來信,只讀過柳比歇夫給他們的回信——翔實可靠,自由不羈,鄭重其事,偶爾妙趣橫生,但從不自恃身份,有的只是緊張的思索。看這些信,能感覺到寫信人的與眾不同和特立獨行。這些信件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感受。較之于面談,柳比歇夫在書信中顯然更能夠暢所欲言,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難怪他幾乎沒有弟子。不過,別開生面、創建學說的大學者大多都是這樣。愛因斯坦沒有弟子,門捷列夫沒有弟子,羅巴切夫斯基[5]也沒有弟子。創立學派、廣收門徒本就并非常有之事。柳比歇夫有其崇拜者,有其追隨者,有其擁躉和讀者,但他沒有受業弟子,只有私淑弟子——他并沒有教過他們,是他們自發地向他學習。具體學習什么很難說清,應該是學習如何生活和思考。人們似乎好不容易找到了這樣一個人,他明白自己因何而活,為何而活……他似乎擁有崇高的目標,甚至可能揭示了自我存在的意義:不只是清清白白生活,勤勤懇懇工作,不是的,他洞悉一切自我行動的隱秘意義。不言而喻,這僅僅適用于他自己。阿爾貝特·施韋澤[6]并未呼吁任何人援醫非洲,他只是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路、踐行自我原則的方式,但他的身體力行卻觸動了人們的良心。
柳比歇夫也有其歷史,這一歷史的脈絡并不清晰,大部分像塊莖一樣深埋地下。這些塊莖直至今天才慢慢顯露,其存在卻一直令人感受得到。不管怎么說,人類的智力和靈魂擁有獨特的輻射特性,能夠穿透行動,穿透言論,穿透一切已知的物理法則。靈魂越卓越,給人的印象就越強烈……
注釋
[1]尼·弗·季莫費耶夫—列索夫斯基(1900—1981),蘇聯生物遺傳學奠基人。
[2]列·達·朗道(1908—1968),蘇聯物理學家,1962年憑借液氦研究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
[3]維·鮑·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蘇聯文藝學家、作家,俄國形式主義學派的創始人和領袖之一。
[4]原文為“дилетант”,指未經專業學習而從事專業活動之人,通常帶有貶義色彩。
[5]羅巴切夫斯基(1792—1856),俄國天才數學家,非歐幾何創始人之一。
[6]阿·施韋澤(1875—1965),德國哲學家、神學家、醫學家、社會活動家、人道主義者,1952年獲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