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曹操要挾天子,知行合一
- 三國:我是諸葛亮的小舅子
- 仙樂飄揚
- 2135字
- 2024-01-15 00:02:00
考驗來了。
黃業很明白。
看似孟建問得隨意,但他如何回答,是否有理有據,取決于他的‘分析’。
只是給個答案,那是裝‘神棍’的玩法。
黃業不打算走這條路。
腦海急速運轉,他很快厘清思緒。
“不會!”
黃業斬釘截鐵回應孟建:“至少現在不會?!?
“嗯?”
諸葛亮眼睛一亮,看向黃業:“阿業細細講來?!?
“很明顯!”
黃業侃侃而談:“從兗州牧曹操自身來講,他剛剛平定本州背叛,內部還沒有完全穩定?!?
“前番圖謀的徐州,如今落到劉使君手中,曹操肯定心有不甘。”
“呂布敗逃,實力還在,屯兵小沛,也是個外患?!?
“但從他們的長遠戰略來看,這些都不是兗州方面的主要目標?!?
“重新拿回陳留郡,和河南尹連成一片。”
“漢帝東歸,已至安邑,最終是要回雒陽的?!?
……
“挾天子以令諸侯!”
他說得鏗鏘有力,不容置疑:“合乎正義的才能取勝,如今漢室雖式微,依舊有一定的號召力?!?
“曹操最想做的,是擁戴天子,來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
“否則單憑兵力,他能和北面的袁紹對抗嗎?”
“曹操當前最該做的,是扎穩根基,再控制雒陽,以漢室來彰顯自己的正統名義?!?
……
“他不會打荊州,因為荊州不足為慮。”
“看看我和龐信的爭斗,就能明白州牧大人的困窘了?!?
黃業突然停下,喝了口茶。
孟建和諸葛亮看出黃業有未竟之言,但都沒有追問。
交淺言深!
黃業說得夠多了。
再說下去,就該談及如今掌控荊州命脈的襄陽豪族了。
荊州之所以不為曹操重視,除了他們的荊州牧大人不夠果決,也跟襄陽豪族的首領蔡家、蒯家固守本土的家族理念有關。
蔡瑁是黃業的舅舅,劉表是黃業的姨丈,為尊者諱,有些話不便言明。
夠了!
黃業的論斷和諸葛亮他們五個討論的結果一致,這也是他們年初趕往南陽郡的原因。
南陽郡北面就是河南尹,就是雒陽,就是他們曾經強大的漢室的都城。
但他們還未到宛城,就知道去了也毫無意義。
雒陽殘破不堪,時不時能見到那里逃亡而來的流民,早就沒了昔日的繁華。
夢該醒了!
都是不到二十的少年,三人此時想到漢室的處境,或多或少有些唏噓。
還是諸葛亮,心智最為成熟,第一個清醒過來,立即轉移話題:“阿業找我兩次有何事?”
“特來請諸葛兄助我?!?
黃業等的就是這個,立即向諸葛亮拱手。
“相助?”
諸葛亮稍稍沉思,眼睛一亮:“和阿業答應州牧的物事有關?”
跟聰明人談話,就是這么爽利!
黃業點點頭,解釋找諸葛亮的緣由:“阿姐曾見諸葛兄田間勞作?!?
“當時諸葛兄想弄清日曬與禾苗成長的關系,她覺得諸葛兄能幫我的忙?!?
……
“阿姐?”
諸葛亮想了想,恍然大悟:“那日我用自制的日晷測算影子,的確是在計算禾苗與日曬的關系?!?
“阿業有大才,阿業之姐亦如此聰慧!”
他油然感慨,稍稍沉吟道:“阿業邀請,亮本該鼎力相助?!?
“但亮有學業未完成,恐怕抽不出太多時間,擔心影響阿業你的賭約?!?
……
“阿亮!”
孟建突然打斷諸葛亮:“你本就喜愛機巧之物,何不跟阿業去看看,他要做的是何等物事?”
嗯?
諸葛家有事!
看出孟建極力促成之意,黃業若有所悟。
他故作不知,笑著對諸葛亮道:“諸葛兄學習如此自律,業本該打擾。”
“但業聽聞‘讀千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諸葛兄、孟兄今歲去南陽郡的意義所在吧?”
“對于學業的研讀,業略有所悟。”
“我崇尚‘知行合一’,請二位指正?!?
……
“知行合一?”
孟建和諸葛亮眼睛同時閃亮,下意識坐正身體。
單是聽‘知行合一’四個字,就有種不明覺厲的神秘感。
“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薄?
“知行是一個功夫的兩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也沒有先后?!?
“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與知相分離的行,不是篤行,而是冥行?!?
“將學到的知識付諸于具體事物,通過這樣的行動中不斷反思和調整,不斷提升自我。而學到的知識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
“黃家藏書甚多,更便于諸葛兄掌握‘知’?!?
“再參與我提到的物事制作,那就是‘行’的體現?!?
……
“諸葛兄不用先答應我,可以去黃家看看,再做決定?!?
黃業霍然站起,向諸葛兄拱手:“多有打擾,業該回去了。”
以退為進!
拋出‘知行合一’理論,他不信諸葛亮不上鉤。
“哦!”
諸葛亮心中震撼,但表面上不動聲色,向黃業許諾:“阿業有約,亮處理完家中之事,定會去黃家拜訪,向阿業討教?!?
處理完家中之事,或許幾日,也或許十多日。
不是黃業期待的‘明日’。
還是不起效嗎?
黃業轉身出屋,心思電轉,突然止步。
“對了!”
他滿臉歉意,向諸葛亮拱手:“業有一事,忘了告知諸葛兄。”
“龐信今日投井而死,龐季必定遷怒于我?!?
“我和龐季或者說龐家,有了更深的仇怨?!?
“蒯家的蒯祺曾經力挺龐森,黃家即便有蔡家支持,也不一定能斗得過他們。”
“但我相信襄陽豪族削弱,對荊州來講,其實是件好事。”
……
“再會!”
他接過親隨遞來的韁繩,縱身上馬,奔馳而去。
重錘落下,能否令諸葛亮改變主意,聽天由命吧。
他已經盡力了。
“阿亮!”
跟諸葛亮出屋的孟建滿臉欣慰:“阿業說得很明白,你還猶豫什么?”
“你助黃業成事,黃業助你抵御蒯家、龐家的脅迫?!?
“有荊州牧和蔡家,就有回寰的余地?!?
……
與黃業所在的黃家合作嗎?
諸葛亮看著遠去數條身影,陷入了沉思。
黃業!
他覺察諸葛家的困境,要來幫他們?
為什么?!